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大全 > 反思範文

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


篇一: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

    對正在經歷童年的孩子來說,童年是最貼近自己的,本冊的《古詩詞三首》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兒童生活,雖然年代久遠,但童真童趣依然,極易引起孩子興趣,產生共鳴。
    詩詞的意境大多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於是在學《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時,我用了直觀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詩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普通的農家小院圖,學生感受到一種平凡、美好,從詞中讀出“村居”的美好畫面進行描述,進入詞中要表達的意境;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出示一個天真孩童臥在溪邊剝蓮蓬圖畫,看圖描敘小兒“臥剝蓮蓬”的動作、神態,品味“無賴”,體會孩童的天真可愛。聯繫生活中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理解到這是一種喜愛。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我給孩子出示了一對白髮夫婦面帶醉意的畫面,讓學生說他們會用鄉音親熱的說些什麼呢?孩子們有猜測是談論豐收的、談論他們可愛的小兒子的、談論大兒子能幹、談論二兒子懂事….  之後再品味了“醉”字,難道僅僅是因為酒而醉嗎?我讓學生看著畫面去體會,學生很自然地說出他們看著三個兒子都那麼可愛,生活那麼平靜,是為這種幸福的生活而陶醉。
    鄉村生活雖簡樸但卻不失優美,夫妻恩愛,孩子勤勞可愛,溫馨的生活令人陶醉。最後我讓學生一邊想像畫面,一邊有感情的朗讀。
    用畫意解詩情,以更直觀的形式讓學生理解詩人精心營造的意境,體會字裡行間傳達的情意,更好的理解了詩詞。


篇二: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

    上完《古詩詞三首》我首先對自己的實際教學進行了反思,發現一節課下來自己的過渡語言單一,無法全面引領學生走進古詩文的意境,一節課執教兩首古詩容量大,總感覺學生理解得不夠透徹。
    古詩的情感常常蘊含在富有音樂美的語言之中。要通過反覆朗讀、吟唱才能入境、察情。意境,是創作者的審美體驗、情感與經過提煉、加工後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詩不同於小說,它不可能像小說那樣,按照生活矛盾發展的過程,鋪敘開去。詩人是從這一過程中截取幾個最感人的鏡頭,用跳躍含蓄的語言,創設出一種畫外有畫、言外有意、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來表達審美體驗,反映生活本質的。入境,是讀古詩的根本,設計教學時我充分考慮了這點,但在實際教學時卻忽視對意境的描述和渲染,因而效果並不明顯,學生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鄉村四月》教學中我扣住文眼“才、又”,突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啟示。如果此時我能有意識地對鄉村勞動場面進行一番描述,相信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能很快感染氣氛,入情入境。
    古詩的語言極為精煉。僅僅通過接觸語言來學習古詩,學生對古詩畫面美的理解就會是籠統的、模糊的。畫家用線條、顏色表示形體,詩人則用語言來繪色繪形。高超的“畫筆”,可使“畫中有詩”,而美妙的“詩筆”又可使“詩中有畫”,從而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我在課堂上藉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一幅幅美麗的鄉村圖畫,
    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學,的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較深,生怕在課堂上講的不夠,卻忽視了對學生拓展的訓練,“廣積糧”的教學意識將我們引入另一片嶄新的天地。中國歷史悠久的古詩詞數不勝數,如何在國小階段達到一定的目標,靠的不是老師一首一首地講,而應該是有意識地將學生引入古詩詞的意境,鼓勵學生主動探索,主動閱讀,主動積累。


篇三: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

    雖然教了這個班快一年了,但是我很遺憾地說,由於病假,我沒有給他們講過古詩詞。因此,我要把我應該教給學生的東西在這篇課文中全部教給他們。課前,我慎重地做了思考,精心備課,上課了,反倒有些緊張了。好在我的認真和付出感染了這些天真、懂事的孩子,他們學得很認真,也很輕鬆。
    第一,課時的安排,朗讀單獨占用一節課。我用了四節課講了三首古詩詞,但是並不低效。這是從我班的學情出發的。我班學生對古詩文的朗讀可以說很差勁,聲調、節奏都不行。因為朗讀不出感情和韻律來,所以學生不愛古詩。我國是詩的國度,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精粹。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培養孩子們熱愛詩歌就是傳承中華文化的核心了。要讓孩子們喜歡詩,就要讓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因此,我將朗讀作為落實所有目標的重點目標和前提。我採用教師泛讀、聽讀錄音來實現這個目標,而且逐字逐句,有條不紊。為了激發孩子們讀詩的熱情和認真,我採取了小組賽讀個人風采讀及男女生賽讀等多種形式。孩子們學得很認真,字正腔圓,咬文嚼字,感情基調和節奏把握的很好。看著孩子們那收穫時的那一張張笑得燦爛的臉,我覺得我的苦心得到了安慰。
    第二,對詩詞的理解上,我採取了每首詩一節課的策略。這樣的考慮是出於孩子們以前背古詩意思絕大多數是死記硬背的考慮。這樣的學違背了詩詞教學,而且既不深刻,有沒有樂趣。《鄉村四月》我採取了詳講的教學方法,但是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觀察課文插圖,結合課下注釋,說說前兩句寫了哪些景物?請你發揮想像並結合詩意給這些景物加上形容詞,然後再將這些詞語串聯起來,通順地表達詩句的意思。第二首《四時田園雜興》採取了半引導半自學的方式教學,第三首《漁歌子》更是要求學生模仿前兩首古詩的教學方式自學,可以先找出前兩句都寫了哪些景物等。可以說,這樣做大大凸顯了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和獨立性。放手讓學生們去做,你會收到意外的驚喜,孩子們也會收穫意外的自信。                          
    總之,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從學情出發,就要尊重學生的樂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篇四: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

    《古詩詞三首》中其中有兩首《獨坐敬亭山》和《憶江南》已經在平時的古詩詞積累中學過,如何把學過的詩上出點新意來,備課前我深入的思考了一下,本著以誦讀為主,以調動學生經驗背景、引進學習資源為輔,在感悟語言情感、體會詩詞意境中,把握詩文的審美韻味與內涵。同時,在積累語言與情感的基礎上,注重對生命的感悟,展示學生自己對古詩的個性解讀,培養初步的文學作品欣賞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課上下來,感受頗深:
    一、給學生充分的想像空間,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古詩詞具有語言凝練、意象豐富的特點,而小學生因為生活積累不多,情感體驗有限,在閱讀中獲得的表象往往很籠統、模糊,此時就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本身的品讀盡情展開想像,通過“猜猜詩人的心情”、“你就是詩人”、“創設情境,想像說話”等,讓學生與古詩詞進行靈性的對話,從古詩詞生動的語言中猜度詩人的心境,進而陶醉在詩詞所描繪的意境之中。如在教學《獨坐敬亭山》時,學生從詩的題眼就看出詩人李白此時心情很是孤獨,還可以從前兩句感受到,尤其是“飛盡”和“獨去”等感受到的。然後我便追問:“那假如你就是詩人,你看到鳥兒們都離你遠去,就連天上的雲也離你而去,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麼?”一生說:“鳥兒們,你們為什麼都走了,留下來陪我說說話吧!”還一生說:“雲兒莫走,同我一起聊聊天。”還有一生說:“我本來就很孤獨了,你們為什麼還要離我而去,真讓我傷心呀!”這樣,學生切身體會到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當學到後兩句的時候,有學生說:“老師,我覺得李白並不孤獨,因為有敬亭山在陪伴著他。我是從‘兩不厭’感受到的。”“那你覺得李白會把敬亭山當作什麼?”“當作他的最知心的朋友。”“我覺得李白把敬亭山當作自己的親人。”“是呀,既是朋友,又是親人,所以怎麼看也看不夠。那麼李白可能會對敬亭山說些什麼呢?”我追問道,“請拿起筆,你就是李白,你把敬亭山當作什麼,你就對他說說話吧!”幾分鐘過後,有學生說道:“李白說:‘老朋友,謝謝你,在我最孤獨的時候能陪我說說話。’敬亭山好像在說:‘別灰心,我支持你!’”“多好的一對知心朋友呀!”我評價到。又有一生說:“我把敬亭山當作是自己的母親,母親好像在說:‘孩子,別怕,有娘在,要大膽的往前走。’”還有同學說:“我把敬亭山當作朋友,好像說:‘朋友,別洩氣,有我這個朋友在,與你同行。’”透過這一句句想像的話語,我們似乎又感受到李白此時並不孤獨,對詩的意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採用多種方法,便於理解詩的意境。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詩情和畫意融為一體。如果把字、詞、句的意思嚼爛了餵給學生,這樣的詩歌教學意象全無,學生也必生煩膩之心。但如果放手讓學生去自學,教師少講或不講,又怕貽誤了某一個知識點。有沒有兩全齊美之策?我想到的是:把簡筆畫引入到古詩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詩意,有感情地朗讀,然後動動手,動動筆,用“畫”激趣,借“畫”入境,以“畫”悟情。
    如在教學《望洞庭》和《憶江南》兩首詩時,我主要採用用簡筆畫的形式把你所理解的古詩所描繪的畫面畫出來,請一兩名同學到前邊畫,其餘學生在本子上畫,然後再去評議。如在畫《憶江南》一詩時,有同學畫了一個圓形的江,有的學生就指出,“江”應該是長的,“湖”才是圓的。有的同學只畫出一條江,兩岸的樹木開滿了花,也有同學提出疑議說:“詩句中說得很清楚‘日出江花紅勝火’,江邊的花在太陽出來的時候比火還要紅,所以應該把太陽畫上。”瞧,既能調動學生學詩的積極性,又能將詩句理解得更為深刻。


篇五: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

    本課古詩詞教學總體看很成功,這三首詩都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五年級的學生是積累了一些表達思鄉懷親的詩詞的,所以,我就利用學生的積累,引入新課的學習,讓學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課文的思想情感。
    三首古詩詞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一樣的,但是表達的方法各異,《泊船瓜洲》是寫景抒情,《秋思》則是敘事抒情,《長相思》則融寫景與敘事於一體,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於這個特點,我在讓學生初讀課文,理解內容之後,把三首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教學。在體會相同感情的同時,感受語言的各自特點,揣摩表達方法的不同。效果比較好。
    同時,在教學中我也很重視詩詞的朗讀指導。採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誦讀。避免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和機械的朗讀腔調的模仿。聯繫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調,讀出自己的感受。所以,學生在這課的學習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朗讀的質量比較高。
    成功之處:是“小練筆”將本課古詩詞任選一首改寫成小短文。孩子們的興趣十分高。想像也比較豐富有趣。如;張籍寫的《秋思》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被學生們改寫的豐富多彩,就連語文很差的學困生呂哲很勇敢地誦讀了自己改寫的短文,寫得也很有意思,她讀完後班級立刻響起一片掌聲,全班為她鼓掌。本課的二詩一詞同學們都有選擇習作。習作效果很好。以往我有時教學時間緊常常忽視這種小練筆,而今看來著實是個失誤。往往這種小練筆更能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激發他們學習語文,運用祖國漢字表達的激情。這篇小練筆我布置孩子們寫在小作文中,我準備進一步引領孩子們去欣賞品評,並在今後的習作中引領孩子們品評欣賞更多的快樂!
    不足之處: 從作業反饋來看,個別孩子不能準確把握本課基本翻譯,如:綠、還、見、開封…看來他們沒有認真學習,有走神的大有可能,今後我要加強對他們的引導。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