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計畫 > 農村農業工作計畫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


    黨的xx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根據《中共中央、xx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若干意見》精神,全面啟動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兩個率先」進程,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大、xx屆五中全會和市委九屆九次全體會議精神,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發展農村經濟、加快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推進農村環境建設、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為重點,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促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為依託,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建設目標
建設新村鎮。繼續推進小康村建設「十村示範,百村先行」工程,加快集中居住點建設,在金沙、三餘、石港、興仁、興東、川港、先鋒、開發區等鎮各選擇1—2個村先行開展集中居住點建設,作為市級試點,儘快形成樣板。其它鎮也要因地制宜,創造條件,確定1-2個農民集中居住點,搞好示範建設。力爭到XX年,全市有7.8萬戶入住集中居住區,達全市總戶數的20%。
發展新產業。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發展民營經濟為手段,加快我市現有優勢產業發展。培育農業特色產業,突出項目農業建設,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每個鎮每年培育壯大1-2個主導產業,新建2個以上規模農業項目。通過產業的發展,壯大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矗
培育新農民。強化對農民的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培訓農民人數年均遞增20%以上,努力提高農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繼續推進「陽光工程」的實施,每年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2萬人以上,失業人員培訓5000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村幹部適應新形勢、新發展的整體素質。
組建新組織。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每年全市新組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5家以上。搞好「四有」建設,切實增強為農民增收和與主導產業相配套的服務能力、組織效率和帶動能力。到「xxx」期末,合作經濟組織覆蓋全市60%以上的農戶。
塑造新風貌。圍繞「鄉風文明」的目標,積極倡導新風尚,形成扶貧濟困、幫扶弱勢的機制,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建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著力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實現各類組織依法辦事,農民民眾遵紀守法,為構建和諧社會打好基矗
三、政策措施
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1.加強項目農業建設。逐步整合資金、技術、人才等各類資源,以項目農業建設為突破口,繼續大力實施「十擴萬畝」工程,建設十大特色農業產業集聚區,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增強農業綜合競爭力。大力推進農業接軌上海,加大農業招商力度,加大新品種、新技術套用轉化力度,大力發展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生產等高效農業項目,建成一批省內領先的特色農業項目,創樹一批具有地區影響力的農產品名品名企。以高效農業項目為示範,引導農民調整種養結構,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推動高效農業的規模化,提高高效農田占比,增加農民收入。根據自願、有償原則,依法進行土地流轉,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2.充分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動作用。圍繞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的發展,建立經濟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按照「有組織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較大規模、有明顯效益」的要求,進一步規範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充分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密切農業企業、基地與農民的生產合作,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水平。加強9家重點示範性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增強組織的經營開拓能力,同時大力培育壯大農民經紀人隊伍,加快上海等農產品市場的開拓,提高我市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3.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城鎮規劃區以外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依法流轉,以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性收入。以農村社區為農服務中心建設為切入點,組織開展好農資供應、農技指導、農產品銷售等有償服務,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在為廣大村民發展生產提供服務過程中發展壯大村級經濟。切實加強村級集體財務管理規範化建設,嚴格落實債權債務清收還款責任,嚴格制止發生新的不良債務,千方百計化解村級債務。
推進農民集中居住點建設。
4.有序引導農民集中建房。以建設一個公共服務中心、一組村內道路、一套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為主要內容,逐步建設完善農民集中居住點的基礎設施,吸引農民到集中居住點集中建房、集中居祝農民翻建、新建房屋和拆遷戶建房必須進入集中居住點。農民集中居住點建設用地必須貫徹節約耕地的基本國策,堅持集中居住點建設占用農用地與村莊整理新增農用地掛鈎原則。集中居住點的農民建房用地實行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分類供地。對集居點範圍內的農民建房用地主要採取等質、等量、方便耕作的原則置換土地和調整承包土地的方法解決。
5.加強集中居住點建設管理。集中居住點建房,必須嚴格執行建設規劃,強化安全和質量管理,不得隨意修改規劃和施工設計圖紙,工程竣工後,市有關部門必須進行質量驗收認證。住戶入住集中居住點前,必須拆除原住房,清理地面附著物,將原宅基地交還村集體經濟組織。加強建設類型和指標控制。根據新農村建設規劃布局,建設部門無償提供房型設計圖,村級組織代辦相關手續。城郊的集中居住點建房以多層為主,鼓勵發展小高層、高層。其它村集中居住點以聯體式住宅為主,鼓勵發展多層公寓式住宅。
&n

bsp; 6.加大集中居住點建設扶持力度。新農村建設資金以鎮村自籌和農戶投資投勞為主。從~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數額的專項資金,通過以獎代補的辦法,用於扶持、推進農民集中居住點等新農村工程建設。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確保專款專用,市、鎮、村要積極安排配套資金,增加集中居住點建設的投入。市財政返還各鎮的土地出讓金的30%用於示範村建設。對集中居住點建設中涉及的各種行政性規費,除上交盛南通市以外的實行全免,服務性收費減半收齲實行統一代建的居住房,其稅收由施工單位按農民建設住宅的標準繳納。
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
7.大力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繼續實施好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加強勞動力培訓基地建設,大力開展訂單培訓,提高勞動力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增強我市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競爭力。把扶貧幫困與勞務輸出工作結合起來,開展對農村貧困戶的免費技能培訓,提高其就業能力、增加收入能力和創業能力。同時,通過舉辦科技培訓班、送文化下鄉等多種形式,開展農民知識培訓,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自覺遵守各種文明公約和村規民約,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現代新型農民。
8.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規範中介機構經營秩序,支持中介機構大力開拓勞務市場,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體系和跨地區勞務市場,加強與勞務輸入地的合作,及時採集、發布勞動力供需信息。加快推進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實現勞動力市場供需信息城鄉聯網、跨地區聯網,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配置勞務人員資源和勞務輸出主渠道作用,提高勞務輸出的及時性和成功率。大力開展職業技能鑑定。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務,切實維護勞務輸出人員的合法權益。
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9.全面落實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認真執行關於農村徵地補償、徵地拆遷、被徵地農民生活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法規,保證他們當前生活不降低,長遠生活有保障,逐步做好被徵地農民生活保障。
10.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穩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逐步提高財政補助力度,提高人均籌資標準,不斷提高健康保障水平。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規範化建設,完善農村衛生服務網路,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保證農村民眾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
11.逐步完善農村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建立以為民解困為核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農村特困民眾生活救助、大病醫療救助、農村五保對象救助、教育救助、養老救助、自然災害救助等為輔助,捐贈扶貧為補充,覆蓋農村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和保障機制。
改善農村發展環境。
12.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組織實施農村河道疏浚、灌區節水改造和水利重點工程建設,推進農村水利建設「一村一清」工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利用冬春季節,開展村內家前屋後溝塘河道清淤,整治農村環境,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實施農村公路改造工程和農橋除險安康工程,改善農村交通條件。加快鎮村文化活動中心建設,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進一步加強農村電力、通訊、廣播等設施建設。加強先進適用農機具的示範推廣,加快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13.全面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大力開展生態農業市建設,實施清潔田園、清潔水源、清潔家園、綠色通州建設、生態農業示範區建設等重點工程,進一步整治農村大環境,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大力推廣套用秸稈氣化、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建立垃圾集中收集、清運和處理的長效機制,確保農村垃圾得到及時處理。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紮實建設「綠色通州」,確保~年全市綠化覆蓋率達到20%。嚴控環境污染,逐步提高企業達標排放標準,減少廢水廢氣排放。
14.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加快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實施步伐,~年起在全市實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雜費。構建城鄉一體的鄉鎮社區教育網路,整合農村各種教育資源,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完善覆蓋城鄉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監督執法體系、醫療救治體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和應急體系。加大農村地方並傳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力度。著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培育一批文化名鎮、名村、名人、名品。加強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和應急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農村計畫生育服務體系,為育齡婦女提供計畫生育優質服務。
15.深化平安村創建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範「五位一體」村綜治辦建設。充分發揮村治保委、民調委作用,深入開展大防控、大調解工作,努力降低刑事發案和民轉刑案件。加強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農村青少年預防犯罪、刑釋解教安全幫教、社區矯正等工作,夯實基層基礎,確保全市所有村達到「平安村」標準,人民民眾社會治安安全感指標不斷提高。
強化組織領導。
16.健全組織指揮體系。市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各鎮黨委、政府是新農村建設的組織推進主體,相應建立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集中工作力量,組織推進新農村建設。各村是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實施主體,負責新農村農民集中居住點等建設的實施,經營社區基礎設施及集體土地等資產。
17.推進多元化運作。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認真落實各級財政每年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用於縣以下的比例不低於70%和土地出讓平均純收益15%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等政策,~年市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於上年,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於上年,其中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資金要高於上年,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集中居住點建設,逐步建立國家、社會、個人多元化的投入機制。集中居住點建設,可以實行統建

分購的市場化運作,可以採取鎮村統一代建,也可以在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的前提下由農戶自建。城郊集中居住點的建設,通過市場化運作來籌措資金,其它集中居住點配套資金主要通過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市鎮兩級財政補貼、建房戶適當負擔、社會支持等辦法解決。各部門要儘可能給予資金和物力支持。
18.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結合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開展,全力推進「強基工程」,努力建設帶頭致富能力強、帶動致富能力強的「雙強」型基層黨支部,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大力實施村幹部「雙帶工程」,增強黨員幹部執行政策、依法辦事、發展經濟、維護穩定的本領,培養一批作風過硬、銳意進娶遵紀守法、年富力強、深受民眾歡迎的村幹部。切實加強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充分激發廣大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民眾基矗


19.提高部門服務水平。市直各部門要創新思維,認真研究支持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舉措,不斷提高服務的針對性與有效性。要在支持村級經濟發展、推進農民集中居住點建設和農村環境建設等方面出台突破性政策,解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政策瓶頸。市直各部門要與各鎮試點村結對共建,選派組織協調能力強、有開拓精神的中層幹部到村參與組織指導新農村建設。
20.嚴格考核制度。制定科學的新農村建設目標考核體系,把此項工作列入對各鎮和市直各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進行嚴格考核。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