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勵志

自動自發地學習——寫給高三同學的第15封信


自動自發地學習——寫給高三同學的第15封信

同學們:

為完成使命、達到目標,最偉大、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是什麼?

感恩親人和老師,我們產生的生命衝動,該如何去充分表達?

開班會、聽報告和讀勵志文章之後,我們熱血沸騰,激發出的無限能量,又指向什麼地方?

答案就是一個——發揮自動自發的精神去學習。

自動就是主動去做,自發就是主動去想。發揮自動自發的精神去學習,不但能使自己覺得快樂,也會因為是心甘情願而能克服無數困難,學業做得更好,人格得到完善,好習慣逐漸養成,贏得別人的讚賞和敬重。

批評也好,賞識也罷,各種教育流派都把激發學生自動自發的學習興趣作為教育成功的最重要指標,因為自動自發地學習和工作是奔向成功和幸福的秘訣。

前幾年在企業和學校中作為培訓員工的一本流行書籍就叫做《自動自發》。在這裡,我把書中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摘抄下來,跟同學們共享。作者阿爾伯特·哈伯德認為,人要想作到工作學習的真正“自動自發”,必須深刻理解如下要義:

1、懶惰對心靈是一種傷害

懶惰會吞噬人的心靈,使心靈中對那些勤奮之人充滿了嫉妒。

懈怠會引起無聊,無聊也會導致懶散。相反,工作可以引發興趣,興趣則促成熱忱和進取心。

克萊門特·斯通曾說:“理智無法支配情緒,相反行動才能改變情緒。”選定你最擅長、最樂意投入的事,然後全力以赴付諸行動!

一些人花費很多精力來逃避困難,卻不願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他們認為自己騙得過老師,其實,他們愚弄的只是自己。

2、拖拉和逃避是一種惡習

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著如何欺瞞的人,能將這些精力及創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們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懶惰之人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拖沓。一旦開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解決拖拉的惟一良方就是行動。當你開始著手做事-------任何事,你就會驚訝地發現,自己的處境正迅速地改變。

習慣性的拖延都通常也是製造藉口與託辭的專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萬理由來辯解為什麼事情無法完成,而對事情應該完成的理由卻想得少之又少。拖延是對生命的揮霍。拖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如果你將一天時間記錄下來,就會驚訝地發現,拖延正在不知不覺地消耗著我們的生命。

拖延是因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當自己要付出勞動時,或要作出抉擇時,我們總會為自己找出一些藉口來安慰自己,總想讓自己輕鬆些、舒服些。有些人能在瞬間果斷地戰勝惰性,積極主動地面對挑戰;有些人卻深陷於“激戰”泥潭,被主動和惰性拉來拉去,不知所措,無法定奪……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浪費了。

人們都有這樣的經歷,清晨鬧鐘將你從睡夢中驚醒,想著自己所訂的計畫,同時卻感受著被窩裡的溫暖,一邊不斷地對自己說:該起床了,一邊又不斷地給自己尋找藉口-----再等一會兒。於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五分鐘,甚至十分鐘……

拖延有時候也是由於考慮過多、猶豫不決造成的。

適當的謹慎是必要的,但過於謹慎則是優柔寡斷,何況諸如早上起床這樣的事是沒必要作任何考慮的。我們需要想盡一切辦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時,立即動手,絕不給自己留一秒鐘的思考餘地。千萬不能讓自己拉開和惰性開仗的架勢------對付惰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本不讓惰性出現。要在積極的想法一出現時,就馬上行動,讓惰性沒有乘虛而入的可能。

3、現在就動手做吧!

這句話是一個最驚人的自動啟動器。任何時候當你感到推拖的惡習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者當惡習已迅速纏上你,使你動彈不得時,你都需要用這句話提醒自己。

忙碌的人不肯拖延,他們覺得生活正如萊特所形容的那樣:“騎著一輛腳踏車,不是保持平衡向前進,就是翻覆在地。”效率高的人往往有限時完成工作的觀念,他們確定做每件事所需的時間,並且強迫自己在預期內完成。即使你的工作並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制,也應該經常訓練自己。當你發現自己能在短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時,一定會驚訝不已的!

不論做什麼事,成功的關鍵在於我們行動之前對自己有什麼樣的期望,定什麼樣的目標。你應該懂得,你用什麼標準衡量自己,別人就會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評估你。愛默生說:“緊緊追蹤四輪車到星球上去,要比在泥濘道上追蹤蝸牛行跡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標!”

人生要想成功,就要一點一滴地奠定基礎。先給自己設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確實達到之後,再邁向更高的目標。

現在就動手做吧!

4、讓我們勤奮學習

勤奮是通往榮譽聖殿的必經之路。

讓我們勤奮工作!

這是古羅馬皇帝臨終前留下的遺言。當時,士兵們全部聚集在他的周圍。勤奮與功績是羅馬人的偉大箴言,也是他們征服世界的秘決所在。世界上到處是一些看來就要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的眼裡,他們能夠並且應該成為這樣或那樣非凡的人物-------但是,他們並沒有成為真正的英雄。原因何在呢?

原因在於他們沒有付出與成功相應的代價。他們希望到達輝煌的巔峰,但不希望越過那些艱難的梯級;他們渴望贏得勝利,但不希望參加戰鬥;他們希望一切都一帆風順,而不願遭遇任何阻力。

懶漢們常常抱怨,自己竟然沒有能力讓自己和家人衣食無憂;勤奮的人會說:“我也許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但我能夠拚命幹活以掙取麵包。”

古羅馬人有兩座聖殿,一座是美德的聖殿,一座是榮譽的聖殿。他們在安排座位時有一個順序,即必須經過前者的座位,才能達到後者------勤奮是通往榮譽聖殿的必經之路。

一個人的品性是多年行為習慣的結果。行為重複多次就會變得不由自主,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無意識地、反覆做同樣的事情,最後不這樣做已經不可能了,於是形成了人的品性。

因此,一個人的品性受思維習慣與成長經歷的影響,他在人生中可以作出不同的努力,作出善或惡的選擇,最終決定一生品性的好壞。

貪圖安逸將會使人墮落,無所事事會令人退化,只有勤奮工作和學習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和樂趣。

5、機會來自於苦幹

機會包含於每個人格之中,正如未來的橡樹包含在橡樹的果實里一樣。

機會是不會花費氣力去找尋那些浪費時間、偷懶的人;機會好像總是落在那些忙得無暇照料自己成就的人身上。就邏輯而言,機會應該會找那些時間充裕的人,但事實上,機會卻是為那些有夢想和實施計畫的人顯現。因此,別去問老師你的成績為什麼不理想,而應該去問那個真正清楚的人——你自己。

歷史上有許多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確定了偉大的人生目標,儘管在前進中遭遇了種種艱難險阻,但他們以堅韌的意志力最終克服了一切困難,獲得了成功。

失敗者的藉口通常是:“我沒有機會!”而那些意志力強的人則決不會找這樣的藉口,他們不等待機會,也不向別人哀求,而是靠自己的苦幹努力去創造機會。他們深知唯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如果看了林肯的傳記,了解他幼年時代的境遇和後來的成就,會有何感想呢?他住在一所極其簡陋的茅舍里,沒有窗戶,也沒有地板,用今天的居住標準看,他簡直就是生活在荒郊野外。他的住所距離學校非常遠,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更談不上有報紙、書籍可以閱讀了。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每天堅持不懈地走二三十里路去上學。為了能借幾本參考書,他不惜步行一二百里路。到了晚上,他靠著燃燒木柴發出的微弱火光來閱讀……林肯成長於艱苦卓絕的環境中,但他竟能努力奮鬥,一躍而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成了世界上最完美的模範人物。

如果在困境中,林肯說“我沒有機會!”這位生長在窮鄉僻壤茅舍里的孩子,如何能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總統?同時代有許多出生於良好家庭環境的孩子,他們有漂亮的學校,藏書豐富的圖書館,為什麼成就反而不如一個茅舍里成長起來的苦孩子呢?

“沒有機會”,只是失敗者的推諉之辭。

以上是我對這本書簡潔的概括,大家有時間可以找來這本書詳細閱讀。老師和家長對同學們的希望是,一方面胸懷遠大目標,充滿自信和激情,另一方面,無須任何人的催促和監督,去扎紮實實地做事和做人。你心中要有盞明亮的燈,才能真正照亮你的前程。

閱讀了本文的用戶還閱讀下列精彩文章:

[在路上——寫給高三同學的第14封信] [考試過後細思量——寫給高三同學的第13封信]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自動自發地學習——寫給高三同學的第15封信@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