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2013年暑假教學實踐報告


XX年年暑假教學實踐報告

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學號:XX10400002   姓名:***

這是邁進大學校門後的第一個暑假,學校安排了以「關注社會,感激社會,回報社會」為主題的暑假實踐活動。暑假期間,學校要求學生利用空餘時間積極參加社會上各種有意義的實踐活動。為了完成學校要求的學習任務,也為了對這一學年來所學得的知識、所培養得的能力作一個考試之外的側面檢驗,所以作為一名師範院校學生的我,在這次暑假中進行了一次教學工作實踐活動。現將這次教學活動實踐的具體情況作如下報告:

實踐單位:廣西百色那坡縣百省鄉九年一貫制學校初三班。

實踐內容: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學校建設公益活動。

實踐過程:

本次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一共維持了一個星期。18日這一天,正好是當地的傳統的街天。來自本鄉乃至外鄉的同學的父母都順著街天趕集來到學校看望自己的兒女,所以這天筆者並沒有貿然進行教學活動,而是順著這個機會向老師和一些家長了解學生的一些基本情況,想從中了解點什麼。當天,筆者深入學生宿舍,了解學生的留宿情況和在校基本的生活情況,並且在課餘時間徵得學生同意的情況下翻閱了該班級一些學生一個學期的作業和考試試卷,又向科任教師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該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有了基本的掌握。

該班級一共有64名學生,內宿生42名,占該班級人數的65.6%,外宿生22名,占該班級人數的34.4%。了解發現,由於外宿生在自家或者親人家住宿,而有些同學的家長長期在外打工或者忙於生意上的事,很少顧及自己的兒女學習和教育的有關事項,或者很少關心兒女的學習情況,這樣照成一些學生的學習長期處於鬆懈的狀態,甚至導致一些學生產生厭學的行為。通過與學生的交流筆者發現,在該班級里,外宿生的學習成績普遍比內宿生的差。通過深入了解,從一些學生口中得知,他們的父母根本不希望他們上學,父母讓他們來學校學習是出於無奈的,倘若不是九年義務教育的規定,父母並不希望他們來學校讀書。況且,原來國家所謂的「分配製度」,所謂的「鐵飯碗」已經不存在,讀書耗費多少的金錢,不知道畢業後能否找到工作,這是當地農村一些父母在教育制度上最關注的問題。再說,讀中學和大學的這筆錢,在農村已經可以建一個比較好房子了。有的家庭家裡勞動力本來就不多,而且經濟條件也不是怎麼理想,看著身邊的人紛紛下廣東打工賺錢為家庭分解一份負擔,甚至有的人還回來建起了房子,而自己卻忙於農活脫不開身,他們也多希望自己家裡有個人也是打工族其中的一員,於是,有些家長的心早就動搖了,他們巴不得自己的子女能像南下廣東的哥哥姐姐們學習。筆者也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這些事情雖然沒有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但是,有時候真的為那些孩子感到悲哀。這樣的親職教育,筆者似乎已經感到身為農村孩子的悲哀,也為這些孩子的未來感到擔憂。一個學生處於被動的學習學習狀態,他怎麼能安心學習,他能學好嗎?

針對農村教育出現的上述問題,筆者也提出了個人的看法:

一、政府應該給予農村教育更特殊的政策。當今政府雖然給予了農村教育很優惠的政策,農村的教育在政府的幫助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農村教育為什麼年年抓,卻年年都抓不穩。筆者認為這個問題的罪魁禍首是農村人的思想觀念。很多農村家長認為,辛辛苦苦供子女讀書,到頭來卻自己去找工作,而且他們認為那是「打工」,跟沒文化的人「打工」是同等一回事,那又何必浪費金錢呢!他們的思想觀念一直停留在20年前的「鐵飯碗」時代。他們供子女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出人頭地自己臉上風光,可是時代卻不一樣了,他們還一時接受不了新的社會。要打破這種觀念,筆者認為政府應該再給農村高等教育者特殊的政策,比如特殊的升學制度,特殊的就業分配製度等等。這樣可以讓一部分人先嘗到受教育的甜頭,在當地「紅」起來,以便帶動廣大家長改變一種舊的落後的教育觀念,再帶動令一部分人「學」起來。

二、教育首先要從家長抓起。我們應該明白,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親職教育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關係到學校教育的成敗。因此,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天,學校就應該首先穩抓家長教育這一關,確保家庭對學校教育的支持,讓一切想學而由於家長觀念原因而不能安心學的學生能夠放下心來去學習。學校可以以各種形勢如家長會、討論會等開展家長教育,讓廣大家長認清現代社會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家長正確的教育觀念,而不單單是討論家長如何給予學生物質上的幫助,老師如何教育學生,學生在學校的紀律要求等問題。筆者認為這些只是次要的問題,只要家長的教育觀念改變了,問題才得到更好的解決。

三、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該是青年學生正確人生的引導著。筆者認為,一個好的教師不僅在於教好文化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給予正處於青春迷茫期的青年學生引導正確的人生道路,教會處於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如何去解決問題,如何去規劃自己的人生,如何去經營自己的未來。在農村,由於背負著一種思想觀念,一些學生的親職教育本來就不是很科學,倘若作為一名知識傳授者的教師對這些學生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學生永遠只是學生,甚至由學生走向邪生。

教學活動的第二、第三天,筆者深入課堂,進行了維持兩天的聽課活動。在這兩天裡面,筆者先後聽了物理、數學、英文、語文、化學五門課程。最後筆者發覺到,在這五門課程中,除數學和英文教師的授課方式外,其它三門課程的授課方式基本上是一樣的。這種授課方式基本上是:

一、           複習舊知識。

二、           通過複習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引入新的知識。

、教師將受知識點。

、以知識點有關的例題的講解。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完成相關的練習然後教師進行講解。

三、複習課堂知識並布置作業。

在這三門課的授課過程中,筆者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是課堂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顯然,在一節課的時間裡面,基本上是老師在講而沒有學生提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課後和同學們的交流中了解到,課堂上的很多知識點他們還沒有弄明白,還不知道「為什麼?」,教師就已經講到另外的知識點了,當在思考弄不明白的問題的時候,新的知識又跟不上了。學生還反映,個別課程教師布置的作業重複性很大,而且作業量又相對較多,占用了其他課程的許多學習時間,這樣導致一些學生「撿了玉米,丟了西瓜」。學習應該是相互交流的,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不懂就問,有問必答,筆者認為這些應該在教與學的學活動中得於更多的體現。同樣,鞏固的作業不在於多,而在於精。教師對學生應該「授之於漁」而非「授之於魚」,重要的是教會學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農村教育其中的一個弊端就是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張揚,有些學校重視的僅僅是學生的升學率,是一種機械性的教與學,甚至有些學校是為考而學,例如,歷史、地理、生理衛生課等由於中考不用作為升學考試,所以,很多農村學校忽略了這些課程。很多農村學校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高分低能」現象十分嚴重。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知道,教育不僅讓學生明白「1+1=2」,而更重要的是還要讓學生去思考為什麼「1+1=2」,從而更深層次的去思考「1+1=?」。

相反,在數學和英文的教學活動中,任課教師特別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面以數學課的授課方式為例。

一、複習上節內容

二、套用方程解決問題——小黑板形式。

問題1、學校圖書館去年年底有圖書5萬冊,預計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萬冊,求這兩年的平均增長率。

、學生思考2分鐘。

、教師分析

解:設這兩年的平均增長率為x,依照題意得

5*=7.2

解方程求x

、未知數出現平方,這到底怎麼解呢?

三、帶著問題引入新內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解析

學生思考、提問題、討論問題。

、針對性練習。

、補充例題。

、強化練習。

四、回顧本節內容,課後作業。

這種互動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占用的時間可能較多,有時候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但是筆認為如果教師的教學任務完成了,而質量卻沒有完成,學生卻學不到知識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2013年暑假教學實踐報告@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