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歡樂頌的故事

貝多芬的《歡樂頌》源於貝多芬創作的《第九交響曲》,這首樂曲中四個樂章中合唱的部分將歡樂的主題交織在一起,構築起一個勝利的音樂畫面,來表現出人類苦難後的歡唱,是貝多芬追求自由、平等、歡樂的象徵。

關於歡樂頌的故事,有一種說法是:貝多芬在創作《第九交響曲》時已經窮困潦倒,音樂出版商們對他冷嘲熱諷,這讓他備受打擊。他面對桌子錘頭大嘆:「我差點沒把自己毀掉。」這個時候一個曾給他帶來好運的孟德爾頌來聽他的新作品,當他聽完歡樂主題後,流著淚緊緊擁抱貝多芬,說這是他曾經聽到過的最美的音樂。孟德爾頌的話讓貝多芬重新振作起來,他重新振筆疾書,創作出了宏偉的合唱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的結尾《歡樂頌》。 當時,維也納有一群熱心的青年男女和平民音樂家,經常在維也納「自由歌唱」的聚會中演出貝多芬的樂曲。在他們的藝術革新活動中,以那位剛愎自用、落魄頹唐、一事無成的詩人費希特的精神領導最有力。每當星期日黎明到來的時候,大家集合在一起高唱讚歌去接近上帝與向人宣揚愛與正義之美德,稱為「聚集自由」,在那場合里大凡能使人熱血沸騰的英雄主義、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的詩篇都是從費希特口中唱出。

以上就是貝多芬歡樂頌的一些故事,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以上就是【貝多芬歡樂頌的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