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的一半是耐心
雄心的一半是耐心
閒暇讀清朝康熙帝“削三藩”這段歷史,細細品味,受益匪淺。“三藩”是指三個降清的明將:平西王吳三桂,鎮雲南;平南王尚可喜,鎮廣東;靖南王耿繼茂,鎮福建。其中以吳三桂實力最強。“三藩”占據要地,擁兵自重,成為清初皇室的一塊心病。剛剛親政的康熙皇帝想一展雄心抱負,下決心對割據云南的吳三桂下手。但穩重的孝莊太皇太后卻告誡年輕氣盛的康熙,撤藩的時機還不成熟,還要等,正所謂“雄心的一半是耐心”。康熙聽從了孝莊太皇太后的勸誡,以堅定的決心和堅韌的耐心,選擇好時機下手,最終經過8年平叛戰爭,取得“削三藩”的勝利。
《易經》中有這樣一句卦辭:“潛龍勿用。”其引申的含義是,當自己處於弱小時,須藏鋒守拙,隱忍待機,不可輕舉妄動。其實,無論做大事還是小事,都要有長久的耐心。一旦陷入急躁的情緒,往往就會跌入失敗的深淵。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當年借覆滅楚霸王項羽的餘威去攻擊匈奴,認為這樣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邊患。孰料,此時由於自身力量不夠強大卻偏要挑戰強敵,令自己深陷“白登之圍”,最後險些成為階下囚。第一次把中國人的足跡留在茫茫太空的英雄航天員翟志剛,曾先後落選“神五”和“神六”的載人發射,與飛天夢想失之交臂。然而他卻毫不氣餒,而是拿出更加刻苦的勁頭訓練,耐心等待時機到來,終於在42歲那年一飛沖天,成為中國“飛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做到有耐心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一些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幹部,雖然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也不缺乏“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抱負,但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往往就會失去耐心,變得不冷靜。不冷靜就會衝動,衝動之後難免會犯錯誤,使實現雄心的道路變得艱難。再比如,有的“新官”上任伊始,想踢好頭三腳,燒好三把火。孰料,情況不明,倉促出手就會漏洞百出,進而給以後工作造成被動……以上種種,都應了一句俗語:“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如何能做到遇事有耐心?我想,冷靜的心態和堅定的信念是至關重要的。冷靜能讓你對事物有最理性的認識,它能幫助你在正確的時間裡作正確的決定:弱小時,告誡你韜光養晦;強大時,鼓勵你乘勝追擊。而堅定的信念能將你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一個方向,不會被周圍各種各樣的干擾和誘惑所分散。但這個過程需要時間,需要投入,需要在看不到結局的情況下仍然咬緊牙關、站定腳跟,不到最後,決不言敗。就像《士兵突擊》中的主人公許三多,即使天生條件並不優越,甚至有些笨拙,但就是憑著那股永不服輸的韌勁和執著,在“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支撐下,默默工作,堅韌執著,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耐心,是一種堅韌,一種積累,更是一種信心和勇氣。只要我們能對工作投以熱情,對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和阻礙抱以耐心,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就能架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橋樑,實現自己的雄心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