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家是人們避風的港灣,迎接著你的歸泊;家是一把大傘,為你擋住風雨;家是一棵繁密的樹,為你遮住炎炎烈日;家是……幸福在哪裡?幸福原來就在家中。
人們說:“對於亞當來說,天堂是他的家;對於亞當的後裔來說,家就是他的天堂。”不是嗎?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民為自己的家園奮鬥。東晉時,人閃為了家,向江南一帶進行初步的開發;唐代的大詩人王灣,在北固山下思念自己的家,吟出了“鄉書何處達,歸雁落陽邊”的千古絕句;南宋時期,偉大的抗金英雄岳飛為了自己的家園,慷慨說出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鬥志;明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清代的水軍英雄鄧世昌和抗日戰場上的熱血男獲們,為了自己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失敗膏黃土,成功濟蒼生”趕走了外國侵略者……他們不都是為了自己的家嗎?人們常說“沒有國,就沒有家”,可見人們保衛國家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家嗎?
在一次大地震後,一位富翁沮喪地來到警察局,苦著臉說:“我沒有家了。”警察指著不遠處世哲學一座大廈說:“那不是你的家嗎?”他回答說:“家中的親人都死了,那種地方也是家?”由此看來,家的幸福,家的溫暖主要在於家中親人的關愛,而不在於家的位置。
或許剛才說的一切都離我們太遙遠了,那我們就談談我們自己身邊的事吧!早上起來,愛就充滿在整個家中,推開餐廳的門,母親早已為你備好了一桌熱騰騰的飯菜,飯後,背上書包,走出家門,傳來一陣嚀叮,“出門要注意安全,上課要聽講!”中午回家之後,家人對你熱情地擁抱,同家人一同分享一桌美味可口的飯菜,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上完晚自習後,家人早已在學校門口等候,一同乖著月色回家,那更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家是一陣風,捲來一片雲;家是一片雲,化作及時的雨;家是及時的雨,滋潤久旱的樹;家是一棵大樹,為你撐起一片綠蔭。
幸福原來就在家中,珍惜你所擁有的幸福吧!
家猶如一個永遠也講不完的話題,在眾多文人的筆尖中涓涓流淌。
記得上學時就寫過許多次關於家的作文。家,寄託著我的相思與情感;家,是我們每個人的出生地;家,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是孕育我們生長的根基,在家的日子裡,我把白天和夜晚當作靈魂的歸宿,在家的日子裡,我的視覺時刻得到更新。
家,並沒有教我如何明智,而是教會了我懂得去愛,愛是維護家的一種靈物,我們只有擁有了這種靈物,方能感受到家帶給我們的溫馨。每每想到家,那些因被低落了的熱情而產生的憂傷便被悄無聲息地沖淡,甚至能還回一個全新的自我,這都歸功於家這個概念在我的腦海里迴蕩的作用。每一個家的組成都可能是上天的恩賜,在人們還不能用知識和智慧解釋它的緣由之前,我不得不承認世間神的存在。
家,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溫馨的字眼。而自從有了“家”這個詞,也就有了相應的漂泊,漂泊的終點卻是找到自己心靈的樂土――回家。
遭遇離騷的屈原,在放逐的過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個家――郢都。所以無論多少苦難,他都可以戴著高冠,佩著長劍,行吟著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國破家亡之時,他便知道這個世界已沒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個更遙遠的地方,那裡就是他的家。
也難怪人說,“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經歷這樣的時刻:“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李白再飄逸,也會“低頭思故鄉”;杜甫再無私,也知道“家書抵萬金”;辛棄疾“半夜裡挑燈看劍,沙場秋點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後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思,也只是對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懷念……封建時代的文人們或許是因為前途,或許是因為戰亂,或許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岭里,斜陽古道下,但當他們看到城市裡的萬家燈火與大江上的零星漁光,或者看到蕪山野嶺的數縷輕煙,又怎麼能不憶起美好的家,湧出萬般感慨呢?“曰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詳的年代,對家的依戀也仍然是那麼強烈。“我的家庭真美麗,幸福安詳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諧……”。《北京人在紐約》講述了海外的中國人對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內,一家人歡樂地團聚在一起。《似水年華》裡黃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鄉所特有的底韻與齊爺爺那裡的書的味道。
我們這個年齡對家有著更加不同的見解: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自己布置,自己生活;誰與我遠遠漫步雲端,在靠近太陽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聽那俗世的喧囂,要一種乾淨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這樣想的,乖孩子可不是這樣的,他們願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將以前的家和未來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僅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風港,是心靈的驛站,簡而言之,它也是一種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親人,我的家。
“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傷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它……”
這首家喻戶曉的歌,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唱出了多少人的眼淚,唱出了多少人的悲歡離合。
家是什麼?畢淑敏說過:“家是既讓你高飛又用一根線牽扯的風箏軸。”
其實,家就是一所房子裡,有人,有愛,有溫柔。沒有愛的家,再豪華也覺得荒涼;充滿愛的家,再窄小也覺得溫暖。家承載著家裡每個人的夢想,在風雨中結伴同行,每個人的家都是用信念構成的屋頂,都是用堅強構成的外壁,都是用親愛構成的家具。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家是母親織出來的一絲絲牽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家金”,家是戰火中不滅的期盼,“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的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家是親人內心的守望。
家裡沒有壁爐中燃著的旺火,卻有著一顆顆炙熱真誠的心,依偎著彼此,讓溫暖傳遞。只有在家裡才可以撒嬌,——不管是15歲,25歲還是50歲,只要家在,一切都在。家是我們心靈的依靠,倦了,累了,就在這裡停下腳,總有人為你撲去塵土,倒杯熱茶,這就是家。
有家才會幸福,這個道理總是有人太晚明白,總是有人明白卻無能為力。所以請再看看這個家,不論它是怎樣的破落不堪,請相信,這是幸福存在的地方。
遼河油田實驗中學六年級:永遠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