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圖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誠實地看看你的生命,寫下現在你想去改變的人的名字,和你一起工作的同事、一起生活的人、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老闆、某銀行經理……然後,回顧你的生命,想想有多少次你不得不運用乘法去計算出人數,從不知何時開始至今你想要改變的人的總和。
想想你花掉了生命中多少個小時、日子、星期、月份,為了這個目的努力去改變別人,換回來的卻只有失望和難過。因為沒有人改變過,沒有一個人如你期待的被改變。如果你把這些日子加起來,可能會是好幾年的時間,你耗去你生命中的寶貴光陰,有改變過一個人嗎?
唯一改變的那個可能是你!讓我們看看,當我們也和其他人一樣興致勃勃地參一腳在這個受大眾歡迎的消遣上時,將會有什麼發生呢?
想想近來令你手足無措的某人,閉上眼睛再次回憶當時的情形,感覺你自己回到那個時候,回憶你所處的地點和所有的細節,並且回憶你在那個片刻的感受——讓自己重溫那曾經生起過的感受,即使當時的你並沒有察覺到這變化。
記起那個情境,注意你體內的變化:感受它帶給你的緊張和緊繃——可能在你的胃、你的脖子和肩膀、你的前額、圍繞著你的嘴巴和眼睛。查看一下你的唿吸——它是舒緩放鬆還是緊湊淺薄?
不要以你所看到的來判斷你自己,只把它們記下來。問問自己:這是不是一種令人愉悅的感覺?它能滋養我嗎?它對我的身體有好處嗎?它使我感覺開放還是收縮、溫暖還是寒冷、堅硬還是柔軟?我會希望我的好朋友有同樣的感覺嗎?
再去經驗那個情境,看看當你在要求別人改變時,你是如何傷害著你自己。
你也傷害了別人,你令他們感到難堪。然後對方開始抵抗——縱使他們知道你是對的,但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面子,他們必定對抗到底。要他們屈服等於是要他們當上孩子的角色,被告知你知道的比他們的多、你很清楚他們需要什麼或應該怎樣,自我決不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經驗告訴你,你越嘗試去改變別人,別人越加反抗你,這形成了惡性循環,然後你們兩個都感到更糟。
因此,試圖改變他人猶如以頭撞牆。
不管怎樣,當你問自己,改變他人真的是我的責任嗎?這樣尊重他們嗎?你會得到什麼樣的答案呢。
你的頭腦會做出很合理化的解釋:這是為了他們好:他們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對他們自己和別人所造成的不利影響:這樣他們才會進步……等等。
但是你的直覺,你的“感覺”,知道這樣有點不太對頭。你憑什麼去評判別人?你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嗎?你自己很完美嗎?衝突背後是一個受傷的自我讓我們看著這些事實:
這個人有他們自己無意識的理由成為他們現在的樣子,也許他們無意識的行為激怒了你,但那個反應是屬於你的,是來自於你沒有被滿足的被愛、被尊重,被接受的需求,或是不切實際的期待。
看一看那張你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令自己快樂的清單,是否都跟自己希望被愛,被接受和被尊重的需求有關呢?
它們那是你自己的需求,只是你不切實際地希望別人去理解和滿足。而真相是,其他的人是不可能滿足你的需求的,而且,去滿足你的需求真的是他們的工作嗎?
他們是現在這個樣子是有他們自己無意識的理由,並不是針對我們個人的。你並不了解他們的人生經歷——他們小的時候是被如何對待的,他們攜帶了怎樣的無意識信念,關於如何保護,防衛,免於受傷,並學會用強硬的盔甲隱藏自己對愛的需求。
你可以繼續指責他們,投射你不切實際的期待在他們身上,希望他們成為另一個他們不是的人。或者,你可以把更事的智慧運用在這種情況中。
與別人衝突的背後,是一個受了傷的自我。
只要你明白到這一點,你就有機會看到你自己並問:“為什麼我這麼堅持要去改變這個人?”
假如你對自己坦誠,你會看到在你所有合理化的背後,你有一個受了傷的自我正對著別人說“你無視於我,不尊重我,也不喜歡我,你不愛我,也不接受我。”諸如此類的話語。
這就是隱藏在我們和別人衝突背後的——一個感受不到愛、被欣賞和接受的自我。如果你能夠認出自己身上的自我,你也能夠認出別人身上的。而“覺察”,就是解決所有衝突的妙方靈藥。
這是什麼意思?當我們感到不被尊重和接受時,我們會採取報復——激烈地或消極地,不管是直接地惡言相向,還是間接地故意破壞,報復心製造了惡性循環的衝突,而這往往是一發不可收拾的。
假如你能了解你對別人反應的原因,以及你期待他們有哪些方面的改變,那麼,你便知道要為自己負上怎樣的責任,你將得到更多的有利選擇。
給自己更多的尊重和欣賞作為開始,因為,如果你真正欣賞和接受你自己,別人對你的反應還可能影響你嗎?你還需要這麼仰賴別人對你的順應來肯定你自己嗎?深入思考一下。
假如你察覺到,是你內在的無意識造成你對別人的反應——你渴望被認同、接受和愛,那麼你內在將會產生一種力量停止這種自我鬥爭。你意識到受了傷的自我作出的報復其實是幼稚和可笑的,了解到這點能讓你如釋重負,你放下了!這種了解也讓你謙恭並且把你帶回到自己,身心合一。
回到自己同時讓你有機會看到人們是怎樣地被自己的無意識所帶動。是怎樣的人生,怎樣的經歷,構成了他們——當他們還是孩子的時候,他們是怎樣被對待;他們攜帶著怎樣的關於自己不夠好的信念、和對愛的強烈渴望。
通過與自己對被接納的渴望與傷痛聯結,你就能與對方對被接納的渴望與傷痛聯結,而這為一種全新的溝通品質開闢了道路。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樂於奉獻的名言佳句
- 報效祖國的名言佳句
- 俞敏洪 勵志演講 「相信未來」
- 搞笑的名言佳句
- 誇人的話2024
- 富有哲理的話2024
- 傷感的句子
- 勵志演講稿:這一秒不失望,下一
- 勵志演講:活在當下
- 最新和女孩聊天的話題
- 挽回男友的話
- 戰勝挫折的名言佳句
- 林肯的名言佳句
- 勵志演講稿:帶著你的夢想一起飛
- 懷念童年的句子
- 祝福爸爸的話
- 俞敏洪:不要看輕自己
- 普丁的名言佳句
- 麥克阿瑟的名言佳句
- 常用英文句子
- 俞敏洪:不要低估自己,不要低估
- 曼德拉的名言佳句
- 勵志演講稿:把自己激勵成「超人
- 2014鼓勵失戀人的話
- 500字勵志演講稿範文
- 勵志演講稿:帶著你的夢想一起飛
- 英文勵志格言
- 俞敏洪勵志演講稿:培育年輕人的
- 送別的話
- 信任的名言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