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小故事

夏洛蒂·勃朗特的故事


美麗與哀愁——一個真實的夏洛蒂·勃朗特

她是一個執著的女人,全身心的付出不為名利,只因熱愛;

她是一個與孤獨為伴的女人,荒原的蒼涼和親人的離去讓她在寂寞中痛苦綻放;

她是一個與美麗無緣的女人,就像生長在荒原上的一朵微不足道的石楠。

她無力在現實中反抗,只好委託她的主人公在作品裡反抗:以作品裡的抗爭來消解現實中的懦弱,以作品裡的幸福來消解現實中的悲慘,以作品裡的平等來消解現實中的不平等……直到《簡·愛》這部獨樹一幟的傳世之作為眾多的讀者所青睞時,人們才記住了這個平凡而偉大的名字——夏洛蒂·勃朗特。

她從荒原來

夏洛蒂·勃朗特於1816年4月21日出生於英國桑頓的一個牧師家庭,她是這個家裡的第三個孩子。兩個姐姐瑪麗亞·勃朗特和伊莉莎白·勃朗特分別出生於1814年1月和1815年2月。緊接著勃朗特家唯一的男孩布蘭韋爾也出生了,之後還有兩個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夏洛蒂和她的這兩個妹妹就是後來文壇上所說的勃朗特姐妹。

夏洛蒂的父親派屈克·勃朗特出生於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他學過打鐵,做過織布工人和布商,憑著自身的才智再加上機緣的巧合,出身寒門的派屈克有了進入劍橋學習的機遇,並於1806年拿到了學士學位,畢業後被封為教區牧師。夏洛蒂的母親瑪麗亞·布蘭韋爾是一個身材姣小、頗有情趣並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在勃朗特牧師因工作原因攜全家遷往哈沃斯之前,這還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家庭。

1820年,勃朗特一家遷到了哈沃斯的牧師住宅,當時的夏洛蒂只有4歲。誰也沒有想到,正是在哈沃斯,惡劣的生存環境和一系列不幸的打擊使她在不到30年的時間裡,先後失去了她的母親和五個兄弟姐妹;也是在那裡,她愛爾蘭人能言善辯的天性幾乎被消磨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沉默和羞怯;也是在那裡,荒原的空曠和蒼涼使她遠離了世俗的喧囂,也遠離了漂亮的禮服、熱鬧的舞會、豪華的大廳、氣派的馬車這些物質的誘惑。只有思考,對自己、對親人、對自然、對宗教和對社會的思考和冥想成了她終生的伴侶。

沒有可愛的玩具,沒有漂亮的衣服,沒有溫馨、快樂的家庭氛圍,也沒有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呵護,總之,一般意義上的幸福童年與夏洛蒂無關。工作認真而負責的勃朗特牧師顯然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照顧孩子們,而太太病逝以後,勃朗特牧師更多的時候願意一個人呆在書房裡做自己的事情。獨特的家庭氛圍使勃朗特家的孩子要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沉靜得多,兒童慣有的喧鬧在牧師住宅並不常有,孩子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樂趣,那就是大家圍坐在一起小聲地讀書。這種童年就開始的讀書訓練對他們後來的寫作,特別是勃朗特姐妹的創作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哈沃斯不是一個很適宜居住的地方,那裡經常陰雨綿綿,或被大霧籠罩著,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陰冷、潮濕的。尤其是漫長的冬季,連續不斷的大雪覆蓋了小鎮,整個哈沃斯仿佛進入了亙古的冬眠。荒原的景色更說不上是如詩如畫,強勁的大西洋海風終年橫掃,使得那裡的天空時而陽光普照,時而又烏雲滾滾、陰暗潮濕。長期居住在那裡的約克郡人不自覺地就受到它的影響,心情也總是隨之起伏。這種環境帶來的感受顯然也融入了夏洛蒂的血液之中,無論是從她自身的生活,還是從她的一系列作品之中,我們都不難發現這種環境的變化對她的深刻影響,一種揮之不去的荒原意識,流淌或滲透在她的字裡行間。

離群索居的生活造就了約克郡人獨特的性格,作為其中的一員,夏洛蒂也明顯地感染了當地人的那種性格氣質:獨立、直率、對世事的淡然和把感情埋藏在心底的深沉,當然也不可避免地有著一定程度的保守。生活在小鎮上的人們很難意識到自己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這個社會,也許,他們的一些生活方式、個別思想已經和那裡的石屋一樣,由於經歷了太長的歲月而變得不合時宜了。

成名之初的夏洛蒂就遭遇過這種尷尬,然而,也正是由於這種不美麗、不優雅、不附和於主流的直率的個性,使人們記住了原本默默無聞的她。當帶著愛爾蘭口音的夏洛蒂初次走進倫敦這個大都市的時候,當她成為英國文壇不可或缺的一員的時候,洋溢在她本人和她的作品之中的獨特氣質都在告訴大家——她從荒原來。

痛並快樂著

在夏洛蒂的一生中實在有著太多的挫折與不幸,她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個讓人傷感的故事。從幼年喪母到痛失兄弟姐妹,她經歷了人間最徹底的心碎。追求完美的愛情,卻逃不出“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命運;渴望有足夠的時間馳騁於創作的世界,卻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去從事自己所厭惡的家庭教師。她心靈的翅膀總是脫離做一個平凡的牧師女兒的現實,飛向理想的天國,當驀然驚醒時看到的卻依然是不著邊際的蒼涼荒原。人會走,夢會醒,只有孤獨,如同揮之不去的幽靈,時刻跟隨著夏洛蒂。荒原上那時而陰沉、時而澄亮的變幻莫測的雲朵也見證了她的寂寞,一個普通人決不會像她那樣去觀察它們,但她卻如同注視著自己親密的朋友,解讀著一本令她著迷的書。沒有哪個作家能比夏洛蒂更好地描繪出一個孤獨靈魂的痛苦掙扎,因為沒有人比她更深切地感受過孤獨的滋味。

一直生活在幸福之中的人,總是容易忽略那些細小的快樂。而對於一個經歷了太多不如意的人來說,偶爾的一絲快樂都能讓她感到幸福。儘管夏洛蒂的悲傷如同一望無際的沙漠,但也總有些小小的綠洲點綴其中,支撐她行走在坎坷的旅途中。

朋友是夏洛蒂最重要的快樂源泉。她不是一個容易向別人敞開心扉的人,不能像有的人那樣無論走到哪裡都有無數的朋友。但一旦被她認定是知己的人就註定能得到她一輩子的友誼,這一點從她的朋友瑪麗·泰勒和艾倫·納西那裡得到了很好的證明。在她寫給艾倫的四百多封信中,充滿了誠摯的關心、真切的思念、小小的喜悅、淡淡的哀傷,還有一些無可奈何的抱怨和無法擺脫的煩惱。寫信本身對她來說已經是一種享受了,特別是想到自己傾吐的感情會被另一個真正關心她的人分享的時候,她那充滿悽苦風雨的生活中就會露出一絲陽光。

長期的荒原生活使夏洛蒂對大自然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深沉的熱愛。故鄉的荒原自不必說,生長在那裡的一花一草甚至是雜亂地分散在荒原上的黑石岩都曾引起過她的關注和遐想。大自然的每一處景色對她來說都是一種奇蹟,特別是那時而狂傲、時而平靜的大海,顯然給過她難以忘懷的人生體驗。夏洛蒂喜歡獨自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在大自然里,她總是能夠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那種神秘的體驗帶給她的歡樂成為她後來擺脫精神困境常用的方法。

精彩的文學世界

應該說,勃朗特姐妹優秀的創作才能和比同齡孩子更為廣闊的視角,得益於她們父親的強烈的創作欲望和廣泛的閱讀愛好。勃朗特牧師一生出版過兩本詩集、兩篇散文故事以及一些有關時事的小冊子和布道文,除此之外,他還在當地報紙上發表過幾篇文章和幾首詩,就這些作品本身而言,確實稱不上是優秀之作,但勃朗特牧師的這種創作行為本身卻給孩子們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就像夏洛蒂所說:“從那時起,我們最大的行事動機和生活樂趣就是嘗試文藝創作。”

最初的寫作可能只是為了記下自己的喜怒哀樂,展示自己想像的空間,以對抗現實中的寂寞和空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對文字的熱愛之情日益強烈,而且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可有可無的喜好。十三四歲時,夏洛蒂就在15個月內完成了《島民生活故事》、《十二個冒險家》、《愛爾蘭歷險》、《詩歌集》等總計22卷作品。在這些早年的“塗鴉”中,夏洛蒂用真實、質樸而又饒有興趣的筆調涉獵了她所熟悉的人和事。但那個稍顯閉塞的哈沃斯顯然不能使她的想法得到酣暢淋漓的表現,夏洛蒂腦海里充滿了怪異、離奇而又非常有趣的想像。現實中的她有時得聽命於布蘭韋爾姨媽,打掃屋子,跑跑腿,乾一些簡單的烹調,或學習縫縫補補,同時還要對她的弟妹們充當其作為大姐的角色。而一旦進入那屬於她自己的寫作空間,五彩繽紛、奇異變化的生活便開始成為主宰。那種想像不同於一般人所渴望的溫暖而美好的幻想,而是一種奇妙、怪誕而又有著宏大氣勢的想像。

在30歲時,夏洛蒂感覺到自己要抽身於自己所習慣、所依賴的那個想像的世界了,她開始逼真地描述現實,她要把筆下的事物還原成它們原來的樣子,摒除想像曾給它們增添的那種虛幻的色彩。

1846年的夏天,新的不安又開始攫住了夏洛蒂,父親的視力由於白內障幾近失明。8月末的時候,夏洛蒂陪父親來到曼徹斯特做手術。“爸爸一直躺在屋子裡,眼睛上纏著繃帶。手術後沒有發炎,但還需要非常小心、完全安靜和避開一切光亮來保證良好的手術效果。”

就是在這種照顧病人的操勞和這個陌生城市的一間小房子裡,夏洛蒂開始醞釀並動筆創作自己的第二部小說《簡·愛》。夏洛蒂似乎從小就養成了一種在嘈雜的環境中寫作的能力,她可以在腦子運轉最為敏捷的時候立即停下來,去滿足父親提出的種種要求,在妥帖地打理好父親後,她又能很快地進入到創作的世界中去。

在曼徹斯特的那一個月里,夏洛蒂感到自己文思如泉湧,於是她奮筆疾書,充分利用屬於自己的那些時間。9月底,當夏洛蒂和父親回到哈沃斯的時候,她的手裡多了一包沉甸甸的書稿。

當她的兩個妹妹聽說她決定把女主人公寫得矮小、平凡並不吸引人時,她們都覺得這個想法有些冒險,但夏洛蒂非常堅持自己的看法:“我要向你們證明,你們錯了;我將向你們展示一個與我一樣平凡、矮小的女主角,她將和你們的女主角一樣能吸引人。”就這樣,夏洛蒂按照自己的思路創作下去,經過了許多個構思和創作的夜晚,《簡·愛》終於完成了。

夏洛蒂把書稿寄給了史密斯·埃德爾出版公司,公司在收到書稿的僅六個星期後就將《簡·愛》出版了。

公司的審讀人W·S·威廉士先生被書中的人物和情節完全打動了,他毫無保留地肯定了這本書的價值。喬治·史密斯先生對此感到有點不可思議:“你看上去那麼激動,真有點讓我難以置信。”可是,當他親自去閱讀這部作品的時候,他也被《簡·愛》深深地吸引著,以至於取消了他和朋友一起到鄉間騎馬的計畫。

1848年,《簡·愛》這部在當時的人看來是驚世駭俗的作品在讀者中引起一陣狂潮,數以萬計的讀者的痴迷證明了《簡·愛》的巨大成功。人們被書中那富有張力的情節、獨特鮮明的人物、平實卻震撼人心的語言所打動,他們隨著情節的變化、人物命運的發展或喜或悲、或激動、或憤然。

那些獨具慧眼的文壇老將毫無保留地指出了這部作品的可貴。深為夏洛蒂所崇拜的同時代作家薩克雷說,這是他多年來第一次讀到的、最好的英文小說。著名評論家G·H·劉易斯評論道:“很久沒有看到這樣一本令我眼前一亮的書了。”

無可否認,《簡·愛》是英國乃至世界文學長廊中閃耀著奇異光彩的一頁。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它被翻譯成了二十多個國家和民族的語言,並和夏洛蒂的其他作品一起被多次改編成深受觀眾喜歡的電影或電視劇。它已經穿越時間,跨越國界,成為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財富。夏洛蒂·勃朗特也隨著這本書被載入了史冊,成為一個人們永遠難以忘懷的名字。

黯然傷神總關情

夏洛蒂深知自己並不具備女性特有的魅力,上帝沒有賜予她嬌美的面容。據她的同學回憶,少女時的夏洛蒂身材瘦小,就像她自己說的那樣“沒長夠尺寸”。她童年的那些數量極大的創作和字型極小的寫作習慣,又使她不得不戴上厚厚的眼鏡,她那有點彎曲的嘴巴和大鼻子也不太招人喜歡。而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也不可能使她具有楚楚動人的氣質。夏洛蒂曾自卑地認為“一個陌生人一旦看一下我的臉,他就小心翼翼不再看我所在的那部分房間了”。可事實上,她的自尊和智慧使她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和愛慕。

在夏洛蒂23歲時,曾先後有兩位牧師向她求婚,但基於她對婚姻的根本態度是要有愛情,夏洛蒂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兩位求婚者。在她看來,婚姻不是在心靈上彼此陌生的兩個人的組合,愛情更不是一時衝動的決定。夏洛蒂對這種感情有著近乎完美的期待,以至於她有時也不相信它真的存在,或者即使它真的存在,又是否會如此幸運地降臨到她的頭上。所以儘管在維多利亞時代,選擇做一名老處女不僅意味著要獨自走過漫長的人生,更令人畏懼的是,有時候她會因此而受到公開的侮辱,但夏洛蒂還是不止一次在給朋友的信中說到自己打算永遠不結婚。而這只不過是一個愛情的完美主義者對現實不自信時無奈的藉口罷了。

“我認為無財產又無美貌的婦女要把婚姻作為她的願望的主要內容的話,是極為愚蠢的。我決不會這樣做,並且也看不起這種做法。”相信夏洛蒂在下此決心時還沒有遇到真正使她傾心的對象,因為當她認為自己的真命天子出現的時候,她並沒有比一般陷入愛情的女子清醒多少,愛情輕而易舉地就衝破了理智的堤岸。更何況,她的這場愛情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是一場悲劇,她愛上的是一個深愛著自己妻子的有婦之夫。愛,當它得不到對方的回應,當全身心的投入並不被對方當作愛去接受的時候,它顯得那麼的無力與悲哀,而這時的愛情對於它的付出者來說,那令人心碎的苦澀完全能夠淹沒偶爾的一絲甜蜜。“當我日復一日地盼望來信,而天天都是失望把我拋回到不可抵抗的痛苦之中時,當我盼望著看到你的手跡和讀到你的忠告所帶給我的甜蜜的喜悅成為泡影時,我就發高燒了——我食不甘味,寢不安枕——我便憔悴了!”

在對的時間遇上了錯的人是一聲嘆息,而在錯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註定是一場心傷。夏洛蒂經過了無數次的掙扎才從這段錯誤的感情中擺脫出來,就像其他飽嘗過這種痛苦的女子一樣。

夏洛蒂最終的情感歸屬是亞瑟·貝爾·尼科爾斯——勃朗特先生的副牧師,這是一個在北部地區艱苦勞動的、蘇格蘭祖先培養出來的愛爾蘭人,非常安穩可靠、通情達理、但不是很有情趣的人。婚後,尼科爾斯處處無微不至地保護著夏洛蒂,她說:“願上帝使我感恩知足,我有一位善良、和藹、眷戀著我的丈夫,而我對他的眷戀也與日俱增。”

然而,這段平凡而幸福的婚姻生活只有九個月,在剛剛體會到尼科爾斯給她帶來的真正的愛情甜蜜的時候,1955年3月31日早晨,夏洛蒂因病永遠地離開了,這時距離她39歲的生日還有三個星期。

儘管幸福是那麼短暫,但它畢竟存在過,夏洛蒂畢竟在自己生命的最後體驗到了真正的幸福,她是懷著濃濃的愛離開的,在天堂里的她將不再孤獨。

《美麗與哀愁——一個真實的夏洛蒂·勃朗特》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夏洛蒂·勃朗特的故事@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