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疾忌醫的故事

諱疾忌醫是一則來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

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指有錯誤不去及時改正,一再錯下去造成的嚴重後果。

戰國時,有個名醫叫扁鵲。他醫術高明,被人們稱為神醫。

有一回,扁鵲到了虢國,正碰上太子在街上鬧肚子疼,病得直喊難受。扁鵲了解病情後,果斷決定到病人家為太子治病。

名醫到了病人家中,仔細檢查了太子的病情,並告訴太子:「您的病是虛火,現在不治,就會加重病情。」

太子的家人不相信扁鵲的話,認為只是鬧肚子疼而已,沒什麼大礙。況且太子的病只有輕微的不適,又不是重病,就置之不理。

第二天,太子病情加重了,說話都說不清楚了。他的家人這才著急起來,請來了扁鵲的徒弟醫治太子。然而為時已晚,扁鵲徒弟治療時已經找不到穴位了。

過了十幾天,扁鵲聽說太子死了,於是嘆了口氣說:「病入膏肓,良藥難救啊!」

家人聽說後,對扁鵲說:「先生不要說了,當初不聽你的勸告,才釀成了今天這個大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病還處在小問題時,就應該及時治療;如果一味拖延,病情就會加重,甚至無藥可治。所以對待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也要像對待疾病一樣,不能諱疾忌醫,而應該虛心接受批評,防患於未然。

以上就是【諱疾忌醫的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