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成語故事

大刀闊斧的成語故事來源於明朝末年,李自成在潼關戰敗後投奔到農民起義軍的根據地陝西商洛一帶。由於長期流動作戰,他的兵力始終沒有得到恢復。當李自成進抵北京城下時,明朝崇禎皇帝已經自身難保了。李自成經過多次戰鬥考驗,在兵力上無法與明軍相抗衡,便決定採用迂迴包抄的戰術。他派出一支人馬埋伏在山溝里,把人馬化整為零,分散活動,表面上裝作毫無鬥志的樣子,而他自己則率領主力部隊直逼明軍指揮部。明軍果然中計,以為農民軍不堪一擊,於是傾巢出動,追擊李自成的分散人馬。這時,埋伏在山溝里的農民軍突然殺出,把明軍截成兩段。明軍措手不及,陣腳大亂,爭相逃命。李自成的主力部隊則乘勝前進,把明軍包圍起來。經過激戰,明軍官兵死傷無數,剩下的紛紛投降。

  農民軍大獲全勝後,有人建議乘勝追擊,直逼北京城下。但李自成認為兵力尚未得到充分休整,不應輕易出擊。於是決定在原地休整幾天,然後才繼續進攻。就在休整的那幾天裡,由於軍紀嚴明,士氣高昂,士兵們不爭鬥、不搶劫,只是安安靜靜地休息、吃飯和睡覺。當地的百姓見此情景,感到非常驚奇和欽佩。

  李自成十分重視這次攻打北京城的戰鬥,他親自到各個營寨檢查督促,鼓勵士氣。最後下令以紅色戰旗為前導,壯大聲勢。這時他又得到了原明朝宰相吳三桂的幫助,吳三桂原是崇禎手下的漢奸,但為了騙取農民軍的糧食,一再掩飾自己叛變的野心。這時他也派人給李自成送來糧草和降書。

  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浩浩蕩蕩地開進北京城。然而李自成進城後卻放鬆了戰鬥意志,將士們也變得驕傲起來。他們或聚眾狂歡或縱情聲色,紀律鬆弛到了極點。李自成自己也沉湎於酒色之中,對部下的驕橫行為不聞不問。結果沒過多久,明朝的官員和將領們紛紛起來反叛作亂。

  這時李自成才感到事態嚴重,急忙召集文武官員商量對策。然而為時已晚,他的軍隊已無法抵禦作亂的明軍和吳三桂的叛軍聯合進攻。農民軍損失慘重,元氣大傷,再也組織不起來有效地反抗反動統治者的力量了。後來農民軍好不容易重振旗鼓重新打退吳三桂等人的進攻之後。又被清兵的強大攻勢擊敗了。不久李自成率領殘餘部隊離開了北京城向西安撤退。

  李自成率領農民軍在撤退途中遭受了多次失敗和挫折。後來他總結失敗教訓時認為:自己當初在攻打北京城時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是因為採取了正確的戰略戰術;而後來失敗的原因則是由於驕傲輕敵和將領腐敗無能所造成的。他為了重新奪取勝利制定了新的戰略計畫和一系列具體的行動方案:針對過去戰鬥中兵力分散、弱不禁風的弱點而大刀闊斧地加強軍隊訓練和裝備改造;並廣泛發動人民民眾積極參軍參戰等。 

  這些努力收到了一定成效:農民軍的戰鬥力大大增強;人民也積極回響參軍參戰;同時又收編了一些投降的明軍和清軍作為自己的隊伍。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奮鬥和頑強拼搏之後,李自成終於重新組織起一支強大的軍隊並攻占了西安城。 

  從此以後他便建立了大順朝政權並自稱皇帝。 

  李自成領導農民軍在經過一系列艱苦曲折的鬥爭後終於獲得了成功。 

  大刀闊斧這個成語後來就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有魄力、有決斷並採取果斷行動的意思。 

  以上就是大刀闊斧這個成語的來源和故事了。 

  這個成語雖然包含有「大刀闊斧」這個辭彙但卻與刀槍劍戟等武器無關。 

  這是因為上述故事中所用的「大刀闊斧」並非指真正用刀槍劍戟等武器進行戰鬥或砍殺的動作;而是用來形容做事時採取果斷而有魄力的行動。 

  這個成語常常被用來比喻在某些工作中所採取大膽而有魄力的方式方法或態度等。 

  這個成語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以上就是【大刀闊斧成語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