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的由來故事

鞭炮的起源和它的稱呼變化,和古代過年驅邪祈福的觀念有關。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誕生在南北朝時期。初時是以火藥包紮成敏感之物,並同響聲相連,即成為爆竹。到了宋代,鞭炮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等級區分,其統歸為「爆竹」。直到明代的鞭炮才真正的具有了現代意義,在《帝京景物略》中提到,「除夕爆竹聲徹雲,夜以繼之,謂之『放鞭炮』」。

在流傳的過程中,鞭炮的稱呼也有過變化,如作為驅除山魈的武器,稱為「爆仗」。到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人們就會「燒火攻年」稱為「放炮仗」,一直到了宋代,又出現了用紙筒兩頭塞火藥的「炮胎」。隨著火藥配方和紙筒製作工藝的逐漸完善,人們又將紙筒分離,筒內填火藥,筒外貼紅紙或編成各種形狀的花紙,直接點燃引線就可以放炮仗了。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建議閱讀與鞭炮文化有關的書目獲取更全面、更深入的解讀。

以上就是【鞭炮的由來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