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 結題報告

語文結題報告


海安縣國小教研課題“國小語文活動教學實驗與研究” 
結 題 報 告 
背景及意義
1、語文學科功能的異化。
如果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人是什麼”,那么語文教育研究首先要回答的就應該是“語文是什麼”。簡單講,語文就人為了參與社會生活所掌握的溝通工具,是使人思想豐盈,情感愉悅的精神食糧。學習語文既是對前人精神財富的繼承,又是對現實生活的品悟。但是,每當論及語文教學,往往令國人痛心疾首。現實中的語文早已失去了她本來的靈性與俊美,變成了應試的奴僕,變成了家長、老師為實現某種目的的手段,變成了繁重的課業負擔,變成了冷酷的馴化和空洞的教條……表現到具體的教學情境之中,就是繁瑣分析、死記硬背和解題訓練。教學研究常常也是一味追求教法的標新立異、賞心悅目,惟獨忽視了語文學習的本原——兒童該怎樣學語言。
2、機械、封閉、枯燥、功利、壓抑——傳統語文教學種種弊端之湧現。
長期以來,國小語文課堂氣氛沉悶,缺乏生命活力。教學就語文而語文,從課文到課文,語文與生活分離,知識與精神對立。重視了知識的學習,卻忽略了活動與生活;重視了教師的講授,卻剝奪了學生的探索與創新;重了結果,卻輕了過程;追求了考分的回報,卻忽視了整體素質的提高。對學生來說,真是“語文語文,讓人頭疼!”這種激烈的矛盾,迫使我們不得不冷靜地對語文課堂進行反思,必須儘快尋找一種適合兒童的語文教學。
3、時代對語文教學的召喚。
生活在知識經濟社會裡,人們不再是文字的奴隸,也不能滿足於艱澀的書齋語文,而是具有主動品質和強烈的自我表現精神,具備不斷學習的延伸能力和汲取信息的生存能力。能通過語言積極與人交往,拓寬自己的發展空間,能將語文套用於各種特定的生活情景。語文不僅是享受物質生活的手段,更應是個人充實精神世界的核心成分。基於這樣的時代要求,我們必須改造現有的語文學習。
4、堅實的理論基礎。
活動教學有著堅實、廣泛的學術基礎,其支撐理論主要是前蘇聯列昂節夫等人提出的“活動—發展”理論。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中提出“從事實際生活,讓感官成為理性的嚮導,培養孩子愛好學問的興趣和發現的能力”等主張。裴斯泰洛其的“教學要適應自然,頭、心、手和諧發展,強調人體感官活動和直觀教學”。杜威則認為“發展並不是僅僅從心靈里獲得某些東西的意思。它是經驗的發展,發展成真正需要的經驗。發展的中介是活動。”維果茨基等人更是明確提出“活動—個性”理論。另外,我國的“情境教學實驗”“國小語文自學輔導實驗”等語文教學改革也為活動教學提供可靠的實踐基礎。

研究目的
以“主動性”和“全面性”為認識起點,我們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以活動促發展理論為指導,這樣描述語文活動化教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設計具有實踐性、教育性、創造性的學生主體活動,創設寬鬆、民主的教學氛圍,拓展學習時空,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探索、創新為基本特徵,通過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種教學方式”。確立如下研究目標:
操作目標:
1、從兒童的發展需要和語言學習的本質規律出發,確立全面的語文教學目標觀。
2、從實踐中探索,從觀念上把握“活動”的本質內涵,提升教學觀、學生觀。
3、構建基於“活動—生成”的語文活動化教學範式。
4、探索適合兒童學習語文的“活動方式”,使活動化教學成為一種可操作的教學方法。
5、創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國小語文綜合活動體系。
發展目標:
1、使每個兒童都能在生動、多樣、探究性的活動中建構語言。使具有差異性的個體都能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得到應有的發展,享受到語文的樂趣。
2、在處理好“雙基”與能力、知識與情意等關係的基礎上,有效提高兒童的語文學習質量。
3、促進教師在實驗過程中,積極改造自己的課程觀念,提高教學能力,特別是形成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專業意識。

研究內容
1、關於課程目標的拓展與深化
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是教學改革的靈魂,因而具有導向功能。從目標層面思考教學問題很有必要。
活動教學確立了新的兒童觀。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主動建構語言的生命體。語文教學也不僅是學習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活動,還是憑藉語言學習發展語文素養,形成生動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過程。因此,其目標內涵得到了放大。 您正瀏覽的文章由整理,著作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活動教學的意蘊在於教學更是一個過程,是生成性的。語文教學本身包含豐富的發展價值,而不僅是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把握。如果給學生創造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情景和活動載體,比如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對“預習引導”“小組對話”“綜合實踐”“體驗表達”等活動的嘗試,在活躍課堂的同時,也明顯增強了教學本身的張力。
基於此,我們構架了語文活動教學的目標體系:
基礎性目標:思想教育、基本知識和技能等
發展性目標:交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方法、信息素養、創新精神等
我們要求教師在備課中從這兩條線索構建教學目標:從教學內容角度,提煉基礎性目標;從教學過程、兒童學習方式維度,挖掘發展性目標。
2、關於語文活動教學的模式構建
構建語文活動教學模式的基本理念:
教學是個開放的過程:以對話式課堂活動為主,又包括課前的準備性學習活動,以及課後的實踐延伸活動。
課堂是紐帶、橋樑,而不是全部:課堂是為具有不同經驗基礎的兒童創造的一個對話、共生的場所,是一個交流成果、分享經驗、溝通情感的平台。具有對學習思路的策劃功能、對學習成果的展示意義和對學習疑難的研討作用。
開放的課前預習——開放的課堂互動——開放的拓展性實踐
關於課前預習:教學必須建立在充分的個體學習基礎上,但有限的課堂難以提供足夠的獨立學習時間。因此,應大力開發課前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預習活動。這不僅為課堂學習夯實了基礎,也是學生感悟語言,學會學習的很好機會。不同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語文水平、獨特體驗設計自己的學習。這一過程主要包括初讀課文,蒐集與課文相關的寫作資料及其它學科知識,尋求與課文相匹配的生活經驗,整理預習筆記。

關於課堂互動: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互動、合作的過程。語文活動教學就是學生在建構語言的過程中,形成積極參與性,培養科學態度、合作精神,生成鮮明個性的過程。課堂基於學生的“閱讀期待”,緊密結合預習基礎,圍繞問題展開的對話活動。因此,在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設計了這樣的板塊:展示預習成果——交流疑問——在老師的組織下研讀重點、難點段落——協商實踐作業。
關於課後實踐:教材只是個載體,或者是個生長點。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要求實驗教師緊密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經驗,融合我校的擴展閱讀特色,開展多姿多彩的綜合活動。這樣,將課堂延伸,將教材放大,帶領學生到廣闊的生活中學習生動有趣的語文。
3、語文活動化教學策略的探索
活動化教學既是一種教學理念,又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通過實驗研究,我們摸索出以下一些活動策略。
預習引導策略:預習為學生的獨立閱讀提供了寬鬆空間。這不僅有利於適應學生的多元智慧型,培養自學能力,同時也是充分利用學生個體資源的積極措施。重視了預習,是落實“先學後教”原則的重要體現。實驗班從低年級就開始培養預習習慣。自三年級始,對預習進行更加系統的指導,每個學生備有專門的預習本。從讀通課文到讀懂課文,從讀有收穫,到讀有疑問,分步提高,螺旋上升,最終達到自能學語文的能力。具體講,該策略的研究內容包括:預習指導的漸進性預習資源的開發:合作資源、信息資源
預習展示策略:經歷了充分的預習,學生都是懷著強烈的表現欲參與課堂生活的,因此有必要創設展示的舞台和交流的平台。這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成就感,也能使學生之間互相借鑑,互相啟迪,從國小會欣賞別人、尊重別人。具體步驟是:二讀三說一問
問題對話策略:教學是師生多邊經驗的耦合。教師應鼓勵學生表露自學過程中的疑問或困惑,結合自己對教學材料的理解,引導學生篩選話題,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之處引導學生展開研讀。可採取個人自學-小組合作-大組交流等。圍繞問題展開教學既是教學的主旨,也是課堂的主體部分。
實踐體驗策略:活動教學遵循“活動—發展”“做中學”的原則,以各種形式的活動來解放兒童的肢體,打破傳統教學的沉悶,煥發出勃勃生命力。根據不同學習內容和語言訓練的要求,為學生提供多樣的活動方式,調動學生的手、口、眼、耳、鼻、腦等多種感官協調參與語文學習。比如:操作實驗活動、遊戲表演活動、歌詠繪畫活動、觀察欣賞活動、討論爭辯活動等。
語言再造策略:所有活動都必須體現促進兒童語言發展這一宗旨,都必須圍繞“語文”這一核心展開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如:吟詩會、想像作文、圖文日記、設計校園警示語、學寫調查報告等。
4、語文綜合活動的設計
語文綜合活動的開發與實施是本課題的重點之一,旨在拓寬學生語言學習途徑,增加語文學科張力。結合本校的擴展閱讀特色,我們進行了“專題閱讀”的探索,確立了以下設計思路:與教材聯動、與課堂連結、與生活融合、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

實施階段
1、課題生髮階段
1998年,我們參加了在青島舉行的“全國活動教學第二次研討會”,觀摩到了形式新穎、別開生面的語文教學。同時感到我們的教學中存在著壓制主體、形式單一、功能單薄等諸多弊端。於是,產生了以活動化思想重構語文教學的構想,並有意識地在自己的教學中嘗試。同年,省實驗國小驗收組的專家以及前來觀摩的西場國小老師聽了我們的課後給予較高評價,增強了我們的研究信心。
2、課題立項初期
2000年本課題被立項為縣級教研課題,在我的邀請下一些低年級的老師很樂意地參加到研究中。活動教學首先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中熱熱鬧鬧地展開了,並很快產生了明顯變化。在這一過程中,使我們的語文教學目標視野更加開闊了。劉金霞、周志華、李進紅等老師套用活動思想設計的語文課在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及各類公開教學中引起很好的反響。
3、實施探索階段
2001年至2002年,伴隨著實驗向中、高年級的推進,我們對“活動”內涵的認識也在不斷地加深。從低年級追求形式的多樣,向高年級研究性閱讀發展,並逐漸形成了“課前預習——課堂互動——拓展實踐”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
4、總結反思階段
2003年,我們對前階段的實驗研究進行了梳理和提升。有著豐富教研經驗的王時福校長和王亞主任提出了寶貴意見,幫我們克服了研究中的浮躁和膚淺。最終,我們概括了“語文活動化教學研究”的重點領域:目標內涵、預習指導、課堂互動、綜合學習。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語文結題報告@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