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 開題報告

中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動研究開題報告


同志們:

今天,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十一五重點課題《中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動研究》正式開題了。

我代表總課題組向大會作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中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動研究》是在黨中央作出構建社主義和諧社會決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我們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充分認識。

1、黨中央《決定》為課題研究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諮詢網路,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這說明黨中央已經把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同時,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也應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黨中央《決定》是我們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2、教育部《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為課題研究提出了任務。XX年,教育部印發了《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指導和規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綱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同時提出:「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學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強調集體備課,統一做好安排。要以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需要為主線,通過教研活動,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難點,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帶課題培訓與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廣優秀科研成果。」這些都明確了課題研究的目的是以教育部的《綱要》為依據的。雖然近幾年貫徹《綱要》取得了進展,但發展不平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真正得到落實。目前,我國的社會面臨一個高速發展的機遇,教育同樣也面臨著急速發展的變革,而學校又是教育的主要陣地。學校所處的這樣的生存環境決定了學校要開展心理健康行動研究以保證學生的五育和諧發展,促進素質教育的推進。

3、素質教育呼喚師生的心理健康。學生和教師是學校的主體,教師心理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學校辦學的質量,並對學生心理健康具有深遠影響;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成長和健康關係到祖國的發展。因此,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對個人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對社會、國家,乃至世界的發展也具有深遠影響。

4、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亟需行動研究。目前中國社會各界已經意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對此開展了許多工作。但是我們的現實中,狀況仍然不容樂觀,主要突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行動結合上不夠,理論研究對實踐行動的指導作用還沒有充分的發揮。因此,為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就要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行動相結合,而行動研究就是最好的方法。行動研究是在人們行動的社會實踐領域中產生的,它一方面指的是人們為達到提高社會生活質量,改變自身境遇的目標而設計的一系列漸進活動;另一方面又試圖確認這些活動的標準,提供行動的處方,使漸進的活動系統化。行動研究關注的不是學科中的「純理論研究者認定的『理論』問題,而是教師、學生、校長等日常遇到和亟需解決的實踐問題。它將行動和研究結合起來,一方面教師、學生可以從研究專家那裡獲得必需的研究技能;另一方面研究專家又可以從真實的教育情境中獲得第一手信息,使自己的理論研究成果更好、更快地套用於教育實踐。所以說,行動研究將對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深遠的意義。本研究旨在將研究與行動結合起來,以實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突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光停留在表面檔案上和理論研究中,而在於將研究與學校、家庭、社會的行動有機結合起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動研究勢在必行。

二、課題研究的概念與理論

概念的界定

1、心理健康: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憲章中指出,健康是「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一種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體弱而已」。在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上心理健康被定義為「在身體、智慧型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們立足於把心理健康定義為一種生活適應良好的狀態。它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形容詞義,指心理健康狀態,個體處於這種狀態時,不僅自我情況良好,而且與社會關係和諧。二是動詞義,指維持心理健康、減少行為問題和精神疾病。

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運用多種途徑和手段,從個體心理實際出發,有計畫、有目的地對教師、學生個體心理素質的各個方面進行積極的教育和輔導,進而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調節心理機能,開發心理潛能,促進學校主體整體素質提高的教育。它包括積極心理的教育和消極心理的預防兩種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有兩層含義:一是對全體教師、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二是對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教師、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理論假設

本課題的研究假設是:通過作為行動者的教師、學生等人的行動研究,使其

積極地行動起來,在行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或者他者存在的問題,並積極地進行干預,通過各種心理調適的方法,通過各種渠道,比如心理知識的普及,比如學科中心理知識的滲透,比如心理課程的開設,比如個性化教學等等,最終能夠個性化地解決現存的問題並防止心理不健康因素發生作用,最終使得每個參與者既作為研究者存在,又作為行動者存在,以達到個體的心理健康,使個體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係適應、道德心態健康並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課題的界定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個體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本課題研究的重點核心內容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而本研究的突出特點是行動研究,旨在通過行動研究的方法讓學校中的主體參與到研究中來,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個體、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讓學生、教師、家長都參與進來,通過教材建設、學科滲透,使心理健康教育成為關注個性化的教育。

本課題旨在採用行動研究的方法。行動研究法是在社會情境中,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種形式。參與者包括教師、學生、校長等人,其目的在於促發社會的或教育實踐的合理性及正義性、幫助研究者了解實踐工作和相關情境,使實踐工作能夠付諸實施而有成效。它的基本內涵是:由與問題有關的所有人員共同參與研究和實踐,對問題情境進行全程干預,並在此實踐活動中找到有關理論依據和解決問題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的顯著特徵是:為行動研究,在行動中研究,由行動者研究。在本課題的研究中,心理健康是涉及到學校中以人為主體的研究,教師和學生都是行動的主體和參與者,因此他們同時也都是研究者。而且就心理健康研究本身而言,純理論的研究有其統率指導和上位引領的作用,但是它並不能完全取代實踐行動,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現要從實踐行動中來,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也要在實踐行動中進行。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課題的總目標

本課題的總目標是,通過各學校的積極參與,使得全體教師和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教師寬容、慈愛,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教師和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課題的具體目標

本課題的具體目標是:呼籲學校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全部參與行動和研究,呼籲社會、學校和家庭全部關注和參與,呼籲家長、教師、校長和學生加入和參與,使教師和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優秀的心理品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有職業倦殆、心理重負的教師和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研究的主要內容

1、 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研究——學生、教師、家長三位和諧一體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的途徑方法。

通過宣傳海報、心理課堂、心理講座、心理諮詢等形式,使得家長、學生、教師、校長等獲得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把心理健康的知識以最廣泛的渠道和途徑普及到最廣泛的人群。

2、心理健康課程建設研究——教學、教材、學科滲透三位和諧一體的心理健康課程建設的目標內容。

通過對心理健康教材的研發與建設,通過在學科教學中心理健康知識的滲透,通過心理課堂的開設,使得心理健康課程的研究更加深入,找到一條全員參與心理健康行動研究的廣闊的途徑。

3、心理健康實踐活動研究——學校、社會、家庭三位和諧一體的心理健康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不只停留在理論知識的表面,更要深入到實踐中,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的全員參與和加入共建美好的、寬鬆的心靈環境。

4、 心理健康個性品質研究——智力、情感、性格三位和諧一體的積極心理健康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與鑄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中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動研究開題報告@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