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 考察報告

我市組團赴山東職業教育考察


赴山東青島職業教育考察報告
根據泉州市教育局的部署安排,今年為泉州市中等職業教育的「專業建設年」,為更好地推進我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的水準,有效學習、借鏡兄弟省、市在專業建設中的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市教育局組織我市部分職業學校校長,實訓主任到山東青島進行專業建設的參觀學習和有關教育考察活動。考察團一行參觀考察了山東省輕工工程學校、青島市現代製造業教育集團、青島市平度職業教育中心、青島市電子學校等單位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狀況、專業建設情況及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我們通過參觀學習、實地考察、座談研討等形式,對青島市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現就考察團的考察情況提出如下報告:
山東省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瀕臨黃海,環抱膠州灣。全市總面積1.1萬平方公裏,人口總數740.9萬,2005年實現全市生產總值2695.5 億元。改革開放以來,青島市在落實基礎教育戰略地位的同時,始終堅持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科教興市的重要措施來抓。「十五」以來,青島市的職業教育始終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目前,全市共有各類中等職業學校104所,在校學生17.2萬人,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達到90℅以上,職普比例達到51:49。職業院校每年為全市培養輸送5萬多名技能型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
一、政府加強巨觀統籌,確保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青島職業教育之所以能夠持續健康發展,關鍵是青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工作,切實加強巨觀統籌的領導。在我們的考察學習過程中,我們清楚的了解到他們在職業教育工作中,重點抓了以下五個方面的統籌工作:
1、統籌教育結構,推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
合理的教育結構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職業教育的投資大、成本高,而且目前社會上依然存在著鄙薄職業教育的觀念。在這種情況下,要保持合理的教育結構,保持各類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的協調發展,政府就必須加強統籌,發揮好巨觀調控作用。為此,青島市提出了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三個不動搖」,即:堅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方針不動搖:以國中後分流為重點不動搖:高中段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規模保持大致相當不動搖。「三個不動搖」從根本上保障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十五」期間,青島市高中階段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比例始終保持1:1左右。
2、統籌經費,為職業教育發展做物質保障
職業教育需要大量實訓設備和專業師資,沒有經費投入的保障,培養技能就是一句空話。為了保障職業教育發展,提高職業教育質量,青島市製定了一系列經費投入政策:從1998年到2004年,青島市統籌全市企業職工工資的8‰用於職業教育,僅此一項就籌集資金達到2億元。2002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之後,青島市立即落實了「教育費附加的20%用於職業教育」的規定,每年增加經費2000多萬元。2004年,又出台「各級財政按照城市每班5000元、農村每班4000元的標準,撥付職業學校專業教學經費」的政策。同時, 青島市還重點統籌實訓基地和師資建設經費。今年,青島市政府還計畫投入1.3億元,按照「政府主導,校企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市場運作」的思路,在山東省輕工工程學校,建設佔地174.6畝、涉及6個專業的大型現代製造業公共實訓基地。自2003年以來青島市每年均從市職業教育經費中投入100萬元,專門用於專業教師培養和引進。
3、統籌重點職業學校和骨幹專業建設,實施品牌發展點戰略
青島市經濟發展的一條基本經驗,就是實施品牌戰略,培養了一批各牌企業,同樣,他們認為推進職業教育發展也需要一大批名牌學校和名牌專業的支撐。2000年開始,青島市即實施了職業教育「雙名牌」工程,通過加強名牌學校和名牌專業建設,推進學校內涵發展,使一批職業學校做大做強。當前,全市有44所學校被評為市級以上重點職業學校,其中:國家級重點學校22所,省級重點學校14所,市級重點學校8所,72個專業被評為骨幹專業;在校學生達3000人以上的職業學校有15所。
4、統籌城鄉職業教育,主動服務「三農」
近年來,青島市把農村職業教育納入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努力實現城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一是統籌資金支持。2002年以業,青島市每年從市職教經費中列出300萬元,用於支持農村幹部職業教育發展。二是統籌調整職業學校專業設定和布局。根據青島市重點發展二、三產業的需要調整專業,使農村職業學校專業設定與全市經濟發展相匹配;2002年以來,先後將設在鄉鎮的部分職業學校撤並重組,學校由於某種原因40所合並成24所,校均規模由1500人增至2500多人。當前,平均每個縣級市至少有1所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3所市級以上重點職業學校。三是統籌城鄉職業成學校培訓基地建設,為轉移農村勞動力服務。在23個職業學校、17個鄉鎮成人教育中心建立了轉移勞動力培訓達5.7萬人;通過職業教育每年使4萬農村新增勞動力成為技能型人才。
5、統籌職業教育集團發展,促進辦學模式轉變
為使職業教育更好地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改變多年來形成的獨立發展、缺乏聯合的職業學校發展模式,青島市積極推動集團化辦學。推進「以名牌職業學校為龍頭,以專業為紐帶,由企業和學校參與的校企結合、城鄉結合起來、校校結合」的職業教育集團發展,把企業與學校、學校與學校聯合起來。青島市先後建立了兩個職業教育集團。一是面向現代服務業,組建以青島旅遊學校為龍頭、23家旅遊企業和20所相關職業學校參加組建的「旅遊服務業教育集團」。形成了市場條件下校企結合、跨區域招生、參與國際勞務輸出市場競爭的新辦學模式。二是以山東輕工工程學校為龍頭,中國集裝箱公司、青島機電公司、義大利老人頭發展公司等21家企業和27所學校加盟,建立了「青島市現代製造業教育集團」。集團化辦學充分發揮了龍頭學校的品牌優勢和企業的設備、資金優勢、實現了校企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緊密結合、共同發展。在「十一五」規劃中,青島市還將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籌建其他專業的職業教育集團,如即將建立的是電子信息化職業教育集團,計畫徵地200畝,總投資一個億人民幣。職業教育集團的建立,為全市職業學校的學生提供了高水準的實習實訓平台,有效地解決了學生綜合實踐技能的困難;為集團成員提供了高效的可利用資源平台,如信息資源平台、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平台、就業溝通聯系平台、師資培訓平台等。
二、圍繞產業辦專業,充分發揮職業教育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功能。
青島經過20餘年的改革開放和不斷進行的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現已形成了電子通訊、信息家電、化工橡膠、飲料食品、汽車船舶、服裝服飾六大支柱產業。擁有一批中國知名企業,如海爾集團、海信集團、青島鋼鐵控股集團、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澳柯瑪集團、頤中煙草、雙星集團、青島廣源發集團、利群集團、青島港、青島建設集團、山東綺麗集團等。青島啤酒已經擁有百年的生產歷史;海爾集團是改革開放後迅速崛起的企業,2005年實現全球營業額達1039億元人民幣;海信集團、雙星集團、澳柯瑪集團等均已成為中國的名牌企業。其中青島啤酒、海爾電器、海信電器、雙星集團、澳柯瑪這五大知名品牌,號稱青島支柱產業的五朵金花。
基於對當地的產業發展特點及勞動者貭素不高、人才短缺的問題越來越成為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的認識,青島市始終堅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不動搖,堅持普職協調發展的方針不動搖,將職業教育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緊緊圍繞產業發展特點來推進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堅持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導向,及時增設和調整專業設定。近年來,針對新興產業的發展,積極拓展新專業,同時對傳統專業進行改造,將「電腦套用」專業這一模糊綜合專業細分為「網路管理及運用、軟體及多媒體技術、平面設計、網站建設開發」等某一領域實踐技能更加突出的專業;將原「農學」專業改為「農牧技術工程」,在「果林」專業增加了果酒釀造、果品加工等內容。目前,全市職業學校專業設定一百多個,基本覆蓋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在骨幹專業建設方面,積極搞好專業服務產業的功能,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大幅度增加了二產專業,特別對數控技術等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機電電子等工科類專業和外資、民營企業需求的工種、職位給予了更大的重視支持,使各職業學校的辦學特色更加鮮明,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圍繞專業服務產業,青島市從強化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功能、示範輻射功能和社會化服務功能入手,積極探索有效途徑。
三、大力推廣實施「雙元製」辦學模式,突出技能型人才培養功能
為經濟發展提供高貭素的後備勞動力,是職業教育服務經濟建設的根本手段,為解決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重理論輕實踐,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差,技能單一,綜合貭素低,不能適應崗位要求的矛盾。青島市從1991年開始積極引進、借鏡實施德國「雙元製」辦學模式,所謂「雙元」,「一元是學校,一元是企業,雙元有機結合,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培養、培訓,實踐性教學課在培訓中佔70%以上。」 這是一種以培養高貭素的技術工人、技術農民為目標,以實踐為核心,以企業為重點的世界上最為成功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之一。我們參觀了實施「雙元製」辦學模式最成功的學校——青島平度市職業教育中心。平度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雙元製」辦學模式的實施,他們堅持把這項工作作為一種政府行為、企業行為來對待,積極提供政策和物質保障,先後成立了經科教結合職業教育領導小組和「雙元製」工作協調委員會,建立了推廣工作班子,並聘請德國專家任顧問。「雙元製」辦學模式在平度市得到大力推廣,並逐步成為該市職業教育的一大特色。目前,全市實施「雙元製」辦學的專業已由1991年的3個增加到15個,85%的專業借鏡實施了這一模式,相關專業年招生能力也由288人增加到2500多人。
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措施:「車間即教室,工人即學生,師傅即教師」,在青島市山東輕工工程學校,我們見到的是「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從第二學年開始半天學理論,半天頂崗實習,工學交替,勤工儉學,使學生在實踐的同時有一些經濟補助,為農村困難家庭子女鋪設成才之路。學校建有金工、鉗工、數控、汽修、焊接、生產車床等一系列的生產實踐實訓基地,推行產教結合的教學模式,實施項目教學法,根據學習項目專業分開歸類上,實行「車間上課——實踐實習——技能操作——討論反饋」的項目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來講授職業基礎知識,以技能實踐反求專業理論。學校和青島青機機電公司合作企業聯姻,學校出場地,企業建廠房,投設備,共建生產實習基地。青島青機機電公司是經營機床設備的專業公司,學校與公司合作,投資創辦了青島市第一家專業數控加工培訓學校——青島青工數控加工職業技能培訓中心。機電公司投入300萬元,政府投入500萬建有2500平方米的實習培訓車間,投建數控設備20台,生產性機床25台,40台的數控編程微機可供學生進行生產性的實習實訓。培訓中心主要面向校內外,面向社會,為山東省培養機械加工,模具製造行業急需的數控操作、維修、編程的一線技術人員。學校還與青島中集集裝箱製造有限公司合作,公司藉助學校的實訓基地,把它作為工人招培基地,學校在設備場地、師資力量、學生能力儲備能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公司則為學校無償提供良好的實習場所、優秀的指導技師和大量實訓耗材,並且隨著學校的發展不斷加大投入。工人招培基地建成以後,中集集團投入先進的設備和技術,重點培訓學校數控技術、焊接、機械製造與控製、機電技術套用等專業的學生,並且在集團下屬的各級各類企業中實現人力資源共享。招培基地的落成,一方面會極大地促進該集團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必將促進學校的專業建設,提高學校的綜合實力,實現校企雙贏。
四、強化專業示範帶動作用,促進城鄉產業結構的調整
近5年來,青島市平均每年向重點職業學校的骨幹專業投入建設資金達2000多萬元,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實訓基地。從2005年開始,青島在膠州灣東海岸和西海岸將各建一處規模大、面向現代製造業的實訓基地。目前東海岸的實訓基地已見雛形,西海岸的實訓基地正在籌辦中。這兩處基地建成後,每年將為數萬名學生提供實訓機會。為了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青島在23個職業學校、17個農村成人教育中心建立了轉移勞動力培訓基地。兩年來,全市利用職業成人教育資源開展轉移農村勞動力培訓,成為城鄉勞動力轉換的催化劑,成為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領頭羊。
五、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切實推進專業建設,提高整體辦學水準
青島市的職業教育十分重視專業建設的市場指導作用,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崗位為根據,在完成布局結構調整、整合配置教育資源、提升職業學校辦學規模、保持職教與普高招生比例大體相當的基礎上,青島市把職業教育工作重點轉向職業學校內涵建設,著力提高專業建設水準,全面提升專業實訓的裝備水準上來。圍繞師資、設備、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實訓基地、重點專業建設,大力改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等方面,做強中等職業教育。
青島市積極建立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和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目標是依託國家級、省級重點職校,建設兩個先進現代製造業、一個現代服務業技能型培訓基地,5個國家級、20個省級和47個市級骨幹示範專業,4個區域綜合性實訓基地,18個專業性實訓基地,全面提高職業學校培養培訓能力,為當地經濟建設提供人力資源保障。鼓勵學校與企業組建教育集團,將職業學校與企業聯合辦學作為評定重點學校的基本條件,對積極支持中等職業學校辦學並取得顯著成效的企業,減免其職工教育統籌費。全市職業學校加掛培訓中心牌,面向社會開展技術培訓。要求職業學校專任教師大學大學部學歷達到95%以上,其中碩士研究生佔10%,「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70%,其中高級工以上佔40%。三年內,專業教師必須到企業輪崗培訓一次,通過考證,獲取「雙師型」資格,眾多專業教師獲得了專業技師以上的職業資格證書,優先安排主幹專業教師到國內外相應院校和企業進行培訓。
青島市的職業學校還十分重視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和場所的建設,實習設備能滿足學生的專業實習條件。配置最先進的設備,實施完善的「雙元製」教學模式,實行「車間教室合一,教師師傅合一,學生徒弟合一,產品作品合一,教材與機器合一」的技能培養模式,學校的每個專業都能根據社會生產實踐及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配套建設有專業實習實訓車間或生產型企業,學校結合專業建設的需要,圍繞專業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建有汽修、服裝、果品加工、畜牧養殖、肉類和奶類食品加工等五個產教結合的校辦企業,推行「知識教學——車間實訓——技能實踐——師徒討論——總結反饋」的連動教學模式。畢業生上崗前不需二次培訓,直接可以上崗。 
青島市現代製造業教育集團根據產業結構特點,搭建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所需的人才支撐平台,一是重點建設職業教育集團及專業人才公共培養培訓基地和實習實訓基地。實訓基地建設並被青島市政府納入2006年市政府重點辦理的10件實事之一,整個基地專業設施投資規模達1.3億元左右,專業在校生平均在1000人以上,年社會培訓人數在1500人以上,通過實訓基地完成中、高級職業資格培訓兩萬人次。實訓基地建設以市場機製進行運作,鼓勵企業、行業和科研單位參與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二是發展集群經濟服務的集群專業,為青島的支柱產業,為「電子之城」、「中國品牌之都」、「中國製造業基地」等集群產業經濟培養技能型人才,通過幾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全面覆蓋青島市集群產業經濟的集群專業。如今,學校已形成了以機械工程、汽車維修、數控技術為主線的專業集群,較好地為青島的產業發展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三是推進校企合作辦學。主要有實行「訂單式」培訓,2005年城鄉職業學校合作辦學率在90%以上,與70多家企業、行業簽訂「訂單」,學生畢業後直接選擇企業就業;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聘請企業技術骨幹為學校的專業技能教師;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把企業的先進理念、工藝用到課程教學中。
青島市與泉州市同屬沿海開放城市,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尤其是青島市人口和經濟總量與泉州市十分接近。幾年來,他們職業教育從走出低谷到迅速興起,得益於經濟發展、政府和社會的重視與支持,以及職業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在改革與發展過程中,所採取的許多政策措施和積累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鏡。在考察交流中,我們還學習到許多先進的辦學理念、學校管理經驗和學校發展構想,對於我們提高學校管理水準和辦學質量都十分有益。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我市組團赴山東職業教育考察@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