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當主角的配角只能是丑角
我在前幾天遇到一名諮詢客戶,英文專業的她工作五年多,分別做過行政、外貿、銷售、人事等崗位,每份工作都是滿懷憧憬去做的,因為這些都是朋友推薦的有前途或有發展的崗位,但親身經歷以後,自己發覺每個崗位都有讓人感到不滿意的地方,這讓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所以她乾脆辭職在家,給自己充足的時間來思考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工作。在家賦閒期間,雖然也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了不少崗位,但總因為各種客觀原因而最終選擇了放棄——時間過去了幾個月,她還停在原點。
在和她的詳談中,明顯能感覺出她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做萬人矚目的主角,而不是那些看似打雜的配角。縱觀經歷的幾個崗位,她感覺這些工作都是配角,毫無技術含量和發展前途,而想做的核心崗位卻因為自己專業不對口、自信心不足或單位發展前景不好等原因失之交臂了。眼看著自己的同齡人很多都已經有所成就,而自己就像漂浮在空中的塵埃,一方面沒有飄向遠方的能力,希望有人助一臂之力,另一方面也沒有落到地面的勇氣,因為感覺那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所以每天就這麼漂浮著。她非常討厭現在的生活方式,但是自己卻不知道該如何理出頭緒。雖然也有過創業的念頭,卻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並且也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堅持下去……客觀來說,她目前對於職場主角的認識有所偏差,並且尚不具備成為職場主角的能力和氣度。
我們常說,職場其實猶如一個大舞台,職場中的每個人都是這個大舞台上的演員。每個人在進入職場時都會被賦予一個角色,由於每個人的家庭背景、學歷、專業、個人素質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造成了不同的人在職場初期會有“圭角”和“配角”的角色差異。有的人因為前期積累比較多,各方面比較出色,所以一開始就是主角或者準主角,比如進了好單位、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或者拿著很高的薪水;而有的人由於自身準備不是很充分,且各方面的能力不是很突出,所以一開始只能當配角,工作非常普通,薪水也僅僅夠溫飽。
當職場配角是否就真的不好呢?對於職場新人來說,當你剛進入職場時,你就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做好配角,至少是2年,甚至更長。這不僅是一種謙虛的態度,一種合作的態度,更是一種境界。要知道,誰也不是一開始就能擔肖主角重任的,而只有甘當配角的人才能夠把頭低下來做事,而只有把事做好後,才能出成績,而只有出成績了,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嶄露頭角。如果你目前的能力決定了你只能處在配角的位置,而你又不甘心當配角,就可能像上面的那位客戶一樣,主角當不成,配角不想當,而每天還沉浸在主角的夢想中,成為可憐的“精神上的主角,現實的配角”,那樣成功只能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在客觀上接受與主角的能力和素質方面有差異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想辦法去彌補自己的不足,而不是自怨自艾。
如果在工作中,你僅僅將自己定位為一個配角,一名普通的員工,那麼你會犯“大事糊塗,小事較真”的毛病:僅僅是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完就滿足了,有空的時候只想著去上網或者看看八卦新聞,不去關心額外的事情,不會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在企業需要人挺身而出的時候,想必你肯定會不由自主地低下頭,唯恐別人看到自己。而在一些小事上面會特別較真,比如公司讓你免費加班就表現得一臉的不情願,好像老闆就是剝削自己的資本家;每到發工資的那幾天就變得異常敏感,如果公司晚發了兒天,想必你這幾天都會花很多時間抱怨公司的不人道和各種不足,然後在別人的附和中尋求到一些精神滿足。
其實,當你把自己定位為一名管理者時,你想到的永遠比普通員工多,考慮的也永遠比普通員工細,你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會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來思考,不會僅僅只看眼前利益而忽略長遠利益。當角色定位正確,行為表現準確時,你的收入自然也會大不相同,因為你的角色讓你的行為在發生著質的變化,你的能力也會隨之發生質的變化,這樣隨之而來的就是收入了發生質的變化。
你再也不要抱怨自己僅僅是職場配角,“市場需求決定存在價值”這句話告訴我們,你是什麼角色是由市場需求來綜合決定的,你的上級或老闆就是衡量你能力的一把很好的尺子。不要說上級或老闆怎麼差勁,很多時候是自己差勁才看不起任何人,無法體會到別人的境界。如果你目前還是職場上的配危,那麼說明你離職場主角還有很大的距離,不僅僅是專業技能上,更重要的是心態和境界上。同時,別把“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作為自己亙古不變的口頭禪,在當下那句話已經out了。主角和配角也是相對的,在每個職位上出色完成自己工作的員工都應該是“主角”。對於員工來說,每個人都會因能力與愛好的差異發生工作職責的不同,這種不同是客觀與主觀的共同結果,只要你喜歡自己的位置並做好工作,你就應該是“主角”。
你是職場主角,還是配角?這個答案並不重要,因為沒有永遠的主角,更沒有長久的配角,你是自己職場的導演,你的舞台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