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小故事

對不起!這三個字,你說得出口嗎?


與人爭執或犯錯後,年薪超過10萬美元的高收入者道歉的比率是年薪2.5萬美元收入者的—兩倍。在世界各地,或許只有成功的老闆才會認錯。

一次我給銀行高管上課,講述了自己前一天的遭遇:我去某家銀行存款,手續辦完後,接過帳單,發現尾數少了個零。我耐心地問營業員:“是否單子有誤?”小姐頭也不抬,話也不接。我只好再重複一遍,這回她開口了:“我不是在查嗎?現在把錢加進去,不就對了嗎?”口吻中滿帶訓斥。學員聽了,挺同情我的,都說應該好好教育這個櫃檯小姐。也有人問,領導說什麼了沒有?其實領導只喊了聲“你快點給客戶處理!”算是交代了。我問學員,你們知道那時我最期待的是什麼嗎?其實就是簡單的三個字。

“對不起”讓下屬說出來不容易,要想出自領導之口就更難。這三個字幾乎也是當今老闆使用頻率最低的詞之一。

去年,我參加了我的一位教練對象的企業內部大會,會上有一位骨幹在匯報最近帶團出國考察的體會,介紹國外同行業一些值得借鑑的做法。老總聽著聽著,突然當眾打斷發言:“那公司我也去過,你根本不了解當地情況,憑什麼還在台上講?公司白花了這筆差旅費!”此君當時如遭雷擊,一下子亂了方寸。不過他緩過神後,還是結結巴巴地堅持講了下去。慢慢地大家發現,發言者是做了細緻調研的,老闆也察覺出剛才結論下得過早,實在是錯怪他了。會議結束後,老闆主動拉著這位胖胖的下屬,摟著他的熊腰拍了張合影。據說年終老闆還給他發了個“特殊貢獻獎”。老闆雖然嘴上不願意承認,但用行動表示了道歉。

大人物有時也這樣道歉。起初邱吉爾對杜魯門的印象很壞,但後來找了個機會告訴杜魯門,自己以前低估了他,用讚譽的方式表示了歉意。美國次貸危機發生時,格林斯潘幾乎說出了這句話,但並不徹底。他承認:“是的,我已經發現了一個漏洞。我不知道這一漏洞有多大,或者會持續多久。”這三個字幾乎到了喉嚨口,最後還是吐不出來。

為什麼他們不直接講“我錯了”?是不是有意無意地認為,承認錯了,就是“承認自己無能”,就等於表白自己是一個“愚蠢的人”,就意味著認輸或承擔責任,就會影響到權威性呢?

2001年,美國戴爾公司有半數員工打算跳槽,其中有不少技術骨幹還是公司自己培養的。公司CEO麥可·戴爾下令調查出狀況的原因。反饋上來的信息是,多數下屬對他沒有強烈的忠誠感,並認為戴爾不近人情、與人感情疏遠。這讓戴爾太感意外了。經過反思再反思,一周之內,他決定向底下20名高級經理公開認錯:承認自己過於靦腆,承認跟人相處時顯得冷淡和難以接近,他承諾將和大家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那天當眾認錯的實況還做了錄像,並發給了公司每一位經理。大家對“極度內向”的戴爾會公開檢討感到非常震驚,一場認知危機隨著麥可·戴爾的真誠道歉悄然化解。靦腆也能算是錯誤嗎?戴爾的回答:如果員工說是,那就是!

道歉有時看上去是一種認錯的表現,其實更是一種對對方感受的尊重。心理學家推論,當別人向我們表白、認錯、道歉時,往往會在我們心裡產生新的印象—覺得此人比較有人性,人性嘛就是會犯錯,“孰能無過”?所以一般人會覺得對方比較像我們自己,因而產生理解和同情心,修復雙方關係中出現的裂痕就有了可能性。

據美國《財星》雜誌統計:與人爭執或犯錯後,年薪超過10萬美元的高收入者道歉的比率是年薪2.5萬美元收入者的—兩倍。在世界各地,或許只有成功的老闆才會認錯。2012年,美國的巴菲特在年終致股東的公開信上承認自己的五大錯誤。在中國,《總裁的20大失誤》當年由瀋陽飛龍的姜偉公開發表,反思自己以及企業的錯誤;後來TCL的李東生也開始反省了,以鷹的自我蛻變、《鷹的重生》作類比;接著華為的任正非也開始認錯了,有《一江春水向東流》為證。企業家向古代帝王學習,向公眾發布“罪己詔”了。有一種說法,成功的老闆是錯誤鑄就的,假如換句話說,沒有成功的老闆,是否很少肯認錯的呢?

“對不起”之所以難以啟齒,對講話者來說需要勇氣、需要放下身段。不過,說聲“對不起”並不可怕,或許還要講點藝術: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對不起!這三個字,你說得出口嗎?@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