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章

張穎——默默守護愛滋兒童三年,從商人到愛滋兒童的守護者


2006年,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穎州的孩子》,讓已經默默守護愛滋兒童三年的張穎迅速成名,從商人到守護愛滋兒童,張穎稱自己不想出名,走到今天,只是出自一份「正常的母愛之情」。

2003年之前,張穎的生活可謂平順,在北京讀書、結婚、生子,在老家安徽阜陽代理李寧品牌店,年收入過百萬。

但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這一切發生了改變。

2003年年底,美國一所大學研究社會學的教授凱·約瀚遜來安徽阜陽考察中國孤兒的狀況,在朋友的輾轉委託下,會英文的張穎被邀請去做陪同工作。

參觀完阜陽福利院和潁上縣孤兒院後,這位美國教授提出還想看看在家裡生活的孤兒,張穎就這樣見到了感染愛滋病毒的蘭蘭,「小姑娘頭髮蓬亂,臉上是瘡,身上也長滿了皰疹似的疙瘩,一聲不吭就在那兒站著。13歲的孩子看起來就像五六歲。」

看到這樣的景象,張穎非常震驚。「我自己也剛剛成為母親不久,看到蘭蘭的樣子,發自內心地難過。」

探訪後不久,美國教授回國,幫助蘭蘭尋找可治療的藥物,張穎則帶著蘭蘭和姐姐來到北京檢查身體。

剛做母親不久的張穎坦言那時自己心裡也很害怕。

「那時自己對愛滋病了解也不夠,剛好是冬天,我扶著孩子就故意隔著衣服。」張穎回憶。

在北京檢查期間,張穎每天照料兩個孩子的起居,跟孩子的感情越來越親近。「當你成為孩子在世界唯一的依靠時,感情就不一樣了。」春節將至,張穎給孩子們買了新衣服、圍巾。回阜陽的路上,她拉著孩子手。

回到阜陽不久,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張穎放下了生意,註冊成立了安徽阜陽市愛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蘭蘭和張穎的生活從此發生了改變。

成名的煩惱

協會成立後,張穎接觸的孩子越來越多。

截至目前,張穎說協會救助的孩子大概有1000多人。

協會救助孩子方式主要是給患病兒童家裡發放資金,以及幫助孤兒尋找寄養家庭。受助的孩子有的感染了愛滋,有的是健康的遺孤等。

2006年,一部反映阜陽愛滋兒童和協會的紀錄片《穎州的孩子》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張穎也隨即成為名人,各種媒體蜂擁而來。

讓張穎顯得被動的是,影片中反映的農村愛滋兒童在家裡跟豬成為朋友的內容,引起了「愛滋兒童跟豬關在一起」的誤解。

「其實那些人不太了解農村生活,農村豬雞狗什麼的都在院子裡散養,孩子被家人放在院子裡跟豬在一起,並不是說跟豬關在一起。」張穎解釋。

在這種誤解下,張穎的工作有時會顯得很被動,「協會是在政府支持下成立的,但這個片子讓阜陽因愛滋兒童出名了,而且愛滋兒童的境況還有誤解,所以,後來政府的朋友見到我時,雖然也很好,但那種客氣不像以前了。」張穎說。

雖然受成名之累,但張穎至今受到的最大的創傷來自一個孩子的去世。時隔10年,張穎提起時,眼淚還是迅速湧入了眼眶。

「好在孩子不是在絕望中離開這個世界的,最後他看到的是我們這些幫助他的人。」張穎說。

走下去的艱難

7月10日,張穎帶著30名協會救助的孩子走進了北京自然博物館,前一天晚上,兒子在北京的家裡給她打來電話,一是問什麼時候能見到媽媽,另一件事是提醒她今天北京有雨,不要帶著孩子在室外活動。

「家人一直很支持我。」對於家庭,張穎沒有多談,一句「家人支持」解釋了10年間堅持的動力。

但協會發展至今仍然受到頗多考驗。

雖然曾為商人,但張穎在專注做公益後,仍然經歷了許多對於用錢不專業的質疑。

「我並沒想做成大事,也不想成名,但是沒辦法,很多人求助一步一步推著走到今天的。」張穎說。

出於這種「被動」,張穎在協會的管理中更多注入了感性的因素,比如救助兒童的數量,說出來的往往是一個大概的數字。

而這種以情動人的方式,也讓張穎面臨著更多機構發展的現實考驗。協會發展10年,張穎想了想,「多數捐助人都是一年一次的支持,而且都只是項目費用,不支持人員費用,協會現在的人員開支加上房租,一年我還要自己拿10萬塊錢補進去。」

今年,中華紅絲帶基金也對協會提供了項目支持,張穎希望有更多的愛心機構和個人能給協會提供長期穩定的關注,幫助這些愛滋孩子過上穩定無憂的生活。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張穎——默默守護愛滋兒童三年,從商人到愛滋兒童的守護者@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