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大全 > 心得體會

學習物權法心得體會


篇一:物權法學習心得

    參加xx舉辦的《物權法》培訓班,受益匪淺。培訓結束,順路去書店買了相關的書籍,進行了自習,這次培訓真是督促我自習的及時雨呀!                      
對於張雅律師的講課印象比較深刻,不僅因為他講了一些物權法中比較重點的問題,還因為透露了一些物權法出台背景、立法者的思想,讓我們可以從另一個側面理解物權法。                 
首先物權法是民商事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乃是確認財產、利用財產、保護財產以及調整各種財產法律關係的基本民事法律,涉及財產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等一系列制度規範,是關係到國有資產保護、各種市場主體財產權益以及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物權法》的制訂與頒行在我國法治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必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產生深遠影響。
其次,它解決了人們所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大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私有財產日益增多,特別是其中的房產。房產是一種不動產,價值比較大,許多家庭因此而傾其所有,與人們的切身利益關係很大。可是,住宅建設地使用權在70年後將如何處理,我國的法律則沒有規定,因此大家都很關心這一問題。這次通過的物權法,對這一人們所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作了明文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的,自動續期。這個問題總算得到了最終和合理的解決,順從了~,也符合我國的國情,有利於社會的安定。 
最後,它合理調整了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還有一些與財產相聯的關係,其中的相鄰關係比較突出,物權法本著公平合理、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和有利生產等精神,對此作了明確規定。比如,物權法規定,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棄置固體廢物,施放噪聲、光、電磁波輻射等有害物質。因為,這會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產生不利影響。又如,物權法還規定,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儘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的,應當給予賠償。
總之,《物權法》主要回答了三個問題:第一,物是誰的。第二,物的所有者對這個物享有什麼樣的權利,其他相關人負什麼樣的義務。第三,怎樣保護物權,侵害物權的人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物權法的作用一是定分止爭,通過確認物的歸屬,加強對物權的保護,達到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目的。由於它與社會公眾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等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被稱為“公民財產權利保障書”。二是促進物盡其用,通過規範物權人的權利義務,為物權人充分利用財產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鼓勵權利人創造財富,積累財富,擴展物業。總之,《物權法》是一部保障安居樂業的法,是一部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法。


篇二:物權法學習心得體會

    從XX年7月版本《物權法》到XX年3月正式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之間的審議演變過程中,許多條款有了很大的變動。通過觀察、研判這些變動痕跡,可以反映出立法者的立法宗旨和原意。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分析、研究。
    通過觀察“草案”和《物權法》中第六章內容之變動,發現了許多值得關注之處。在此提出來談談個人的認識和體會,供大家參考。
    1.“草案”中使用了“業主會議”和《物權法》中使用了“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名詞,二者對同一個“主體”所使用的名稱不相同。《物權法》使用後者更貼近實踐。
    2.“草案”中第八十七條“可以以業主會議的名義提起訴訟、申請仲裁…”內容,被《物權法》刪除了。《物權法》第八十三條保留了“業主對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物權法》的這一修改,取消了“草案”中“業主會議”維權的訴訟主體資格。這種維權的訴訟主體資格只保留給了業主。
    3.《物權法》較“草案”相比,在第七十八條中增加了“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侵害業主合法權益的,受侵害的業主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這一新的內容。這表明:“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可以作為被侵權業主維權訴訟的被告當事人。增加了“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法律責任。
    4.《物權法》較“草案”相比,在第八十三條中增加了“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責任和義務。第八十三條中所列舉的“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將由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負責“要求行為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排除妨害、賠償損失”。在這之前,上述職責是由物業管理公司承擔的。今後這一職責將由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承擔。其重擔不輕。
    5.《物權法》較“草案”相比,在第七十四條中修正了“草案”中第七十六條的某些規定,明確“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為今後解決這一類爭執,提供了法律依據。
    6.XX年3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在解讀物權法時稱:對車位、車庫的歸屬問題,物權法是不溯及既往的。
    因此《物權法》不具有“溯及力”。也就是說,《物權法》施行之前的類似問題,應當按照當時的規定或者約定處理。
    《物權法》施行時,雖然還需要“實施細則”、“司法解釋”等配套法規的配合,但是《物權法》作為國家的大法,其立法精神,立法原意都非常明確了。為今後配套法規的出台,提供了大法的依據。
    綜上所述,《物權法》施行後,“業主委員會”少了以往的權力,多了實實在在的義務和責任。今後其開展工作試圖“有權無責”不受制約的狀況將會有所改善。那些被“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侵權的業主有了可以獲得法律支持的訴訟道路可走。那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委員”們,今後做事可得掂量掂量了。如果站在法庭被告席上,再來辯解“三顆偽造印章”和“運動員兼裁判員”等問題,就不可能像糊弄業主們那麼方便了。


篇三:《物權法》學習心得體會

    在社會生活中,小到幾顆紐扣、一塊手錶、一部電話,大到一幢房屋、一片綠地、一座礦山,皆有物權的歸屬問題。如何確定權利的歸屬,劃定權利人享有哪些權利,這些權利受侵害時如何保護,這就需要一部專門法律來規範、調整和保障。這部專門法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為了制定好這部關係國家建設發展和每個人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從起草至今,歷時13年,經廣泛徵求意見和八次審議,終於在2007年3月的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表決高票通過。《物權法》內容博大,共分五編十九章及附則,涵蓋的內容:物權法的調整範圍;物權法的原則;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占有;登記制度;物權的保護。
    《物權法》是一部明確物的歸屬,保護物權,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法律,是法律體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典。
    《物權法》是根據憲法規定,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而制定的。法律屬於上層建築,是由經濟基礎決定並服務於經濟基礎。我國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財物權的歸屬、範圍和內容,都與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密切相關。如果不反映、不體現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就不可能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物權法。因此,物權法必須體現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並以維護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為根本目的。所以,本條明確將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作為立法目的之一。物權法主要是從民事角度通過明確物的歸屬,權利人有何權利,他人負有什麼義務,侵害物權的法律責任等,來體現和維護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發展市場經濟,就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制度,而規範市場經濟關係的基本法律就是民法。物權法作為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要通過明確物權歸屬和利用的基本規則,規範市場主體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財產關係,保持市場主體的權利,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為我國市場經濟服務。
    《物權法》主要回答了三個問題:第一,物是誰的。第二,物的所有者對這個物享有什麼樣的權利,其他相關人負什麼樣的義務。第三,怎樣保護物權,侵害物權的人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物權法的作用一是定分止爭,通過確認物的歸屬,加強對物權的保護,達到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目的。由於它與社會公眾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等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被稱為“公民財產權利保障書”。二是促進物盡其用,通過規範物權人的權利義務,為物權人充分利用財產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鼓勵權利人創造財富,積累財富,擴展物業。總之,《物權法》是一部保障安居樂業的法,是一部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法。


篇四:學習《物權法》的心得體會

   一、《物權法》出台的背景和意義
《物權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政治經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物權法是規範財產關係的民事基本法律,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係,包括明確國家、集體、私人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以及對物權的保護。《物權法》第2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係,適用本法。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2005年,李某註冊了一家公司,自任月球大使館館長,出售月球土地,頒發所有權證,很快就被工商部門取締。月球土地是李某無法直接支配和排他的,不是法律意義上的物,不受法律保護。起草背景:在物權法通過之前,我國的民法通則、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擔保法等法律對物權作了不少規定。但我國始終沒有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在一些問題上無法可依,拆遷、土地承包、物業管理等方面的社會矛盾十分突出。
意義:物權法是規範財產關係的民事基本法律,與《契約法》共同構築市場經濟的兩大支柱。財產權分為物權、債權和智慧產權三種。
物權法的作用:“定分止爭”、“物盡其用”
關於“定分止爭”。商鞅在《商君書》中說:“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賣兔者滿市,而盜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名分未定,堯、舜、禹、湯且皆如鶩焉而逐之,名分已定,貧盜不取。”其中所謂“名分”,就是“權利歸屬”。名分已定,解決糾紛就有了依據,社會才有正常的秩序。
關於物盡其用。通過明確權利人對物享有的權力和對物的保護,發揮物的作用,有利於鼓勵人民創造財富,實現民富國強。孟德斯鳩認為:“政治法使人類獲得自由;民法使人類獲得財產。”
財產是人類生產、生存的物質基礎,又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物質基礎。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最根本的就是財產經濟關係。物權法對廣大人民民眾最關注的問題,如徵收補償、拆遷規範、房屋買賣中的預告登記、物業管理中的各種權利義務關係的確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自動續期等問題,都給予了特別的關注;物權法也高度重視農民權益的保護,將與農民的生產、生活關係最為密切的兩項權利,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與宅基地使用權第一次明確地規定為物權,這就有力地保護了農民最基本的財產權利。物權法還規定了確認物權的規則,如規定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中小區各項設施產權的歸屬,實現了定分止爭;物權法關於相鄰關係的規定,為正確處理物權糾紛提供了法律依據。物權法對於徵收、徵用的條件和程式以及補償也都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可見,物權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法律保障。《物權法》起草人之一王軼教授認為,《物權法》出台的真正意圖是讓私人財產在與商業利益、公共利益發生衝突時,能得到合理、恰當的補償。
物權法的頒布可以說是中國在走向民主與法治的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物權思想起源於羅馬人,在17世紀被德國完善。18世紀英國首相威廉皮特的有句名言佳句:“即使是最窮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於對抗國王的權威。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在私人居所,不經允許,國王也不能進入。這與中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觀念是不一樣。在西方國家,民法被稱為社會生活的“聖經”,是公民、法人的權利宣言。在世界上有110多個國家有民法典,但中國至今沒有。中國《民法通則》只有156條,但在200年前,法國《拿破崙法典》就有1000多頁。今年三月份,《南風窗》雜誌發表一篇文章,說物權法“不僅僅是權利保障法,它更是一部轉變社會觀念,重塑文化心理,再造政治文明的法律。”
二、物權法的主要內容
物權法共五編一個附則,共19章247條。從內容上分析,物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自物權,就是所有權,另一部分是他物權。前者是物的歸屬法律關係問題,後一部分是物的利用法律關係問題,包括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總則——概括起來,有兩個基本原則:物權法定原則和平等保護原則。
物權法定原則。第5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什麼是物權,必須由法律來規定。國務院和地方政府都不行,不能自行創設物權。比如公房的租賃權是不是物權,在拆遷中如何保護。也有的法學界人土認為智慧產權也是物權。雖然在物權法中智慧產權不是物權,但智慧產權中的財產權可以作擔保,在作擔保時就是擔保物權。
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重點有兩個制度:不動產登記制度和動產交付制度。這兩個制度貫穿著一個原則:那就是公示原則。
所有權——是物權體系中的核心性的權利類型。所有權的定義:所有權是指權利人徹底支配物,並因此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總稱,包括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如何理解這四種權利。處分權是所有權四項權能中的核心權能。
關於所有權的內容主要有:1、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2、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3、相鄰關係、4、共有。5、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
用益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他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同時,在第十章“一般規定”中,還規定了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採礦權、取水權、捕撈權等用益物權的權利和義務。
土地承包經營權——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等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有權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互換、轉讓等方式流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但這種轉讓是有條件的,經發包人同意,受讓方是從事農業經營的。未經依法批准,不得將承包地用於非農建設。承包期內發包人不得調整承包地。
目前,1988年憲法修正案規定,我們國家存在兩種土地所有權形態:土地國家所有制和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集體土地需要徵收為國家所有後才能出讓。在物權法起草過程中,對集體土地徵收問題,專家組也提出集體土地直接出讓,由農民直接獲得土地收益,但最後沒有被採納。
建設用地使用權——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根據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的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高年限為:居住用地70年,建設用地50年,教育、科技等50年,商業、旅遊、娛樂40年,綜合或其他用地50年。
宅基地使用權——主要是農村人口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的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備的權利。只是4條,比較簡單。取得宅基地使用權是無償的,因而宅基地具備集體經濟組織福利和社會保障的功能。但現在有一個社會現象:就是現在有一些城市人口也到農村買宅基地建房。我們淮北這一現象也很突出。物權法對轉讓的說法是: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根據有關規定,這種轉讓是不合法的,產權部門也是不登記的。物權法在擔保物權一章中還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不能抵押。根據我的理解,這也是保護農村弱勢群體的利益,防止貧富差距過大的必要措施。
擔保物權——指在借貸、買賣等民事活動中,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自己所有的財產作為履行債務的擔保,債務人到期未履行債務時,債權人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式就該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包括三種權利:抵押權、質權、留置權。
占有——是指占有人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實際控制。有的專家說它實際上不是一種民事權利,也不是一種物權,而是屬於一種單純的事實。
在一般法律意義上,占有有兩種:有權占有和無權占有。比如租賃人對租賃物的占有,留置權人對留置物的占有,就是有權占有。小偷偷的物品,就是無權占有,當然這種行為還受治安處罰法和刑法的約束。
無權占有,又分善意占有和惡意占有。物權法的占有就指無權占有。因為有權占有前面的條款已作了規定。善意占有人和惡意占有人所承擔的權利和義務是不同的。比如,張三從李四處借了一個腳踏車,張三後來去世了。但張三的兒子不知道車是李四的,就作為遺產繼承。這就是善意占有。李四後來要求返還,並要求支付磨損費。因為是善意占有,張三的兒子要返還,但不需支付磨損費。但惡意占有,就要支付磨損費。如果丟失、損壞,惡意占有還要承擔賠償責任。因損壞取得的保險金、賠償金,要支付給權利人,不夠的,惡意占有要賠償,而善意占有不需賠償。
通過對物權法的學習,我感到學習法律,可以使我們更清楚地理解社會現象,明確自己的權利,確立自己的行為準則,個人修養經過法律嚴謹精神的薰陶也會得到提高。


篇五:學習《物權法》心得體會

    今年5月15日至23日,本人與全國400多名民行檢察幹警一同參加了高檢院在重慶市組織的《物權法》培訓班的學習。培訓班上楊立新、崔建遠、謝鴻飛、姚紅、孫鵬、楊明剛等六位專家教授就《物權法》的立法背景和各篇章進行了講解。通過學習,我對《物權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明白了在現實生活中,小到成熟後落到鄰居家的果實,大到一座礦山,都有物權的歸屬問題,這些權利的歸屬和保護,客觀上需要一部專門法律來規範、調整和保障。據此,歷時13年之起草與修定,經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應運而生。現就所學的《物權法》,談談所學所得。
    首先是通過學習,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使我知道了物權法是規範財產關係的民事基本法律。它是我國的基本法之一,在民法體系中起著支架性作用。物權法主要從民事角度明確物的歸屬,明確物的權利人對物的利用享有哪些權利,明確對物權如何保護。物權法上所講的物,主要是指不動產和動產。物權是一種財產權,是權利人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對一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這些基本的概念是以前聞所未聞,而今後會經常用到的,非常重要。
    其次是對物權法的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物權法》內容博大,共分五編十九章及附則,涵蓋的內容有:物權法的調整範圍;物權法的原則;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占有;登記制度;物權的保護。
    縱觀整部《物權法》,本人理解,其主要回答了三個問題:一是,物是誰的。二是,物的所有者對這個物享有什麼樣的權利,其他相關人負什麼樣的義務。三是,怎樣保護物權,侵害物權的人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而其主要起到的作用:一是定分止爭,通過確認物的歸屬,加強對物權的保護,達到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目的。二是促進物盡其用,通過規範物權人的權利義務,為物權人充分利用財產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鼓勵權利人創造財富,積累財富,擴展物業。可以說《物權法》是一部保障安居樂業的法,是一部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法。
    通過此次學習,使我了解到這次物權法的制定,基本內容保留了原有部分民商法方面的法律內容,因內容比較多,且多與原民商法內容相同或相近,在此不談。在此本人僅提及物權法新增的一些主要內容:一是地役權。此內容全是新增內容;二是質權取代質押權。摒棄了原來質押權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質權;三是抵押權中增加了動產的浮動抵押。這是效仿國外的一種方式,指的是可以將企業生產用的設備、產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均一起抵押,由工商部門辦理抵押登記後,在抵押期內企業可以繼續生產、銷售,而抵押權不受影響,當抵押期限屆滿時,再確認抵押物價值的一種方式。四是關於物權的種類及內容法定。明確了物權法定的原則,即除了物權法中明確的幾種物權種類,如所有權、用益物權、地役權等內容外,其它形式的物權方式均不被法律所認可。五是土地承包經營權被明確為物權的一種方式。對於保護農民利益來說,是一件好事。並提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在承包年限內不得任意收回及徵收。到期後,也可以按相關規定繼續承包經營,這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農民利益。六是明確了徵用與徵收的概念。徵收僅用於集體土地被國家收購後轉變為國有土地性質的這樣一種方式;而徵用則指在特殊時間,為了公共利益需要而由國家機關徵用個人所有的物品,如意外事件中徵用公民車輛用於制止犯罪等。七是關於城市房屋拆遷一事。專家在講課過程中引用的一個案例就是重慶的“釘子戶”,這次物權法提出,當城市居民房屋被拆遷時,應保證被拆遷人的居住條件,即被拆遷後,被拆遷人獲得的補償費再購買的房屋應不低於原居住條件。八是不動產登記。提出:不動產應統一登記;登記按件收費,取消原按標的收費的規定;首次提出不動產預告登記制度,如消費者購買期房,為防止開發商一房兩賣,購房人可以申請預告登記,避免房屋的再次轉讓;首次提出不動產所有權的異議登記。不動產權屬不清時,為防止登記所有權人在產權不明時將房屋轉讓,利害關係人可以向登記機關申請異議登記,登記後15天內向法院提起所有權確認之訴,否則異議自動失效,且異議錯誤時異議申請人應賠償登記所有權人的損失。九是不動產善意取得問題。以往法律均規定“不動產不適用善意取得”,但此次物權法卻明確規定,當具備幾個條件,特別是已辦理了過戶登記的,不動產可以善意取得。另外,對遺失物處理、小區車位、抵押權設立等問題一一進行了規定,便於執法人員進行操作。
    最後,學習過程中使我體會到:一是,雖然物權法的正式施行還有四個月,但真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高檢院的領導在會期間表示,到今年10月1日物權法正式實施,全國的民行檢察幹警要全部輪訓一遍,這就對我們的學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以說,雖然日前《物權法》的“實施細則”還未出台,但是《物權法》作為國家的大法,其立法精神,立法原意都非常明確了。我們應當有信心學好物權法,用好物權法。二是,聽了幾位專家的課,我深切的體會到,做一名民行檢察幹警,一定要努力鑽研民行法律,打好業務功底,自覺形成民行法律的思維方式,能夠運用民行法律知識和思維方式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正確處理千差萬別的民事糾紛案件和行政訴訟案件。在會期間,高檢院的領導也提出民行幹警成長和成熟相對較慢,急需加快成長和進步以適應快速發展的民行檢察工作的需要。畢竟民行法律關係相對複雜,不能象刑事案件可以對照犯罪要件進行“規範性的”審查,民行檢察具體業務中可對照的“標尺”不是很明確,在一定程度上民行幹警辦案過程中心目中的“標尺”和“標尺”的確切程度,多來源於民行法理的掌握、工作經驗的積累和公正無私的自警。而這一切,除了認真學習,勇於實踐,別無二法。三是,近年來我院民行檢察工作取得的一些成績,是與院領導高瞻遠矚的認識和大力支持分不開的。我院黨組充分認識到民行檢察工作是繼反貪工作以來又一個新的工作亮點,在均衡檢法兩家權重和工作布局中,特別是在當前司法實踐服務於構建和諧社會的工作大局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去年始,我院領導說就給民行幹警打氣鼓勁:在民行檢察制度尚不健全的實際狀況下,尤其不能縮手縮腳,要有創新意識,只要是能為民解憂、促進和諧十師的事,我們就要力所能及地去做。今年上半年,我院受理了當事人7年訴訟、法院6次開庭、標的達10.4萬元的王某某與毛某某出資款申訴案,在院領導“加大申查力度,盡最大可能查清事實,定分止爭”的指導思想下,我院改變以住辦案定勢,出人出車多次外調,最終查明了雙方爭議的6個訴訟請求的內容。身為親屬的當事人雙方對調查結果表示認可,在本院的努力之下,雙方互涼,怨恨盡消,曾經逝去的親情又得以續延…實話說,我曾疑惑,象此類很有可能出力不討好的邊緣案件,我院為何要下如此大的力氣去辦理,還不如按照以往的貫例僅僅做一下書面審查就結案來的利索。通過辦案特別是此次學習,我才深切地領會,這就是通過具體的司法實踐營造和諧社會氛圍的具體工作,是我院領導貫徹社會主義法制理念的堅實舉措。而我本人也要以此次物權法培訓學習為契機,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帶領全科加大學習力度和工作力度,不負院領導和轄區民眾的期望。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學習物權法心得體會@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