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 結題報告

音樂課題結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背景分析
音樂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具有潛移默化、美化心靈的作用,是幼兒生活、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幼兒的素質和能力,還是使兒童身心得以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國古代,就有“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之說,“樂德之教,樂語之教,樂舞之教”也充分提示了音樂對人的發展有著獨特的功能。
音樂教育符合21世紀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當前,我國正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江總書記曾經說過“素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因為幼兒期能否接受高素質的教育,將決定其一生的發展,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富有人文內涵的藝術教育。西方有識人士認為“音樂是比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中來的”。這說明音樂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無可比擬的,因此安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音樂是促進腦發育的最好途徑。人腦分為左右兩半球,可說是宇宙中最複雜、神奇的構造,它由一萬億腦細胞組成。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把大腦的左半球視為優勢半球,近期研究則注重強調兩個半球功能上的互補。《學習的革命》一書中形象地稱左右半腦為“學術性左腦”和“創造性右腦”,左右腦均衡發展、功能互補,才是人腦發揮其最大潛能的要點。而長期以來我國傳統教育模式常造成學生左腦超負荷、右腦則呈睡眠狀態。音樂活動的開展則能夠使大腦建立更多、更複雜的神經聯繫,因為熟悉旋律、感知節奏等音樂活動都需要右腦的參與,而對音樂性質及樂曲之間關係的理解,左腦則起著決定作用。活動時手腦並用,既可使幼兒的觀察、記憶、想像等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又有利於幼兒大腦的整體協調,為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我國幼兒教育現狀分析
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我國幼兒音樂教育在經歷了照搬前人——模仿國外的漫長階段後,雖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橫向考察,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缺乏巨觀意識、不能從全面發展的整體思路來實施音樂教育。
人們從音樂有利於早期智力開發的角度考慮較多,而思考音樂與道德、身體、審美及勞動之間關係的人較少;有不少雖考慮到音樂專門教育的早期培養價值,但又往往陷入形成上學的思考怪圈。
在教育觀念上,常常看重音樂教材,而忽視幼兒發現、創造、表現等能力的培養;在教育內容上,習慣以唱歌教學代替整個幼稚園的音樂教育內容,忽視音樂欣賞、打擊樂器演奏等內容;在教育方法上,過多地使用灌輸式、填鴨式,忽視幼兒對音樂的自由探索、主動感受、大膽實踐、充分表現等。
鑒於此,我們濟南市天橋區實驗幼稚園在對幼兒音樂教育進行小規模試點和研究的基礎上,做了多方面準備,並經過可行性論證,於2001年向市教科所早報了《實施大音樂教育 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研究課題,並由市教科所推薦,立項為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我們力求通過研究,樹立新的教育觀念,變原本割裂的、單一的學科教學為“以音樂為載體,一日活動中滲透”的大音樂教育模式,突破原來單一的學科教育機制,把音樂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滲透到各種活動中去,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幼兒學習各類知識,鍛鍊其能力,從根本上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研究過程與方法
關鍵概念的界定
大音樂教育——是指突破單一、傳統的教育模式,根據幼兒心理發展規律,把音樂作為一種教育手段,通過一日活動、環境創設、家園合作等,把原本割裂的學科式教育變為以音樂為載體的整合式教育,促進幼兒注意、感知、思維等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和諧發展。
教學——是指能夠使學習發生的教育技巧和策略,它涉及師幼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也包括學習環境的某些準備。
有效學習——是根據幼兒認知和社會性行為發展的測查結果來確定的樣本。
研究內容
1、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創新的研究。
2、音樂教育是在其他教育活動中滲透的研究。
3、把音樂貫穿於一日活動中的有效途徑、方法及具體措施。
4、家園合作開展音樂教育的研究。
5、大音樂教育對幼兒發展的積極意義,即指對幼兒素質提高及智力與非智力因素髮展的作用。
研究對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在濟南市天橋區實驗幼稚園和制錦市國小附屬幼稚園,分別選取了三個年齡班216名幼兒進行實驗研究。
2、研究方法。本研究總體上以實驗法研究為主,首先對實驗班及對照班的216名幼兒進行前測,通過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實施大音樂教育對幼兒發展所起到的作用。在具體實驗過程中,還採用了一些輔助研究方法,如問卷法、個案研究、觀察記錄等。
本次實驗研究過程中,我們共編制測試問卷11份,涉及幼兒情緒的表達與控制、幼兒責任感程度、幼兒交往態度、幼兒同情心、音樂感受力、音樂表現力、音樂記憶力、音樂創造力、節奏感、音色、音準等方面的內容,分為音樂素質和非音樂素質兩大方面。通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成績比較,分析大音樂教育對幼兒發展的作用,探索出一條適合幼兒教育發展的新模式。
三、結論與分析
結論
1、非音樂素質方面:實施大音樂教育,對幼兒情緒的表達與控制、同情心的發展、交往水平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以幼兒責任心的影響不明顯。
2、音樂素質方面:實施大音樂教育、對提高幼兒的音準、節奏感、音樂感受力、音樂表現力等有顯著的影響作用;對音色方面的促進作用不明顯,主要是因為音色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大的緣故;對音樂記憶力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明顯的原因可能是實驗時間短等因素所致。
3、大音樂教育模式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育模式,能夠促進幼兒素質折全面發展,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分析
近三年的實驗研究雖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因樣本小、局限大,一些方面本來預期有比較明顯變化的卻沒有出現預期的結果,這主要與測試問卷的設計、測試人員的水平、被測試對象的被試心理以及教育活動設計本身存在的問題等因素有關,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爭取把大音樂教育細緻化,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素質的全面發展。
如何從更深層面建構大音樂教育的思想、理念及探索模式,如何提高對大音樂教育的認識,並構建更加完善的幼稚園、家庭、社區齊抓共育的教育格局,如何使大音樂教育更加適合幼兒自主、充分、快樂的發展等問題,將是我們今後重點研究的課題。好在這是一個拓展性的課題,希望今後有更多的立志幼教的人士對我們的研究給予指導和幫助,使之更加完善。

科研結題報告 ·德育結題報告 ·課題結題報告 ·怎樣寫結題報告

附:課題組人員名單
劉傳英、張英志、張升峰、李英榮、徐曉、李偉、李鹹艷、李惠雲、鄭榮偉、馮濟華、楊會芝、王紅梅、李玉英、李健、王欣、潘珂、劉曉曼、趙娜、許偉

主要參考文獻:
1、《外國兒童音樂教育》,尹愛青等編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2、《和諧教育與素質》,王敏勤主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3、《幼稚園“生活、學習、做人”》,吳頏琛主編,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0年9月
4、《國外幼稚園課程》,唐淑主編,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音樂課題結題報告@名言佳句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