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知識 > 會議發言

立足山區實際開拓基地就業扶殘路


立足山區實際   開拓基地就業扶殘路

我縣地處浙西南山區,地域面積1400多平方公里,設5個鎮15個鄉,擁有「浙江綠谷」的一片天地,這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廣大殘疾人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全縣總人口22.3萬人,我縣在冊殘疾人3403名,殘疾人中有勞動能力且在就業年齡範圍內的殘疾人有1316名,占殘疾人總數的38%。近年來,縣殘聯強化服務意識,充分發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資源優勢,千方百計為殘疾人就業拓寬渠道,探索出了一條扶貧與就業相結合的基地就業扶殘路。如今,全縣已建立了8個扶貧基地,吸納了55 名殘疾人實現了就業、從業,以勞動求自救,以勞動求發展,基地就業成了我縣殘疾人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的做法和體會是:

一、以環境為依託,為殘疾人基地就業鋪路

為使殘疾人脫貧致富奔小康,真正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根本問題是要解決殘疾從就業困難,為殘疾人共奔小康搭建發展平台。這就需要我們增強創新意識,不斷探索和改進工作思路和方法。松陽縣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棵攀?種厥硬屑踩朔銎隊刖鴕倒ぷ鰨?攬空??⒍?鄙緇幔?緯珊狹Γ?扇「髦執朧┛?共屑踩朔銎隊刖鴕怠=衲輳?諳夭辛?那M紛櫓?攏??徊郊喲罅瞬屑踩朔銎毒鴕檔牧Χ齲?絛?凳┫厝嗣裾??貧┑摹杜┐宀屑踩朔銎犢?⒓苹??SPAN lang=EN-US>2001——2010)》和《松陽縣勞動就業實施辦法的通知》。年初,縣殘工委就下發檔案布置了全年的扶貧就業任務,並深入基層對160多戶殘疾人家庭進行了調研,全面掌握了殘疾人的生活、就業等方面的情況,並建立了殘疾人扶貧就業檔案。同時,在殘疾人扶貧與就業方面新出台了一系列新舉措,例如對貧困的殘疾人,在扶貧與就業方面要有計畫、有步驟地在技能、資金方面給予扶持救助,為其提供方便服務。一年來,我們穩步發展和培育種養業基地,鼓勵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積極自創基地或加入就業基地。至此,殘疾人扶貧基地的創建成了殘疾人就業的主幹線。

二、以培訓為導向,為殘疾人基地就業施肥

從整體上來說,殘疾人的素質相對較低,就業能力較差。因而從技能上予以幫扶,是促進殘疾人就業的重要一環。我們積極對具備一定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每年舉辦3—4 期農技培訓班,在種植業、養殖業、園藝業、土特產業、加工業等領域,選擇一批成熟的實用科技成果在貧困殘疾人中推廣套用。以殘疾人貧困戶學會一門實用技術和找到一條致富路為目標,積極開展面對殘疾人貧困戶實用生產知識和技能培訓。在培訓方法上,講求實際、實用、實效,並依託農業龍頭企業和商品生產基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在培訓過種中,我們注意選擇有一技之長、已率先脫貧致富並樂於助人的殘疾人,現身說法,現場獻技,既傳授了技術和勞動技能,又增強了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意識,產生了良好的效果,為基地就業提供了契機。

三、以扶持為源泉,為殘疾人基地就業澆灌

生存和勞動是殘疾人最基本的人權,就業是殘疾人融入社會的唯一出路,也是殘疾人走出生存困境、走出生命低谷的最有效途經。對於殘疾人來說,扶貧與就業是「一線牽」的。我縣經濟基礎較為薄弱,殘疾人的經濟狀況較差。針對這一狀況,我們因地制宜,以縣級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所和殘疾人扶貧服務社為基礎開展農村殘疾人種養業扶貧開發。在抓好面上殘疾人種養業項目扶持的同時還注重抓好扶貧基地建設。基地建設的出發點是作為帶動和幫助一部分貧困殘疾人就業和加快脫貧致富的一種形式,由單位和個人創建殘疾人扶貧基地,並將建扶貧基地的資金作為一種獎勵,這是為殘疾人解決就業問題的新嘗試。通過基地向周圍輻射,直接為殘疾人貧困戶提供脫貧項目和技術指導,帶動了殘疾人貧困戶脫貧到富,效果比較明顯。目前,全縣建立的8個扶貧基地中:扶持殘疾人入股就業的安置救助型的1個,自強型的4個,輻射型的3個,投入了22萬元資金予以扶持。目前,各個基地動作情況良好,效益明顯且很有特色。

——扶持殘疾人入股就業基地。市殘聯與縣殘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市場經濟的理念對殘疾人的就業扶持工作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選擇了松陽縣白龍茶有限公司作為扶持殘疾人入股就業的基地。該公司是我縣農業龍頭企業,有廠房占地面積一萬平方米,高山有機無公害茶葉基地二千多畝,總投資近千萬元,成為浙西南名優茶產、供、銷及加工一條龍服務頗有名氣的企業。去年九月份在市殘聯的努力下,白龍茶基地首批吸納了10名貧困殘疾人入股參加生產勞動和分紅。股金由市縣殘聯出資,每位殘疾人持有股份五千元,股金分紅的金額按年計算,實行「保底不封頂」,每人每年不少於500元的分紅,另可根據企業的效益向上浮動,殘疾人在企業參加生產勞動每月可得到400元以上工資,股本所有權屬縣殘聯,享有權歸殘疾人,可終身享受,但殘疾人死亡後該股份由殘聯收回並及時轉讓給其他貧困殘疾人。有關契約條款由廠方、殘疾人簽訂,縣殘聯為監證監督單位,保證殘疾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目前我縣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執行情況總體水平都較低,一般在50—10元/月,以此標準計,參加分紅的殘疾人完全可以補充或維持「低保」水準。在企業參加生產勞動每月可得工資400元左右,一年可勞動時間約9個月,殘疾人人均年收入可達4000元左右,達到了當地農民人均收入。目前,該基地以這種方式爭取資金達60多萬元,並安置了30名殘疾人就業。這種扶持殘疾人入股的就業方式,經過一年多的實踐,體現出了四個方面的好處:一是勞動就業渠道拓寬;二是扶持資金循環流轉;三是入股基地實現雙贏;四是殘疾貧困一次擺脫。

——自強型就業基地。西屏鎮的生態養殖基地、古市鎮的花卉基地、裕溪鄉的水果基地、齋壇鄉的異地開發名茶基地等4個基地是「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基地是殘疾人靠自身的勤勞和縣殘聯的大力扶持下建立起來的,現共有15名殘疾人在各基地就業。如西屏鎮西坌村楊裕宗是一位肢體殘疾人,他所開發是的一個集養豬、魚塘、名優茶和水果為一體的生態養殖基地。縣殘聯在該基地投入了3.5萬元的資金予以扶持,基地現有300多頭豬,魚塘35畝,良種兔150多隻,年收入超過5萬元。通過自強不息地奮鬥,楊裕宗如今成了村裡的致富領頭雁。但他致富不忘那些和自己曾經一樣貧困的殘疾人,在基地安置了5名殘疾人耕作。自強型就業基地的建立,使殘疾人實現了自身的價值,為改善殘疾人的生活條件打下了基礎。

——輻射型就業基地。以點帶面,輻射帶動更多殘疾人就業、從業,走上致富路是輻射型就業基地建立的目標。縣殘聯時常召開扶貧就業工作的現場會,帶領殘疾人參觀已建立的扶貧示範基地,引導殘疾人轉變觀念,自強自立,發展種養業、加工業和家庭副業,實現就業脫貧,使殘疾人的扶貧就業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實現10名在基地就業,從而過到輻射就業脫貧的目標。如徐章坤的板栗基地、羅水舟的禽畜養殖基地、羅來飛的乾水果基地就是依託扶貧就業現場會,並通過縣殘聯的資金和技術方面提供的產前、產中、產後的扶持和服務,以及自強型基地業主手把手地技術傳授而驗證了輻射的效應和作用。這些輻射型就業基地也就成了殘疾人就業的一條致富鏈。

我們在創建就業基地的過程中的體會:一是基地創建要立足於市場,有償和無償扶持相結合,加強技術、信息、產銷等方面的服務,形成規模經營,提高效益,使安置的殘疾人收入較高,就業時間較長。二是要加強基地的管理和監督,不使基地流於形式,使投入的資金真正為殘疾人的創業和就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特別是對入股就業這一模式,我們既希望能圓了業主回報社會的願望,又能解決殘疾人的生活出路,在真正意義上實現「雙贏」。三是要加強對基地的制約作用,把握好基地與就業的關係,以輻射和帶動更多的殘疾人就業,使基地就業這條拉鏈越拉越長,越拉越強勁。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立足山區實際開拓基地就業扶殘路@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