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暑假社會實踐之我眼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暑假社會實踐之我眼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暑假沒有回家,在學校參加了聊城大學農學院XX年的社會實踐活動,跟隨“科技支農”來到了周劉村。在這裡讓我興奮,在這裡的所見所聞也讓我產生了更多的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考。

周劉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祖祖輩輩幾十代都靠土地過活。全村共有耕地1378畝,和村中的總人口相比,人均土地占有量在附近幾個村中也是名列前茅的。近幾年來,伴隨著中國新村的建設,村委帶領大家搞起了特色種植,擺脫了祖祖輩輩留下來的那種只靠栽種糧食過活的生活模式,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村中主要從事大棚西瓜、棉花以及玉米生產,這樣,在滿足自己需要的前提下,可以大量的供應周邊市場。從村支書的口中得知在所有作物種植中僅大棚西瓜一項就占地達150畝之多,是附近西瓜的主要供應地,是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對於村子的發展建設,村民很滿意,畢竟窮了幾輩子,終於可以擺脫貧困奔小康了。對於此,村委功不可沒。在他們的領導下,周劉村正在大步行走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路上,滿懷信心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關於“三農”問題的檔案,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成為社會的焦點,尤其是在今年2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出台後,全國掀起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潮,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已經成為人們討論的主題。國家各種政策的出台,確實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自從全國範圍內取消農業稅,完善並加強“三補貼”政策出台後,農民更是實實在在的嘗到了新村建設的甜頭。在減負開源,讓農民增收之後,我國也開創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現在,大家開口談論就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可是新農村建設到底“新”在何處?該如何做“新”?

從國家的下發檔案來看,新農村的“新”是指: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也就是說,我們要不斷的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提高勞動力技能;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陣地建設。我們知道在農村一切都是建立在土地的基礎上,對於一個農民來說,土地是他們的生命線。在現代的農村中仍有九成農民的生活依靠土地,如此類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應該轉移到最基本的土地上來,於是如何利用好手中的土地是建設新村的關鍵。

建設新農村,對土地一定要科學規劃,愛護珍惜。可是,我們不難發現在近幾年來農民手中的土地在不斷的受到威脅。由於城市擴建,郊區越來越小,這對於縮短城市、農村的差距來說是有利的,可是讓世世代代生活在農村的人一下子做市民,他們該怎樣謀生?他們的溫飽問題、他們的子女的教育問題該怎樣解決?縮短城鄉差距是必要的,可是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渴望一步登天,瞬間完成。城市擴建是一個方面,在農村中,隨著農村經濟逐步發展,農民生活日漸富裕,農民對住宅條件的要求逐年提高。在建設新宅時,部分農民往往將舊宅棄在一邊,重新選新地蓋新房,這樣無疑是對土地的嚴重浪費。舊宅地因為人的活動已久,所以幾年內根本不適於栽種農作物。這樣算來,農民蓋一處新宅要用兩倍的宅地面積。一些村民為了交通方便,建房選址一般在交通要道的兩旁,且具有很大隨意性。中國古代留下來這樣一句話,說“道上房,道下地”,意思是說,靠近道路上面的房子風水較好,相反,在道路下邊的土地更長莊稼。因為公路兩邊都蓋了房子,好地相對減少了。好地一隴比孬地十畝強,這樣無疑是對土地的嚴重浪費,降低了土地利用率。與此同時,占用土地時缺乏規劃,管理不到位,占地規模難以調控,建設布局零亂等等問題使農村的土地利用率極低。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關心國事。對於土地問題,我認為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期,應嚴格控制建設用地,以切實保護農民的基本農田,減少不必要的公用設施建設,可以因地制宜地開展造田造地,在坑窪處採用異地運土、填土的方式來造地,以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同時,即使是小村落,村中也要對後備土地資源進行全面調查,制定出自己村中的近期、中期、遠期用地計畫,切不可為了趕形式,胡亂占用農民土地,要建立自己的耕地儲備庫,為子孫後代的的發展做好打算,實現土地的可持續發展。當然,僅僅依靠一個村來做這些事情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相關部門出台相關政策保護耕地,減少浪費。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暑假社會實踐之我眼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