走為上策的故事

走為上策出自《孫子兵法·虛實篇》,其故事內容是:春秋爭霸時期,吳國大舉進攻楚國,楚莊王依靠自己強大的實力,決定以靜制動,暗中積蓄力量,等待吳軍疲憊不堪時再出擊。孫叔敖建議莊王用計迷惑吳軍,使敵人貪圖小利,深入楚國境內,最後採取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戰術,大敗吳軍。這時吳王夫差認為自己打了敗仗,又丟了地盤,在軍隊來不及重新集結的情況下,他只得憤恨地說了句:「走為上策!」

這句成語的意思是一個人在面臨進退兩難,無法兩全其美時,退後一步或許還能有機會重整旗鼓,為日後的崛起打下基礎。而不能考慮逃跑者為逃避懲罰或者藉機東山再起時所說的話。 簡單來說,當處於劣勢的時候選擇暫時的退卻是為了日後的再次前行做準備。在人生道路上也是如此,當你處於迷茫狀態需要作出抉擇時,此話可作為選擇的一種依據。 提醒我們審時度勢、待機而動、示敵以虛、後發制人的策略。「走」與「不走」的利弊應通過理性分析從而發現不走的益處遠遠大於走的弊端,同時冷靜面對應對敵人製造的局面才能有機會重振旗鼓。

以上就是【走為上策的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