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長莫及的故事

鞭長莫及,最早見於《左傳·宣公十五年》,意思用鞭子打夠不到馬肚子,比喻力量不夠,難以實現。該成語還包括以下幾個故事:

在春秋時期,楚莊王帶兵攻打鄭國,晉國派軍隊支援鄭國。楚軍在中原與晉軍對峙時,有天晚上楚莊王圍困了鄭國的都城。鄭國人知道城池被圍困後,就由大夫公孫明守城,另一位大夫卜偃在城牆上觀望探路。

不久卜偃說:「我不久就可以看到歸從我們的人了。」公孫明說:「要圍困這麼長時間才能歸從嗎?」卜偃回答說:「不是的。不久就可以看到他們歸從了。有人報怨他的國君,而且鞭子長而夠不著馬肚子,難道會歸從嗎?」

第二天,晉軍來了,於是鄭國人歸從了晉國。後來,人們就引用「鞭長莫及」這個成語來比喻力量達不到。

以上就是鞭長莫及的故事,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以上就是【鞭長莫及的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