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年輕人:重複的價值
我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個高考作文,是一幅圖,一個人要挖井找水,在地上挖了很多坑,深淺不一,有的地方都快要挖到水了,但因為他淺嘗輒止,沒有挖下去,結果是他一點水也沒有找到。
直到現在這幅圖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為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我逐漸認識到這樣一個道理:任何偉大的事情都是由很瑣碎的、點點滴滴的事情組成的。要把事做成,就要在一個地方形成足夠的壓強,持之以恆地把這個事情做得非常深入。
什麼是持之以恆?簡單地說就是重複。有一個“一萬個小時定律”說,要想成為高手中的高手,在某個領域成為傑出的專家,一萬小時是最基本的投入。很多成功人士都是這樣,無論是比爾·蓋茨,還是打高爾夫的泰德·伍茲。
有些年輕同事抱怨說工作重複、枯燥無味沒意思。我個人覺得,如果你覺得這種重複毫無必要,是簡單的重複,那你應該想辦法最佳化它。但如果這種重複是必要的,比如像打球一樣必須重複練習才能找到直覺,那你就要想一想,怎麼用你的頭腦,在這種必要的重複的基礎上,形成有價值的積累,為你的未來打下基礎。武俠書上說大俠氣沉丹田,猛出一拳,勢大力沉,非常厲害。但如果你馬步還沒有練好練紮實,光記這些口訣有用嗎?還是沒有用。新的領悟、新的發現,都是在不斷重複中得到的。
中國有句俗話:勤能補拙是良訓。“勤”裡面就有對重複的態度和重複的方法。我早期創業的時候,也做過很多重複的事,有時候也會厭倦、退縮,想打退堂鼓。比如,年輕的時候我要發展代理商,一天要跑兩三個城市,跟每個客戶重複講代理政策、為什麼要做代理,最後累得幾乎要虛脫了,話都說不出來了。我也不想幹了,但後來我看到中國首富宗慶後不厭其煩地在全國走訪上千家經銷商和代理商,一遍又一遍地講重複的話,打動經銷商和代理商後,什麼也不說了,接著去跑下一個城市。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你如果堅持下來,你就可能做到了。很多人只看到人家成功的一面,卻沒有看到他為成功做出的積累。有個七個饅頭的比喻很恰當,你吃了第七個饅頭以後終於吃飽了。別人就開始研究,你吃的第七個饅頭是用什麼麵粉做的?為什麼吃了這個饅頭就飽了呢?他們沒有看到你前面還吃了六個饅頭,這六個饅頭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一萬小時”的積累。
有本書中提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比喻,說企業像一個巨大的飛輪,特別重。我們每個人去推,一下兩下,這個飛輪紋絲不動。但大家堅持,咬著牙不放棄。突然有一天,這個能量積攢到一定數量,飛輪就慢慢動起來了。一旦這個飛輪動起來,自己就有了勢能,後來大家再推,它就會越轉越快。
大家不要覺得自己每天做的事很枯燥,不要怕重複,我們都一樣,都是推輪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