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地震應急預案
幼稚園是人口密集場所,由於幼兒的年齡尚小,對地震災害等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較低,所以,幼稚園往往成為受災最為嚴重的地方。根據本園的實際,結合泉州市中國小校地震應急預案編制指南的要求編制本園的地震應急預案。
一、總則
應急指揮機構組成
幼稚園應急指揮設立應急總指揮和現場應急指揮,應急總指揮由園長許洪虹擔任,現場應急指揮由廖淑鳳副主任擔任。在原定總指揮或者現場指揮無法到達現場時,由許珍珍保教主任來擔任指揮人員。
應急總指揮的職責:負責組織應急預案的實施工作;負責發布啟動或者解除應急行動的信息;開設現場指揮機構;向當地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通報應急救援行動方案,並提出要求支援的具體事宜。
現場指揮的職責:全權負責應急救援現場的組織指揮工作;負責及時向總指揮部報告現場工作情況,保證現場行動與總指揮部的指揮工作協調;當在疏散過程中突發緊急事件,如踩壓等,立即組織救援工作開展,並通報總指揮部。
此外指揮部還下設數個工作小組
地震應急疏散救援原則的確立
按照 “統一指揮、反應迅速、措施落實、疏散有序、確保全全”的原則來進行在校師生的地震應急疏散救援。
人員疏散和應急避難
1、當險情發生時由許洪虹園長發布疏散命令;
2、辦公室主要負責人林山水主任通知進行疏散的方法;
3、疏散人員數量全體師生及來訪人員;
4、疏散過程中應及時切斷電源,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5、科學設計疏散路線,儘量避免恐慌造成的次生災害;
6、對需要特殊照顧的群體的考慮要做到周到。
7、做到讓所有在園師生熟悉關於疏散的有關信息,事先確定出通知師生疏散的方法、主要或者備用集合點、疏散路線和查點所有人員的程式。對於來園訪問人員有詳細的名單,並由幼稚園林玉王老師負責其安全。
繪製緊急撤離路線學生分流方案、指導緊急撤離的教職員工定點位置和臨時避難場所分配方案的示意圖,並設定有關標誌。夜間保證照明充足,便於安全逃生。校內設定指示標誌,讓師生辨識逃生方向。
自救互救
1、指定林山水為醫療救助指揮人員,建立救護工作的統一指揮;確保重傷員的緊急護理及與醫院的協調工作。
2、通過任課教師的教育及開專題講座教給學生開展自救互救工作的常識。
突發事件應對
1、當出現人員被困,要注意保存體力等待救援。保存體力的方法有很多,不動不叫雖然不消耗體力,也不利於體能延續。被困者長期受困在狹小的面積內,腿腳不能自如舒展,如果長時間不活動,血液流通不暢,身體會痳木失去知覺。這時,被困者應當適當活動身體,按摩或有頻率、有節奏的活動都有利於身體機能維持。 竭力講話、大聲呼喊會損耗體力,被困者求救時,應當利用種種途徑發出聲響,如敲石塊、吹哨子、拍手掌等。壓在廢墟下的被困者,最好相互聊天避免睡著。因為廢墟下空氣混濁、稀少,很容易一覺不醒。
2、地震後的火災更可怕。因此,避難之際首先要關掉液化氣開關,消除火源。只要有可能的話,要設法關掉煤氣總開關。
二、注意事項
避震時間和方式
根據歷史上的震例,影響我市的較大地震一般為海上地震和台灣地震波及,直下型地震很少,學生應“伏而待定”,待搖晃平息60秒左右,才按照事先確定好的疏散路線撤離至緊急疏散避難場所。切勿跳樓和跳窗。
不同區域的緊急避震
無論是否有預報、警報,在本區範圍或鄰近地區發生破壞性地震後,領導小組應立即趕赴崗位,在上級統一組織指揮下,迅速組織本校搶險救災。
1、教室內人員:
要保持鎮定,切莫驚慌失措。聽到警報後由班主任或當班教師儘快組織學生迅速抱頭或頭頂書包就近躲避,身體採用臥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體儘量低,躲到桌底或牆角,以保護身體,避免被砸,不要靠近視窗,千萬不要跳樓和跳窗。
2、教室外人員:
在教室外的學生,應跑到空曠的地方,要用雙手放在頭上,防止被砸,要避開建築物和電線;在操場上的學生,感覺地震來臨時,要保持鎮靜站立在空曠地即可,不能亂跑,更不能再躲進建築物里。
3、就餐人員:
在餐廳就餐時,當感覺地震來臨時,近門人員可以跑到空曠場地,其餘人員儘可能蹲到餐桌椅邊或靠牆角蹲下,切勿站到餐廳中央。
4、就寢人員:
在宿舍就寢時如果發生地震,在感覺上下顛簸時,應馬上鑽到床底下,也可以蹲立在牆角邊,切忌鑽到衣櫥里或站在宿舍中央,也不要急著湧出宿舍樓,保持鎮靜心態,等待地面震動60秒後,有秩序快速沿樓梯疏散到幼稚園操場避震場所。出逃時要注意用枕頭等柔軟物頂在頭上。
為防止鑰匙打不開鎖現象,學校統一配置門鎖,並將鑰匙分配到每一位老師手中。
5、教師要按預先的分工,迅速到各自崗位檢查避震的情況,發現有採取不正當措施的,要及時糾正。
6、學生應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齊行動,把桌椅挪放得有利於避震;與外牆和窗戶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外牆倒塌或玻璃破碎時傷人;避開室內的懸掛物;留一定的通道,便於震時緊急撤離;把年小體弱或殘疾的學生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離的地方,時機一到馬上撤離。
7、為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林山水老師負責第一時間切斷電源、林玉王老師及在宿舍的老師負責關閉燃氣等。
緊急疏散應特別注意的事項
根據各班級所處位置,緊急疏散時候應做到:
1、學生就地緊急避震,再次聽到警報後,各班才能馬上按照幼稚園預先規定的緊急疏散路線快速有序的撤離。
2、撤離順序及線路:人員在樓梯分成兩路同時撤離,並按照幼稚園制定的疏散路線迅速轉移到預先考察好的緊急疏散避震場所。
3、嚴格強調必須按疏散線路迅速疏散, 不要爭先恐後,避免碰撞,擁擠,踩傷。
4、遇到災情,千萬不要跳樓。
5、教師負責指揮學生疏散,不得擅離崗位。
6、各層樓梯口、拐角處要有教師指揮。
7、疏散過程中,以雙手護頭或書包,書本護頭,以防被砸。
8、疏散途中要儘量避開建築物和電線。
9、各班學生到達安全區域後,要迅速按照分配的區域站立而後要蹲下,保護頭部。教師迅速組織人員清點人數,匯總後報總指揮部。
自救互救
疏散後,應立即組織人員進行震後的自救互救工作。開展以搶救人員為主要內容的現場救護工作,及時將受傷人員轉移並送至附近救護站搶救。應特別注意因地震倒塌的樓房導致被困和被埋壓的學生的救護。
災後處理:
1、災後園長應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本校情況,包括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
2、加強對重要設施設備、物品的救護和保護,加強校園值班值勤和巡邏,防止各類犯罪活動。
3、積極協助當地政府做好廣大師生的思想宣傳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穩定人心,迅速恢復正常秩序,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三、組織實施演練
根據地震應急預案編制應急演練方案,進行模擬實戰訓練。一方面可以促進師生熟悉預案,提高地震應急處置能力,另一方面又檢驗預案的可操作性。演練方案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演練的具體時間範圍;
2、演練參與的班級、人數和各班級的疏散撤離路線、撤離時間及各班級的具體負責人;
3、安全區域的確定及撤往安全區域的指示標誌;
4、確定各樓層、樓梯口、樓梯拐角處的具體負責人;
5、明確各樓層清查人員,防止有人滯留教室;
6、擬定各類突發事件的應對方案。如發生踩踏事故、次生災害等突發事件。
演練完成後,根據演練效果進行總結,找出不足,不斷地修訂完善預案,使預案更具可操作性。
2011年幼稚園地震應急預案範文拓展閱讀——應急預案寫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應急預案寫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般說來,應急預案的格式包括以下幾個項目:
一、應急預案標題
標題的寫法主要有三種:一是適用範圍+事由+文種,如《國家通信保障應急預案》、《××市特大洪澇災害救災應急預案》;二是期限+事由+文種,如《XX年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三是事由+文種,如《供電事故應急預案》。
此外,總體預案應當在標題中註明“總體”二字,如《××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需要限定該預案所涉及的突發公共事件級別的,多在標題中提示,如《國家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省特大自然災害救災應急預案》;試行性預案往往在標題這後標明“試行”等字樣,並外加圓括弧,如《化學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二、應急預案目錄
包括一、二級序數和小標題。總體預案以及其他條文較多的預案需要加目錄,顯示其基本輪廓,起到導讀的作用。
三、應急預案正文
基本內容
有下列幾項:
目的。即該預案的預期效果,大多起筆交代。寫法有兩種:一是用“為……,制定本預案”的句式;二是直接用一組動賓短語說明,如“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導和規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
工作原則。如以人為本,依法規範、職責明確,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結合、以塊為主,資源整合、信息共享,依*科學、反應及時、措施果斷,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公眾參與等。要切合實際、抓住要點。
編制依據。即制定該預案所根據的有關法律、法規、上級機關檔案、其他情況等。用“根據。有時將編制依據與目的合寫。
現狀。簡述有關突發公共事件的現狀與趨勢。如《××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預案》劃分了××市主要突發事件4大類13分類34種類型,概括了“以非自然因素為主,災害種類多、損失重、影響大、連發性強、處置難度大”等特點,並作出“大風及沙塵暴、濃霧、冰雪、強降雨和雷電等氣象災害仍將是××城市的主要自然災害。環境災害、地質災害、地震、信息災害、超大地下空間、超高層建築等特殊場所綜合事故、城市工業化災害與重大危險源、傳染病疫情等將是主要潛在災害”的預測。
適用範圍。指出適用於該預案的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如“本預案適用於處置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土石流、地面塌陷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地質災害”。
組織機構與職責。明確領導、指揮、日常工作的機構及其職責、許可權;以應急回響全過程為主線,多用圖表描述由主管部門、協作部門、參與單位構成的組織體系框架;明確與該區域內的外駐單位、軍隊、武警的應急聯動機制。
預測、預警。包括信息監測與報告、預警、預測預警支持系統、預警級別及發布等。其中,按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可分為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四級預警,並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
應急回響。包括分級回響、信息共享和處理、指揮與協調、新聞報導、應急結束等。其中,依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範圍,原則上可按一般、較大、重大、特別重大四級啟動相應預案。
後期處置。說明人員安置與補償、物資和勞務的徵用補償、災後重建、污染物收集、現場清理與處理等善後處置;明確社會救助的程式和要求;交代保險機構的職責和任務、事件調查承辦機構和審核程式。
保障措施。包括通信與信息、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裝備、應急隊伍、交通運輸、醫療衛生、治安、物資、經費、社會動員、技術等保障。要統籌安排、落到實處。
宣傳、培訓和演習。公布有關預案、報警電話等,廣泛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明確上崗前和常規性培訓的要求;交代演習的隊伍、內容、範圍、場所、頻次、組織、評估和總結等事項。
名詞術語、縮寫語和編碼的定義與說明。包括突發公共事件類別、等級以及對應的指標定義,統一信息技術、行動方案和相關術語等編碼標準。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目錄。即與該預案相配套的其他預案的目錄。
預案管理。明確預案修訂、完善、備案、評審與更新制度以及其他方式、方法和承辦機構。如“本預案由國家防總辦公室負責管理,並負責組織對預案進行評估。每5年對本預案評審一次,並視情況變化作出相應修改。各流域管理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根據本預案制定相關江河、地區和重點工程的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
監督檢查與獎懲。明確監督主體,對預案實施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明確獎懲方案,寫出獎懲的依據、主要規定。
制定與解釋。寫明制定與解釋該預案的機構全稱或者規範化簡稱,並標註聯繫人和電話。
實施時間。多在最後寫“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等。
上述內容在總體預案中大多載明,專項等預案則根據實際需要有所取捨。
應急預案主要寫法
有以下幾種:
分部式。它適用於條文較多的預案。全文分成幾個大部分,每個部分就是一個層次。第一部分是總則,概述目的、工作原則、編制依據、現狀、適用範圍等;中間各個部分是分則,具體說明有關方案;最後一個部分是附則,對名詞術語、縮寫語和編碼的定義與說明,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目錄,預案管理,監督檢查與獎懲,制定與解釋,實施時間等加以補充。在每個部分中,又逐級劃分,分層序數依次為“1.”、“1.1”、“1.1.1”等,其中一、二級序數後面多加小標題。國家預案、省級總體預案基本上採用此種寫法。
章條式。它適用於條文較多的預案。全文以章為序劃分層次,第一章是總則,中間各章是分則,最後一章是附則。各章內分若干條,而且每條之間連續編號,也就是所謂的“章斷條連”。條的序數可用“第一條”或者“–、”的形式編排,條下可以設款、項、目,款不編序數,項寫成“”,目寫成“1.”等。《陝西省防禦災害性洪水應急預案》即採取此種寫法,全文分11章,各章又分若干條、款、項、目。
條陳式。它適用於條文較少的預案。有兩種寫法:一是前言+條陳式。第一段為開頭,從第二段起分條表述。例如,《全國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預案》的第一段以“為及時、有效地預防、控制和撲滅高致病性禽流感,確保養殖業持續發展和人民健康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制定本預案”作前言,從第二段起分六條對“疫情報告”、“疫情確認”、“疫情分級”、“應急指揮系統和部門分工”、“控制措施”、“保障措施”作了說明。二是條陳貫底式。即從第一段起就列若干條,直至最後一段,而且多用公文的“一、”、“”、“1.”、“”四級序數,這種寫法在單位、重大活動等預案中普遍運用。
四、應急預案附錄
包括歸屬於該總體預案的各專項預案、其他與該預案相關的重要預案、相關機構和人員通訊錄等。預案如有附錄,在正文之後依次寫明。
五、應急預案具名
一般寫在正文的右下方。
六、應急預案日期
多寫在具名的右下方。
需要說明,有些預案的具名和日期寫在標題的正下方,也就是題注。此外,預案一般通過公文發布或印發,公文中已說明其制定機關和日期,因此有的預案不再單獨具名和寫日期。
編制預案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應當注意以下幾點:其一,求實。在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上級機關預案的前提下,根據該區域、該單位、該次活動的突發公共事件的特點,制定出切實有力的預案,確保遇事拿得出、用得上、行得通。其二,創新。要有勇於改革的意識,憑藉超前思維,注重內容開放,重視制度創新,尤其是在社會資源和力量整合利用等方面提出新辦法。其三,嚴密。在內容上,力求涵蓋全面、重點突出、關聯密切;在結構上,做到框架合理、項目齊全、銜接自然;在語言上,達到字端、詞穩、句妥。其四,循序。預案的編制有特定的程式,成立預案編制小組、風險分析與能力評估、草擬預案、預案的評審與發布、預案的實施等環環相扣,每個環節又各有特定的內容和要求。可以說,嚴格的程式是預案科學化、規範化的一個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