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鄧小平「共同富裕」論在縣域經濟中的具體實踐



「共同富裕」理論是鄧小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包括「先富後富」和「共同富裕」兩個方面,「先富後富」是手段,「共同富裕」是目的。在經濟工作中,「共同富裕」理論集中體現以下原則:一是適度傾斜的原則。鄧小平同志強調「先富後富」是一個客觀規律,承認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現在允許先富、鼓勵後富,逐步實現均衡轉變的過程上。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由於各種自然的、歷史的、社會的條件千差萬別,尤其在生產要素的差異性及要素配置上的差異性,使各地區、各產業、各人之間的發展客觀存在不平衡性。為獲得有限資源的最大使用效益,必須重點發展優勢區域、產業和個人,形成縣域經濟成長點,帶動全縣整體經濟的發展。二是統籌協調的原則。鄧小平認為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必須產生示範帶動力量,形成先進幫後進,先富帶動後富的良好發展局面。縣域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都有不同的優劣勢,隻是先進地區、產業和個人優勢表現得更明顯。然而在先富帶後富的過程中,這種優勢是互為補充的,在經濟發展中,應充分尊重市場機製自發作用的前提下,主動利用適當的政府幹預去調節差距,實現共同發展。三是動態開放的原則。鄧小平同志指出「共同富裕」是一個最終目標。這個目標是打破了貧窮的平均主義,在適當拉開差距的過程中,迅速推進社會的發展,積極尋求更高層次的公平,這是一種新的價值追求。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快先富帶動後富的進程,必須對系統外開放,加快發展。在當前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大好情勢下,把鄧小平「共同富裕」理論運用到縣域經濟的具體實踐中,將對縣域經濟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區域共贏,註重分工協作,跳出縣域發展經濟
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提倡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是為了激勵和帶動其他地區也富裕起來,並且先富起來的地區幫助落後的地區更好地發展。」作為我們欠發達的西部「後富」縣,應從單純地靠資源發展的觀念中解放出來,主動接受先富地區的輻射帶動。
找準區域分工  隨著市場經濟註重專業分工、聯合協作的趨勢,縣域經濟分工協作顯得越來越重要。縣域經濟隻有在周邊市縣中找準位置,經濟才會有大的發展。為此,必須從更大的範圍、更高的位置全面分析,使潛在資源優勢變化現實的資源優勢。南溪縣充分認識到宜賓建設長江上遊一級中心城市的有利時機,緊緊圍繞金沙江捲動開發,結合南溪地理位置和已初步形成的農業、教育、城建等優勢,做好產業配套和生活後勤保障,大力發展食品飲料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優勢製造業,構建綜合型的發展區域,形成新的產業支撐。
學習先進經驗。充分利用後發優勢,學習模仿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經驗和軌跡,在技術上與發達地區接軌,甚至後來居上,使縣域內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多引導或組織全縣相關部門和企業到沿海考察學習,在引導企業業主學習上狠下功夫、在提高學習針對性上狠下功夫、在學習成果轉化上狠下功夫,真正做到學而不厭、學有所獲、學有所成,以加快推進南溪的「三個轉變」。
不斷招商引資。註重引資、引技、引智、引管理並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拓展利用外資渠道,拓展引進的廣度和深度,壯大引進外資規模。抓住沿海和發達地區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等機遇,積極招商引資,大力吸收先進地區的產業、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
二、城鄉共融,放大互動效應,協調城鄉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和社會有了長足的發展,農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變,但農村生產力水準仍很低,農民生活水準提高不快,城鄉差距越拉越大。因此,應以「先富帶後富」的原則,實現城鄉互相融合,以城帶鄉,以鄉促城的互動發展,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進而實現全面小康。
積極推進農村城鎮化。大力加強城鎮建設,形成以縣城為龍頭,中心集鎮為骨架,一般鄉鎮為依託的城鎮網路。根據各地資源配置、產業結構及所處的區位,註重分工,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完善職能,大力發展特色城鎮。運用經營城市理念,建立起以個人投資為主,政府和企業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產業化、市場化投資體製。因地製宜,規模適度,註重實效,發展地方優勢產業,繁榮城鎮經濟。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堅持用工業化理念抓農業,從重視生產向更加重視市場、銷售和加工轉變。抓品牌,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檢驗檢測體系,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抓流通,積極扶持農村專合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建立暢通的農產品渠道。抓加工,緊緊圍繞農業主導產業,扶持、擴建、發展一批科技含量高、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形成一系列產業鏈。
形成城鄉要素流動機製。積極引導城市資本投資農業,使雄厚的資本、先進的技術強大的銷售網路與農村豐富的廉價勞動力得以有機結合。進一步完善民資投入的政策,鼓勵有實力的群體投資創業,興辦二產、三產,擴大縣域經濟總量。努力消除城鄉共融不合理機製、體製因素,逐步取消城鄉歧視政策,鼓勵農民進城安居、就業、創業,加快城鄉融合過程。
三、產業共強,發展特色產業,狠抓龍頭企業發展
發展縣域經濟,必須突出地方特色,走出「大而全」的模式,堅持資源開發與市場需求的統一,按照非均衡發展的原則,找準發展定位,突出重點,揚長避短,大力發展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積極培育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龍頭企業,從而促進整個縣域經濟的飛躍發展。
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根據區域分工和市場經濟的要求,按照比較成本原則,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從科技、人才、物資、資金等各個方面,加快發展本縣的優勢產業,培植起本縣的核心競爭力,通過主抓重點產業開發來帶動非重點產業發展,形成「一業興,百業旺」。南溪根據產業發展特點,必須堅定不移地在農業上突出優質無公害蔬菜、優質水果、南溪白鵝三大支柱,工業上突出輕工、化工兩大主導產業,不斷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縣域經濟上水準。
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培植龍頭企業既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價格競爭力,最大限度地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通過龍頭企業的技術、設備、管理、產品等優勢,帶動一大批中小企業,組織產品鏈和產業鏈,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發揮規模優勢和整體效應。南溪應鼓勵天藍公司跨越式發展,帶動南紅化工等企業不斷壯大,形成基礎化工產業集群;支持紅光化工醫葯公司等企業的擴能技改,發展壯大醫葯化工產業集群;扶持華徽等企業發展壯大,做大做強食品產業集群;引導南山公司等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大力拓展市場,實現機械產業集群的恢復性成長。
不斷形成品牌產品。縣域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最終要落實到產品上,隻有產品聯合會「名、優、特、新」的特色,符合市場需求,符合質量要求,才能在競爭中經受住考驗。要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做大「蜀源」白鵝、「庶人坊」豆腐幹、「沐春」蔬菜、「金竹」西瓜等品牌。
四、民眾共富,發揮示範帶動,不斷形成能人經濟
農民民眾因為觀念相對陳舊,思想較為保守,接受新事物總有一個過程,總要不斷地觀望。在帶動民眾致富奔小康的進程中,要尊重這一客觀事實,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積極培養開發更多能人,發揮示範作用,形成能人經濟,不斷增強縣域經濟活力。
轉移產業能人。事實表明,一大批外出務工的農民通過科學技術和現代觀念的武裝,正逐步成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民,成為帶動區域經濟成長的骨幹力量。要建立政府、部門、中介組織、企業、勞務市場「五位一體的」勞務輸出平台,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將「培訓、輸出、維權」三輪同步趨動,大力拓展勞動經濟空間。鞏固現有天原、五糧液等勞務市場,不斷開拓沿海及大中城市新的市場,穩定輸出規模,提高輸出質量。
激發創業能人。通過政策激勵和宣傳發動,激發國有、集體企業精經營、善於管理,並有一定資本積累的「實業型」能人、機關事業單位「下海型」能人,在地農民經紀人和種養大戶的投資創業激情興辦私營個體企業。進一步創造條件,鼓勵、吸引更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帶資金、項目、技術回鄉創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積極鼓勵各類農村人才創辦、領辦各類企業和從事種養殖業開發,使之成為農業產業化的中堅力量。
培養科技能人。逐步形成以職業學校為龍頭,鄉鎮為依託,協會企業為陣地,培訓活動為載體的多形式、多層次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通過教育培訓實現「富腦袋」與「富口袋」良性互動,不斷提高廣大農民學科技、奔市場、創新業的意識。通過教育培訓,在今後五年的時間內,達到全縣60%的農戶中至少有1名掌握1—2項實用技術。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鄧小平「共同富裕」論在縣域經濟中的具體實踐@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