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擇言故事
「口不擇言」的出處是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成語「口不擇言」用來形容人說話心急,不經考慮就說出來,言語隨便,不注意說話的方式或內容。這個成語源於傳說,孔子到了楚國,當地有兩個小孩捉螞蚱,互相爭鬥著玩,便上前勸阻。由於言詞簡單而隨便,態度也十分嚴肅,就引起兩個小孩的反感。一個從孔子身後的柳樹下突然大聲辱罵起來。孔子轉過身笑著對兩個孩子說:「為什麼你們會這樣相互頂撞呢?」小男孩便答道:「前日我用彈弓射了他兒子,他的兒子沒死,反倒罵起我來。」小孩用他純真的目光來反駁孔子的話。這則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一個優點:對不同年齡、地位的人能夠用恰當的態度來對待他們。因此,「口不擇言」的故事也被用來強調說話時的禮貌和謹慎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口不擇言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