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教育隨筆選摘
朱永新教育隨筆選摘
1、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一種積極的態度。
2、人是不會被別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打倒的
3、沒有教師的成長,學生的成長是不可能的。
4、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錯誤往往被看作德性問題,實際上卻是心理問題。
5、一個人要取得成功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一個是追求成功,一個是相信自己能夠成功。
6、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7、年輕不是壞事,隻要你每一天不要去重復,每一天都是在擁抱新的太陽。偉大並不遙遠,隻要做個有心人,要進行細致的積累,多花點精力在教學上,花在對自己事業的追求上。
8、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
9、從整體上說,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目的已經不是學以致用,而在於學習知識的過程本身,在於通過學習而成為一個聰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10、知識關註點是現成的答案、現成的公式、現成的歷史事件的歸納,而智慧關註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過程。
11、學生的大腦不是空蕩蕩的容器,而是一口蘊藏著豐富水源的深井,教師的使命正是要引導學生挖掘這口井,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一口知識的泉水噴涌而出的“井”。
12、於是,學校在造就少數“成功者”的同時,也造就了大批的失敗者,讓大多數學生成了心靈自卑、個性萎縮的“精神侏儒”。
13、所謂“減負”絕不是簡單地少布置作業或減少課時,其實質應該是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減少教育中師生的無效勞動,增加學生發展的目標。
14、我認為,教育的真諦是幫助每個人成為他自己,幫助他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把個人的獨特徵發揮到極致,從而為民族、為人類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15、最具諷刺意味的是,相當多的中學生能夠把中外名著的書名、作者背得滾瓜爛熟,但對作品本身的內容卻一無所知!
16、面對網際網路,教師應該是“引導者”。網際網路是一個巨大的資料庫,如何引導學生辨別、選擇最有價值的信息,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教師要首先熟悉並運用網際網路技術。
17、教育工作者也應當忠實於自己真實的生命體驗。
18、我欣賞這樣的境界:心中有太陽,臉上有笑容,嘴裏有歌聲。
19、真正的教育家應當首先是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關註是他們生命的一種自然延伸與提升,其中蘊含著最鮮活的生命形態,充滿著本色的活力與生機。
20、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發展。通過智育,讓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並具備持久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情感、堅韌的學習一致,為他們今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基礎。
21、世界上最可以變化的是人自己,人可以變得很偉大,也可以變得很渺小。隻要自己不斷努力,永不放棄,就會不斷進步和成長。這是成功者的最基本的信念。相反,失敗者卻主動出讓命運的決定權,不相信人的可變性,從而也喪失了變化、進步與發展的可能性。
22、外語教育:不強調文法結構,重在語言表達、溝通。交際的功能是第一位。
23、改變中國教育的形態,推進學習社區教育功能兩件事:大力培養學生強烈的信息意識
與能力,讓每一個孩子知識信息時代的特徵。學會在這樣時代的生存與發展。
24、歷史不會記住苦勞,但記住功勞。歷史不會記住共性,但會記住個性。
25、長期以來,學生的學習狀況存在“三重一輕”——心理負擔重、記憶負擔重、作業負擔重,而學習過程中思維力訓練的負擔太輕!
26、如果你想擁有健康的心靈,請參加體育活動吧!如果你想擁有強壯的體魄,請參加體育活動吧!如果你想擁有成功的人生,請參加體育活動吧!如果你想擁有參加體育活動的習慣,請從學生生涯開始吧!
27、但現在我們的學生離大自然何其遠矣!當我們把學生關在教室裏進行所謂“美育”是,學生早已不懂什麽叫“兩個黃鸝鳴翠柳”,不懂什麽叫“炊煙四五家”,不懂什麽叫“驚濤拍岸”,也不懂什麽叫“春風親吻草地的和煦”和“秋雨敲打樹葉的淒婉”------大自然是一部無與倫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頭活水。
28、生命的美育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懂得生命至高無上的美的價值,特別是要悅納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態的生命。隻有這樣,我們的學生不管今後遇到怎樣的人生挫折,他都不會輕易放棄生命;不管他處於什麽樣的人生階段,他都能享受到屬於自己生命的樂趣。
29、生活的美不等於生活的完美,生活的陰影、曲折和困境也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生活應有的色彩,而且,我們每一個人通過自己的行動也在創造著生活的美。
30、德國是一個崇尚文化藝術、重視美育的國度,在人群中很難找到不了解音樂、不懂樂器的人。這或許是德國人為什麽富有創造力的謎底之一。
31、我們不能要求每個老師都優秀,但要求每個老師都能沖擊優秀、追求優秀。
32、學校應充分利用社會的各種教育資源,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應盡一切可能請進名師專家,讓教師和學生有較多的機會聆聽大師的聲音、與大師對話。這多少會機器他們嚮往大師、成為大師的沖動,多少會使他們覺得大師就在身邊,大師並不遙遠。
33、其實,教師不是萬能的。誰說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讓他去試一試?當然,從道理上說也許沒有錯。但是在實踐中要受到教師本人的經驗、智慧、靈感、激情以及教育對象的許多方面的製約,因此完美的教育是困難的。這也並不妨礙我們去追求完美,教師不能輕易放棄。
34、生活中的一些人,為什麽沒激情?因為他發現不了自己的可愛之處和偉大之處。
35、教師要善於發現教育的樂趣,因為我們每天擁抱的是一個新的太陽,我們每天面對著的都是一些個性迥異的孩子,都是一個個前程不可限量的個體。
36、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
37、你不讀《論語》,不讀陶行知,不讀杜威,不讀蘇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難成為教育家。
38、教師應該有三歷:學歷、經歷和閱歷。不一定將名山大川都走遍,行萬裏路和讀萬卷書,其價值是一樣的。
39、我希望我們的教師認真關註窗外的世界。
40、隻會教好學生的教師,不是好教師;隻會教好學生的學校,也不一定是非常優秀的學校。
41、隻有愛,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隻有愛,才能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隻有愛,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諦;隻有愛,才能感受到人類的偉大;隻有愛,才能贏得愛。
42、無論遇到什麽情況,我們都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一個人如果不相信自己,還能指望誰相信他呢?
43、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隻有具備堅強意志的人,才能活出多彩的人生。
44、以一顆快樂的心對待別人的人通常也會得到同樣的快樂。
45、教育的水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社會對於教育的理解水準。我們在批評教育的時候,不要忘記反思教育賴以生長的環境。因此,改變教育,我們必須改變社會的教育認知水準。
46、教育的神聖是寓與教育的平凡之中的。把教育看的過分神聖,會忽視它的平凡,遠離它的真實。把教育看的過分平凡,又會忘記它的神聖,丟棄它的使命。我們每一天都在神聖與平凡中行走,應該認識教育的這種特徵。
47、享受著教育的幸福,這是教育的一種境界。我們捫心追問,在學校的每一天,我自己快樂嗎?孩子們快樂嗎?答案可能是不樂觀的。幸福是一種體驗,同樣的日子,有人覺得幸福,有人卻感覺不到幸福。但是,可以肯定,沒有教師的幸福,就不會有孩子們的幸福。
48、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49、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就象滴水在不經意之間慢慢穿過石頭一樣。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臭的,隻有關註生活的細節和進程,隻有成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
50、童心是一種境界。老子的著作、李贄的文章都對童心倍加推崇。難得的是人過童年,仍具有童心,用天真的眼光看世界,看人生。童心可能不成熟,也可能不理性,但是童心可能會有天才的洞察力,驚人的創造力。
51、雅斯貝爾斯在《什麽是教育》中說過,“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這個命題不知多少次被教育家們說提出,但現實的教育生活總是在舍本求末。沒有靈魂的教育其實與訓獸差不了多少。
52、每個人都有兩個重要的世界----情感世界與智慧世界。一個人是否幸福,是否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兩個世界的滿足的情況。教師也是如此。而且,這兩個世界又是互相影響的。在情感世界,如果我們的老師能夠真正地把愛心給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對待自己的每一次講課、每一次與學生的溝通,他一定會感受教育的樂趣、體驗教育的幸福。同時,在智慧的世界,他也一定會找到“把發現留給學生”的辦法,讓學生每一天都在期待和驚喜中度過。
53、“如果說少年期成長的關鍵是有良好的早期教育背景,那麽青年期以後成才的關鍵則完全取決於主體因素了,取決於一個人有沒有良好的自我認識能力,能否選擇一個富有意義而又切實可行的人生目標;取決於一個人有沒有充分的自信心,相信隻有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的主人;取決於一個人有沒有高度的自控力,努力扼製自己的非目標行為,調節自己的整個身心活動向著目標邁進。在這個意義上說,能否成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我心理的訓練和不斷完善。”
54、隻有做到“有所不為”,調節自己的全部身心向既定目標邁進,你才有可能加入成功者的行列,隻有自己才是命運的主宰者。
55、父母和老師在培養兒童智力的同時,切不可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應該使年輕一代具有遠大的目標、廣泛的興趣、熱烈的情感、堅強的意志、獨立的性格。作為成人,更沒有必要對自己的智力水準持懷疑態度,乃至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應當知道,所謂“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會拼才會贏”,隻有自己才是命運的主宰。
56、對我影響較深的教育信念是:教給學生們惠及一生的東西:用傳統的精華為其奠基,用人文的環境為其培植,用現代的技術為其武裝,用科學的理念引導其發展。
57、“大凡有成就的教師,對教育都應當具有獨特的思想建樹;而要形成獨特的思想建樹,又必須深深地紮根於教育實踐,對教育有深入的思考與研究。”
58、人與人的差別在很大程度上在於有沒有精神,正如死人與活人的差別在於有沒有一口“氣”。因此,怎樣振作精神,活得精彩,是我們每一個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59、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以不變應萬變。其實,教育的真理應該是有永恆的一面的,我們不能老是跟在檢查與評估後面跑。這樣,我們的行走就會從容一些,心理就會坦蕩一些。
60、教師本身就是課程。其實,無論是新課程還是舊課程,隻要教師是一個不斷學習的人,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他的課堂就一定精彩。最好的教育理念不一定是最新的,往往是永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