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 考察報告

借鏡與反思——教育考察報告


借鏡與反思——教育考察報告
2005年9月23日,天氣晴朗。第十八期校長任職資格培訓班48名學員在省培訓中心韓茂疇科長的帶領下,考察了北京市團結湖第三中學,考察期間,得到了北京市教育學院大力支持與幫助,得到了團結湖三中學校領導的熱情接待。學員們在該校校長韓希文等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該校的校容校貌、教學設備、教學成果展示、校務公開欄和觀摩課堂教學,並聽取了該校李副校長介紹該校的管理經驗報告,下面就我對北京市團結湖三中的考察情況作如下匯報。
北京市團結湖三中是朝陽區一所普通的初級中學,曾獲得“北京市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先進單位”、“全國學習科學實驗學校”、“中學JIP第三輪實驗全國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是朝陽區普通中學示範學校。該校校園面積隻有十多畝,規模不大,現有學生780人,開設19個班,其中七年級7個班,八年級6個班,九年級6個班,一線老師52名。教室與各種實驗室集中在一幢五層大樓裏。大樓每層前面是教室,後面是實驗室,走廊兩邊是科技展示或學生作品展,每層通道上面都是掛著三個字“敬靜凈”,學校開設多種特長班,有英語實驗班、棋類特長班、樂團特長班、科技特長班等。各類特長生多次獲獎,教師多次在市級、A級課大獎中獲獎。團結湖三中整體概括為:校園狹小整潔、班級人數標準,教學設備齊全,師資合理優秀,校風民主和諧,教改成效顯著。
團結湖三中在韓希文校長帶領下,堅持“人文精神、和諧發展、育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五年規劃》和《八項工程》為抓手,突現“出名師、育名生、創名校”的辦學目標。確立“科研興校,科研興教,提高質量,培養人才”的辦學策略,發揚“奉獻、和諧、全力、發展”的校園精神,團結奮進提質量,務實創新求發展,構建適應貭素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註重校本課程建設,構建學習+特長的班集體。
團結湖三中把具有共同愛好、興趣的同學集中編班,以學習為主、輔助特長,配備有實力的教師指導,使學生的能力與思維品質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有利於班級文化的建設,有利於建立優秀班集體,形成了團結湖三中的一大辦學特色:開設了樂團、棋類、科技、英語等特長班,並開設了拓展課、選修課、活動課等課程,由初一至初三年級的全體學生自由選擇。拓展了教學領域和學生活動的空間、時間,開闊了學生視野,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以人為本,科學管理。
團結湖三中在管理上處處體現以人為本,製定了一系列符合國家要求,適應學校師生的規章製度,使學校群體達到“奉獻、合力、和諧、發展”。以人為本,一切從學生出發,全面發展一切學生,倡導“主體參與、分層指導、及時反饋,激勵評價”的JIP理念,構建學習+特長的班集體,弘揚個性,發展個性,把人文與貭素落實到行動中去,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思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貭素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關愛每一個學生。以人為本,一切從教師出發,不拘一格推名師,堅持 “三個有利於”的指導思想。一切有利於提高貭素教育的水準,一切有利於發揮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一切有利於提高教師的待遇。強調 “班子、質量、隊伍、團體、待遇”的十字要領和“質量是生命線、科研是水準線、隊伍是基礎線”的三線標準。以人為本、科學管理、促進了學生的發展,促進了學校的發展,開創了團結湖三中可持續與穩定的發展的新局面。
多層次、高層次、深層次的德育工作格局。
堅持德智一體化辦學思想。
團結湖三中以德育的實效性出發,針對不同年齡特點,心理特徵,認識結構,對初一到初三學生實施分層系列教育。初一註重養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初二註重做人教育與法律常識教育;初三註重社會發展與國情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為培養高層次的精神文明建設者奠定了根基。
加強日常常規管理,註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訓小幹部參與日常管理工作,並建立相應的德知體綜合測評製度,形成有效激勵機製。
遵循“嚴、緊、細、實”的工作方針,全員全程、全方位德育。
從學生行為規範做起,根據《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製定了學校的《一日常規》、《衛生工作要求》、《公物管理規定》等一系列規章製度,從初一開始就嚴格規範地進行養成教育和訓練,細致地做好各項工作,切實抓好各個環節,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全體教職員工積極參與德育管理,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做到時時育人;從學生進校到學生離校,回到家中、進入社會、學校進行跟蹤教育,創設育人環境,處處育人。團三中全員、全程德育和全方位的德育觀,使德育工作的科學化、系列化、製度化、規範化得以有效的開展,形成優良的班風、學風和校風、綜合體現出學校教育成果和管理效能。
從團結湖三中的管理經驗中,使我認識到教育管理光有熱情是不夠,必須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建立科學、民主的管理製度,並且嚴格執行。吸收別人的經驗,必須取長補短,細心地品味團結湖三中的辦學經驗,團三中的經驗是可以借鏡的,能有機地溶入當前農村學校的管理當中,團三中是我們的前驅者。面對學校當前的各種情況和管理措施,我久久地思考著……
一、加快學校教育的基本條件和設施的合理化與合法化。
北京市團結湖三中每班學生人數為35-45人之間,而現在許多學校每班人數70-80多人,有的甚至有90多人。團三中的各種實驗室、圖書室、多媒體教室等教學設施,齊全先進,而廣大農村學校有的連幻燈機、錄音機都沒有,更不用說各種實驗室,教育資源、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以及人文環境的不同,構成了城鄉教育的差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交流與合作的新型學習模式,面對現實教育情況,強調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育方法,但其學生人數,教學設施等條件嚴重製約著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盡其力還勉強一點,但“分層指導,及時反饋”就顯得力不從心,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麽不分班,而把那麽多的學生安置在一間教室中呢?教室何在?教師何在?就以長安中學來說,全校學生1500多人,設定19個教學班,教職工人數54人,一線教師46人。缺教室少教師,是許多學校面臨的一大問題。《教師法》第九條為保障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提供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教育教學設施和設備;提供必需的圖書、資料及其他教育教學用品。在義務教育階段中,不隻是改革教育理論,改革教育體製,更應加快完善學校辦學的基本條件的合理化、合法化,隻有保證教育公平,才能全面推行貭素教育。
二、加強學校民主管理的建設
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 社會是當前國家建設發展的整體目標。和諧的前提是民主、平等、公平。民主不僅是一種政治製度,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社會精神,它最根本的精神實質是以人為本——尊重人的權利和精神世界,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以人為本,民主辦學,它包括學校領導與教職工之間的民主,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民主平等,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學校教育嚴重存在著種種非民主現象。比如教師主屠著課堂、“一堂灌”,本應生機勃勃的課堂變成了鴉雀無聲的“教堂”,機械的標準答案禁錮著學生的思維,創造的幼芽被無情的風暴戕殺,體罰和變相體罰成了教育學生的“有效手段”,所謂的差生承受著精神和肉體的責罰;重點、非重點學校,好班、普通班、差班三六九等涇渭分明;學校領導“一把手”說了算,“職代會、教代會”靠邊站;製度隻管別人,不約束自己,工作別人做,榮譽我來扛;民主與平等的意識嚴重缺乏,學校沒有民主的氛圍,教育又焉能培養出有著健全的人格、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創新的意識和合作的習慣的人才呢?加強學校的民主管理,健全學校的各項管理製度,並使之民主、平等、公平,營造出“奉獻、合力、和諧、發展”的民主氛圍和精神面貌。
三、全面開展德育工作。
常聽到一些教師講:“現在的學生難教難管”難教難管表現在:一是學業不良;二是行為不端;三是教育手段必須合法,即依法執教;四是教育效果差,反復性大。的確,由於社會環境的影響,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體製的變革和學生接觸面宏大幅度增大等因素,都給學校德育工作增加一定難度,為全面推行貭素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應更加重視德育工作,全面開展德育工作。
課堂教學要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德育是學校實施貭素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認識到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提高思想品德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科學知識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為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奠定了基礎,在教學中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脫離知識進行思想教育;一是強調傳授知識忽視思想品德教育。要把知識的傳授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這就要求全體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以學生發展為主體,積極挖掘,自然貼切地將蘊含的德育因素傳遞給學生,把德育與智育有機地融為一體。
規範行為和營造育人環境。
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必須從行為規範做起。依法製定一系列規範學生行為的規章製度是十分必要的,從學生一入學開始,就要嚴格、規範地進行養成教育,從教室到校園,從班風到校風,從校內到校外,細致地做好各項工作,切實抓好各個環節,使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形成合力,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為的形成。同時,在學校創設育人環境,營造育人的氛圍,構建育人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也是大有幫助的。
分層次,有重點實施德育工作。
由於不同年齡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徵和認識特徵,還有知識水準的不同,從德育的實效性目標出發,對初一到初三學生實施分層系列教育,按不同年級具有不同的德育教育內容,且各個年級階層的教育內容又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如團三中的初一註重養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初三註重社會發展與國情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把規範日常行為和培養健康人格,遵紀守法,熱愛祖國,樹立遠大理想的人生教育溶為一體。
用特別的愛去關註問題學生,愛是德育工作的真諦。
問題學生、有的學業成績差,經常逃學;有的紀律作風差,起拱、攪亂課堂鬧事,有的欺負弱小同學,結群打架,偷竊等等,而教師又常有這樣的心態:偏愛聽話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對問題學生不夠愛護,不夠關心和理解,甚至侮辱歧視、工作方法粗暴、體罰或變相體罰是常有之事,為提高整個民族的貭素,轉化問題學生,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用特別的愛去關註問題學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愛,多一份尊重和信任。用愛的甘露催開心靈的花果。霍懋征、鄒有雲、黃靜華、盤振玉、林崇德五位模範教師的事跡都充滿對學生的愛,是愛的贊歌。關心愛護導致成功,流遠、埋怨、責罵導致失敗,用心去愛每一個學生,用超出常規的愛,特別的愛去關註問題學生是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的催化劑,愛是喚起心靈、改造靈魂的真諦。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借鏡與反思——教育考察報告@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