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口牛後故事

雞口牛後是一個成語,比喻事物的價值,應以其實質而不是形式來決定。這個成語來源於《戰國策》中的一則故事,講的是趙國的美食家趙奢和韓國的大將軍田嬰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趙奢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美食家,他在評價美食時,只看味道,不在乎是出自哪種動物身上。有一次,他去韓國的宰相府吃飯,覺得那裡的烤牛肉味道非常好,忍不住誇讚了一番。

但是,田嬰卻是一個非常重視身份地位的人,他認為自己身為大將軍,而趙奢只是一個普通的食客,他居然對牛的後腿表示滿意,這是對牛的極大不敬。於是,他生氣地對趙奢說:「你知道牛的後腿有什麼特別之處嗎?這是因為它代表著牛身上最精華的部分。你作為一個食客,怎麼能隨意評價牛的後腿呢?」

趙奢聽了田嬰的話,不以為然地回答:「雞口肉小,牛後蹄大,以大小論英雄是不對的。在吃上面,我只看重味道,不在乎肉是從哪個動物身上來的。」

這個故事流傳至今,成語「雞口牛後」也成為了比喻事物價值本質的常用成語。

以上就是【雞口牛後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