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 考察報告

澳大利亞林業教育考察報告


澳大利亞林業教育考察報告



中國林業教育學會赴澳大利亞、紐西蘭林業教育考察團

摘要:當前,我國教育結構正在進一步調整,各項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如何從國情出發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終身教育體系,提高和培養高等林業院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就業能力,加強和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及培訓提高勞動者的貭素,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做好森林保護工作,是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澳大利亞在林業教育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鏡。

關鍵字:澳大利亞;林業教育;考察

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有關方面的邀請,經國家林業局國際合作司批準,由中國林業教育學會組織,包括北京林業管理幹部學院、北京林業大學、華南農大林學院、寧夏大學農學院、新疆農大林學院、福建林業技術學院有關人員參加的中國林業教育考察訪問團,於2004年12月30日至2005年1月13日赴澳大利亞、紐西蘭考察了兩國的林業教育和森林保護情況。此次考察重點是澳大利亞的高等林業教育、成人教育、技術培訓、森林保護與防火、畢業生就業等。考察團先後考察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資源環境與社會學院、雪梨TAFE、新南威爾士州資源保護局、墨爾本大學林學院,還參觀了教育研究機構的實驗室和實習林場,並順訪雪梨大學參觀了校園。考察團現場聽取了有關專家的報告,同時也向對方介紹了中國林業教育的情況。雙方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交流,進一步探討了兩國有關教育領域合作的問題。在考察過程中,全體團員積極認真,克服天氣炎熱等困難,不僅虛心聽取對方的情況介紹,還提出大量的問題,並進行熱烈的討論,特別是就雙方合作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這次考察,團員們收獲是較大的,不僅開闊了眼界,學習到了許多經驗,而且雙方就防火人員培訓、互派學生進修、林木樹種引進等達成了初步意向,為今後開展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一、考察的基本情況

澳大利亞的高等林業教育

澳大利亞全國共有8所大學設有林學院或資源環境學院。其中隻有國立澳大利亞大學資源環境與社會學院和墨爾本大學林學院可以授予林學學士學位。其餘大學可提供林學方向的有關課程,但不能授予學位,可以向這兩所大學申請授予。該國的高等林業教育規模不大,林科大學部每年招生不到百人,在校博士50人左右。近兩年招生人數有所下滑,每年都完不成招生計畫。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資源環境與社會學院始建於1925年,位於首都坎培拉,環境優美,綠樹成蔭,學校有良好的實驗、實習條件。該院1965年以前是獨立設定的林學院,1965年改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林學系,2001年將林學系與地理系合並成為資源環境與社會學院,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規模較大的學院。目前學院設有林學、地理學、人類生態學、資源與環境管理4個專業,學製都為4年。學院每年招生人數100多人。學生可以同時學習其它專業的課程,同時獲得第二學位。學校將林學與社會學合並組成一個學院,主要是考慮林業的研究和發展與社會方方面面有著密切的聯系,特別是現代林業已經和傳統林業完全不同。該院非常重視研究生的培養,每年不僅從國內各地招收學生,而且還從世界各地招收學生和訪問學者。該院對外交流密切,2004年就有北京林業大學和甘肅農業大學的訪問學者和學生在此學習和研究。

墨爾本大學林學院是一所歷史比較悠久的學校。學院距離校本部100多公裏,坐落在環境優美的森林中。學院佔地面積20公頃,周邊有2000公頃的森林供學生實習,主要為桉樹,另外有400公頃的松樹。學院有一流的實驗室和木材加工廠,還有一個藏書量達十幾萬冊的專業圖書館。並有供學生臨時住宿的學生公寓。目前學院有教師20餘人,教授3人;在校學生800多人,其中有博士生20餘人、碩士生45人、大學部生160人、其餘為專科生,另外還有一些留學生,主要來自美國、中國、加拿大和東南亞等。學生大一、大二在校本部學習,大三以後在學院學習專業課,並進行實習。主要專業方向有森林培育、木材科學、森林防火等。許多林業企業和農場主為學生提供獎學金。由於學生的實踐能力強,所以畢業生就業比較容易。近幾年的畢業生從政較多,這受到了學校的贊揚。學院認為,林科畢業生從政有利於整個社會進一步認識林業,能夠提高林業在社會中的地位。但近兩年招生人數減少,每年計畫招收40名,結果隻有20多名。學院希望從國外多招一些留學生。

學院同時還承擔TAFE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的培訓任務,受林業聯合會和僱主的委託,每年培訓人數超過1000人。培訓對象主要是在職人員,實行半工半讀,內容包括林業管理、商業管理和人力管理,各佔1/3。培訓等級從第二級到第四級。

學院還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林業研究中心,每年研究經費達1000多萬澳元。充足的研究經費也為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澳大利亞的森林保護

澳大利亞是一個少林國家,森林覆蓋率隻有10%。林業管理主要由各州負責。近幾十年進行較大規模的人工造林,特別是引進了一些國外樹種,如美國的輻射松等,但以桉樹為主要樹種的林分結構沒有改變。由於氣候幹燥,特別是夏季高溫缺雨,加之桉樹屬於易燃樹種,發生森林火災的頻率非常高,如何有效地控製火災是澳大利亞森林保護最重要的內容。

澳大利亞森林防火組織成立於1955年,通過森林防火協會開展森林防火的宣傳、教育、培訓。其防火的宗旨是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護森林持續發展。防火是每個人的責任,不能隻靠政府。全國建立了四級組織:第一級為州政府,主要負責林木的管理;第二級為國家公園,包括動物保護;第三級是市區;第四級是鄉村。全國有森林管理協會,各個地區都有相應的管理人員,委員會每年召開二三次會議,對有關人員進行免費培訓,約20個小時。1997年政府通過新的防火條例,製定了三大體系:一是日常保護,二是應急處理,三是事後處理。重在日常保護。澳大利亞防火實行專職人員與志願者相結合的做法,志願者在日常防火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是巡查、宣傳,發生火災時協助專業人員開展滅火工作。平時經常要深入到社區、學校對居民和學生進行演講,還要到農場主家中進行走訪,召開不同層次的討論會,充分發揮當地人員的作用。在澳大利亞土著人有著幾千年在森林中燒荒的習俗,現在澳大利亞仍認為:森林火災並非都是壞事,這是自然界一種正常現象。在冬季,燒掉一些林中易燃物,不僅能保護森林,也有利於植被更替和土地恢復肥力。隻要將森林火災控製在一定範圍內即可。因此各州對不同地區進行森林資產風險評估,評估標準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首先考慮是否對人員構成傷害,其次是否對動植物構成威脅,第三造成多少財產損失。每個地區都會有發生火災的機率以及造成損失的大小的評估圖,根據評估圖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同時根據火災級別,製定不同地區的滅火預案。

二、思考與啓示

雖然此次考察時間短,隻是走馬觀花,不可能全面深入了解澳大利亞的教育情況,但收獲非常大。我國教育結構正在進一步的調整,澳大利亞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鏡,特別是其職業技術與成人教育體系對我國教育結構的改革、調整有著現實意義。

從國情出發,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終身教育體系

中澳兩國社會製度不同,國情差異較大,但兩國政府都非常重視教育。目前在我國實現了“普九”教育和高等教育邁入大眾教育之際,在全社會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對於提高全體國民的貭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以幼稚園、國小、中學、職業學校、大學為主體,各種成人教育為輔的全民教育體系。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農村仍存在許多問題,基礎教育薄弱的地位有待加強,國家應進一步加大基礎教育的投入,特別是中西部地區,使九年義務教育在農村真正實現。高等教育近幾年得到跨越式發展,全國各類在校生人數突破2000萬,毛入學率達19%。但仍處於初級階段,與國家發展的要求和人民民眾的需求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應採取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快高等教育的發展,特別是借鏡發達國家中私立學校的經驗,促進國內民辦大學的發展,從政策上扶持他們,使這些學校能夠得到認可。吸引社會上各種資金投入高等教育,減輕國家的負擔,形成全社會都來辦教育的良好局面。同時,鼓勵在職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水準。把現有的屬於各部門、各行業的培訓中心和學校對社會開放,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使這些培訓機構達到社會需要的標準。利用網路技術建立全國或各地統一的網路學校和培訓機構。通過建立各種不同的考核體系和標準,逐步形成學習型社會。
大力加強和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提高勞動者的貭素

澳大利亞非常重視職業教育,每年隻有15%左右的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80%的高中畢業生進入TAFE學習。TAFE成為其教育的主力軍。由於TAFE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和政府、學校、企業聯合製定的技能標準開設所有的技能培養課程,學生取得的證書得到社會認可,同時在TAFE所學的課程高校也承認,學生參加TAFE學習後,根據自己的志願和愛好以及市場就業情況,既可以選擇就業,也可繼續進入大學學習。由於TAFE註重與市場的結合,所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強,就業比大學部生還容易,因此學生中學畢業以後願意進入TAFE學習。這正是我國教育改革值得學習和借鏡的。目前,一方面,我國每年有2000萬勞動大軍進入勞務市場,由於沒有得到正規的職業技能培訓,他們無法進入技術崗位。另一方面,由於勞動力市場出現高學歷熱,近幾年許多中專、技工學校為生存紛紛升格或並入大學,成為高等職業學校。這些學校普遍存在著培養目標不明確,市場定位模糊,其結果是培養出的畢業生既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也不強。同時由於其客觀導向作用使學生就業期望值偏高,造成在就業市場上他們既無法和大學部生競爭、又不願從事技術勞動工作的局面。現在,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期,需要大量的高貭素的勞動力,許多企業因無法得到高級技工,不得不在全國高薪招聘,甚至從國外引進。因此,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既是滿足社會對技術工人的需要,也是提高勞動者貭素的要求,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大力加強和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必須從實際出發。一是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凡是對社會發展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的工作,都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在全社會樹立勞動光榮的新風尚。二是製定有關政策,積極引導人們從事勞動技術工作,使從事勞動技術工作的人能夠得到相應的報酬。同時製定技術職稱系列,鼓勵他們不斷鑽研技術,造就數千萬高技能的勞動大軍。三是現有高職學院要擺正位置,真正做到以市場為導向,加強學生的實__踐能力,徹底擺脫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四是做好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培訓,這是目前我國培訓和職業教育的盲點。這些人員數量大,流動性強,文化水準低,屬於社會弱勢群體。應該由中央財政統一支付培訓費,根據市場對不同勞動崗位的需求,在指定的學校對他們進行短期培訓,發給全國認可的證書。徹底解決農民工技術培訓無人管的社會問題,同時也為解決“三農”問題創造條件。五是構建職業教育與其他類型的高等教育銜接與協調發展的關系,使各類人員不至於在職業教育階段就終斷其學習與發展。

林業高等院校應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澳大利亞大學非常重視林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坎培拉國立大學資源環境與社會學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為3%2,課程教學與自學時間為1%1。墨爾本大學林學院就建在森林中,學生在校本部學習完基礎課後,其餘的專業課都要在位於森林中的學校裏完成。在培養學生中,他們強調所學內容與科研和生產密切結合,以提高科研水準和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註重不同學科的交叉,特別是與社會學科的交叉。他們認為,現代林業的發展與其國家和地方法規及政策有著密切的聯系,應鼓勵畢業生從政,以影響對林業的政策。另一方面,努力培養學生學林的興趣和愛好。通過一些企業和僱主設立獎學金來幫助學生完成學業。目前,在我國大學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眼達人低”學生動手能力差,不能適應工作需要的現象。一方面是認識問題,認為大學大學部生是高級人才,主要是從事管理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是經費短缺和缺乏實習場地,造成許多必要的實習實踐環節不能完成,往往以課堂教學代替一切。林業院校的學生還長期存在專業思想的問題,學林不愛林,學林不願意幹林業。所以,今後我們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正確認識大學生在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研究生的大幅度擴招,大學生在未來社會中將成為普通勞動者,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系統的理論知識同樣重要。因此,要把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抓。特別是林學,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更應該加強實踐環節的建設。

2.進一步加強林科學生的專業教育,並通過設立專業獎學金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學林愛林。

3.加強學生就業環節的指導,積極做好市場預測,特別是根據林業生態建設的需要,提出林科人才需求的中長期計畫。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建立全過程就業指導體系,與林業及其有關單位建立密切的聯系,積極鼓勵畢業生到林業生產一線工作。

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做好森林保護工作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經濟發達,勞動力成本較高。雖然澳大利亞與我國的國情不同,但其利用社會力量做好森林保護工作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借鏡和學習。在森林防火過程中,澳大利亞充分依靠各級協會和志願者,在全國建立了從州政府到鄉村的民眾性組織機構,所匯集的志願人員是專業人員的7倍之多。特別是志願人員平時深入社區、學校、農場主家中進行宣傳和培訓,發生火災時,與專業人員共同滅火,發揮了政府機構和專業人員無法替代的作用。在我國每年因人為因素發生的火災非常多,單靠現有專業人員進行宣傳和防火培訓是不夠的,而且我國一般性的防火安全教育效果又不理想。有關部門應建立全國性的防火協會,調動社會力量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一方面,在林區及其附近建立一些志願者組織,利用地理位置近,時間安排方便,定期開展活動和進行有關培訓。另一方面,利用每年大學生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確定一些相關學校成立相應組織,充分發揮大學生專業知識水準豐富、熱情高的特點,深入林區和重點地區開展活動。

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確立了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目前圍繞六大林業工程建設,對林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林業院校和各級教育機構必須適應新情勢,加快林業教育改革的步伐,既要培養林業科技攻關、解決林業建設與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和技術難題的高級人才,又要培養懂得林業知識、掌握林業技術、熟悉操作程式的數以萬計的技術工人。澳大利亞在林業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以及成人教育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鏡。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澳大利亞林業教育考察報告@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