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章

「老兵回家」公益項目,現已衍生為極有底蘊的社會願景


兩年前,「老兵回家」作為一個公益項目,呼應了大眾公益的概念流行,也藉助微博等早期的人人公益技術獲得了最初的影響力。兩年過後,再來看「老兵回家」的項目,已經從孫春龍的個人發願衍生為極有底蘊的社會願景。更重要的是,它得到了更多人理解。

按照最初的項目設計,很簡單,就是要將那些入緬作戰的國軍老兵,帶回他們的祖籍地看看。這些老兵離開家鄉幾十年,家鄉親戚或許早已湮滅,但「回家」的這一舉動足以告慰。項目發起人孫春龍辭去記者職業,專注於此,就公益的慈悲心而言,一發不可收拾。

「老兵回家」與「免費午餐」兩種公益行為,幾乎在同時誕生,而且因為主持人都為媒體人士,很容易被並置評判。到了今天,兩個項目都積累了不錯的聲譽與能力,尤其是「老兵回家」,因為直面複雜的黨派與民族立場,使之具有公益與歷史的雙重回歸意義。

時至今日,在更多人的襄助下,「老兵回家」有了更強大的募捐能力,不僅能讓更多外面的老兵回到故鄉,更可以給留在大陸的老兵以定期的補助發放。這不僅僅是該項目在地理範圍上的擴展,還預示著它所隱含的歷史觀,已經在支持者那裡得到默契的認知。

國家在近期宣布,將給在世的國軍老兵發放養老補貼。儘管許多老兵都在困苦掙扎的人生境遇中離世,政府專項津貼未免太晚,但這一舉動的象徵意義仍然值得肯定。雖然不值得過度闡釋,但就此而言,民間的「老兵回家」項目,至少在合法性上得到了鞏固。

撇開政府對社會公益的「認證」不談,「老兵回家」通過矢志不渝的公益行動,喚醒了大量民眾對歷史觀的再認識。「老兵」成為一個符號,也成為一條線索,還可以成為一個參照標準。真實的歷史是怎樣,正確的歷史觀又當如何。公益項目衝破刻板印象的障礙。

如果說贊助兒童免費午餐,讓人面對難堪的盛世現實,那麼,助老兵回家,就足以讓人沉思:在老兵返鄉的同時,一切受其影響的人們也在向真實的歷史靠攏,這也是一種回歸。而在長期的歷史教育中,這種「回歸」並不被認同,而公益做了委婉與得體的引領。

如果存在著一種「思索人生意義」的經典公益模式,「老兵回家」項目就稱得上是恰當的中國案例。項目不只是募款、傳送等運營層面的,還是一種大眾化的歷史教育與價值觀啟蒙。在早期讚賞公益的理由上,後一種無疑是大眾信服的,「老兵回家」做到了。

我們領著父輩乃至祖輩一代的老兵回家,我們也藉由他們的經歷,將自己從混亂的歷史中搭救出來,並且自我調校方向,向過去回溯,幫助自我回歸到一個正當的位置上。看似我們在幫助老兵,實質上是老兵在指引我們。這關乎和解,更關乎國、族、人如何自處。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老兵回家」公益項目,現已衍生為極有底蘊的社會願景@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