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教育教學反思
篇一:幼稚園小班教學反思
我們班孩子在剛開始,感知圖形的顏色時候,他們還是區分的比較好的,可是在接下來感知形狀的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把形狀和顏色混在一起了,對於圖形的形狀搞不清了。
我們班的小朋友他們能夠分辨清楚圓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難一區分,後來我一一給他們講解,他們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許由於小班幼兒入園才兩個多月,一些行為習慣的訓練還沒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註意力容易轉移等特點,所以對於進行遊戲活動的材料產生了強烈
的好奇心,以至於有小朋友拿著操作材料在參加活動,影響了活動的效果,過後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慮不周,而至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隻是活動的設計上還得動一番腦筋,有待改進。
對於這次開展的教學活動,雖然有不經人意之處,但是經過這次活動前前後後摸索學習,讓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鍛煉才會更好的成長。
小班音樂活動「小老鼠上燈台」課後反思
小班幼兒生活經驗還不豐富,參與活動時的註意力很容易分散,遊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一種活動形式,符合小班幼兒好奇、好模仿、好動的特點;兒歌、歌曲《小老鼠上燈台》篇幅短小,精煉,容易被幼兒所接受,針對這些特點,我設計了這一音樂遊戲活動。通過幼兒自身的參與、表演,感受與同伴、老師一起玩的快樂。
小班幼兒意志還比較薄弱,如果活動過程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並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很難說服和強製他們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因此,我採用遊戲化的方法創設教學情景,貫穿活動的整個過程。
本次活動的目標有三:一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二隨音樂節奏做小老鼠爬上燈台、滾下來和躲進洞的動作。三體驗與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可以說本次活動目標的定位符合了《綱要》藝術領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則。同時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實際水準。從活動情況來看,孩子們都能達到目標要求。
「小老鼠上燈台」這個活動中,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活動環節。A:激發興趣。通過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來引出主題,激發幼兒的興趣。孩子們的註意力很快的被我吸引過來了。B:學念兒歌、學唱歌曲。通過播放flash讓孩子更加形象的感受兒歌、歌曲的節奏。動畫的出現使孩子們的興趣更濃了,他們很自然的跟著flash有節奏地學念兒歌,學唱歌曲,他們快樂的學著。當我要求孩子們跟著鋼琴學唱歌曲時,有幾個孩子大膽地提出讓我再開啟flash,他們更加喜歡跟著動畫來學唱。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們對動畫的喜歡程度。彈了一遍鋼琴後,我滿足他們的要求,再次播放flash。在這過程中孩子們都能用自然的聲音來演唱這首歌曲。C:引導幼兒學做動作。在這一過程中我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與老師的距離,教師一句親切的呼喚:「鼠寶寶們!我們一起來學做動作吧……」把幼兒帶入了寬松和諧的氣氛中去,幼兒很快進入角色。這一環節的展開,幼兒和老師都起到了熱身的效果。為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我引導幼兒討論用怎樣的動作來表現「小老鼠爬上燈台偷油吃、當聽到小貓叫聲嚇壞了和趕快躲到洞裏」的情形。我採用了讓個別幼兒上來做一做,集體跟著學一學,來完成目標。孩子們想出了各種肢體動作來表現歌曲內容。他們想到了把身邊的小椅子當作燈台,爬上去做偷油吃的動作,聽到貓叫做滾的動作,在這時候孩子們的想像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D:幼兒大膽跟老師一起遊戲。在遊戲中讓幼兒扮演小老鼠,在邊唱邊做中,反復的感受音樂旋律和歌詞,充分體驗著音樂遊戲帶給他們的快樂。遊戲中有的孩子躲到椅子背後、椅子旁,有的孩子則想到了躲進後面小桌子的底下,還有一個孩子躲到了鋼琴背後。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帶著孩子們進行表演,充分體現了活動的遊戲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點,孩子們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在輕松、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通過他們自己的「玩」、「動」、「學」,自然的跟著老師學習兒歌內容,並體驗與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使他們真正做到玩中樂,玩中學。
活動結束後,我總結了一下覺得flash的安排使用不是最恰當,有很多時候覺得flash使用反而所播了我的手腳,當孩子們遊戲的時候不應該使用flash,應該讓孩子們自己邊清唱邊做動作,讓孩子們的註意力轉移到遊戲當中,這就是我的引導不到位,沒掌握到關鍵的部分。但總的來說孩子們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興趣都很濃厚,我自己也在這個活動中有了很大的收獲。
主題教學反思
《甜甜的糖果》是托班本學期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的準備、實施及延伸活動中都根據本班幼兒的情況做了一些調整,對如何進行幼兒教師問題意識的建構做了一點嘗試。
一、疑惑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發現教材中的備課建議是讓所有的小朋友一起製作一個「糖果」。雖然,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但是考慮到我們托班的小朋友人比較小而且大多數小朋友都特別活躍,如果共同製作一個糖果的話,可能場面會比較混亂,對於我這個年輕教師來說,教學活動過程中掌控起來會比較困難;另外,托班的幼兒的合作意識還不是很強烈,讓所有的小朋友一起製作能達成合作的效果嗎?;第三,班裏有些孩子比較內向,有個別孩子又有點特殊,他們在全班總動員的過程中會被無意地忽略嗎?這是疑惑之一。疑惑之二:教學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裝飾糖果,教材中的備課建議是讓小朋友用顏料塗畫來裝飾。通過平時美術活動中對幼兒表現的觀察,我發現幼兒隻是將顏色一個接一個地亂塗亂畫,效果不好,而且以前也從事過多次這樣的活動,沒有新意、缺乏趣味。怎樣才能更有趣一些呢?針對以上兩點疑惑,我在翻閱了同類教案後,做了一些調整和改動。
二、實踐
有趣的教學內容和有效的教學方法都是在不斷的實踐、失敗、總結、再實踐的過程中慢慢產生的。我對《甜甜的糖果》這個教學活動進行了第二次的備課。首先把全體製作一個糖果改成了每個孩子都來製作一個糖果寶寶。老師事先製作一個漂亮的巨大的「糖果媽媽」,在活動的導入環節,創設一個情境:糖果媽媽說:謝謝老師給我做了這麽一件漂亮的衣服,可是我的糖果寶寶們還沒有衣服穿,怎麽辦呢?這時候老師就提出一個問題:糖果媽媽有許許多多的寶寶,老師一個人來不及做漂亮的衣服給他們,怎麽辦呢?這樣馬上就能引起小朋友對為糖果寶寶做衣服的興趣。裝飾糖果寶寶的環節,我一直在思考一個有趣方法來吸引孩子們的註意,引起他們的興趣。突然想到孩子們對我以前給他們變的一個魔術非常感興趣,他們始終還沒有弄明白為什麽白紙上會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出現。我能不能把這個運用到裝飾糖果寶寶的環節上呢?這樣也許更有意思。於是我每個小朋友發了一些小紙團,讓他們在糖果寶寶身上隨意地貼上,待會老師就會讓糖果寶寶的衣服變魔術!
就像在備課時所預想的,活動中孩子們興趣濃厚,都專註於自己的工作。課堂常規及活動流程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控。但是,由於孩子的年齡及動手能力的差異,在活動過程中,有的孩子能有快有好地完成操作內容,興趣仍然非常濃厚;有的孩子則動作緩慢,而且需要老師的幫助才能完成,這裏就出現了一個時間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對先完成的孩子提出了一個要求:你們可以去幫幫你邊上需要幫助的小朋友,也可以再到老師這裏來領取材料,繼續製作糖果寶寶。這樣一來,每一個孩子又都能繼續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這時問題又出現了,由於臨時調整了教學環節,活動持續的時間過長了。為了不影響下面的活動,我要求孩子們在貼完之後就把糖果寶寶放到老師這裏來,到遊戲時間我們一起來完成最後的變魔術環節。
區域活動是教學活動的延伸,也是教學活動有效的補充。孩子們對教學活動的熱情沒有因為活動的結束而褪減,因此,我便利用區域活動小組操作的優勢讓孩子們以組為單位,一組一組地完成最後一個「穿衣服」的環節。這樣既給老師的觀察提供了方便,同時也能及時地給予孩子必要的指導。《甜甜的糖果》這個教學活動完成了,在區域活動中我們也開設了「糖果屋」的遊戲,在區域內提供了更多的製作、裝飾糖果的材料,讓幼兒嘗試用其他方法來製作漂亮的糖果,孩子們都非常喜歡。
三、反思
在托班階段,影響教學活動開展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孩子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外界的幹擾、孩子的想法、教師的組織方式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一個教學活動的效果。這些都是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應該想到,但又不一定全都能想到的,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觀察能力、改動生成活動環節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不僅應該專註於「如何做」,還應該認真想想「為什麽要這樣做」。常常做到「有效的調整」和「務實的反思」,每一階段都對自己的反思進行整理,這樣會有助於我們歸納總結教學經驗,幫助我們更快地實現專業成長。
常規教育的反思
不難發現,現有的探討一般將常規教育看成是班級管理及教育的手段,較多關註其下面的積極意義。但在幼稚園中什麽樣的常規才算合理,什麽樣的常規真正有利於幼兒的發展,卻值得幼兒教師深思。
要去過幼稚園的人一定會看到許多老師在組織活動時整班幼兒整齊劃一的小手放在小腿上坐好;體育遊戲開始之前孩子們總是規規矩矩的站好聽老師講解遊戲玩法。老師總是誇獎××小朋友,在活動中聽指揮、不亂跑;也經常會批評××小朋友老是又跑又跳一點也不安寧。其實正常的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這是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從生理上講,孩子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樣安安靜靜地坐著。如果我們「強迫」他們規規矩矩,不跑不跳,他們的動作就得不到相應的發展,他們的性格也容易變得憂鬱、孤僻、缺乏和別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同時孩子也是在活動中通過和周圍事物的接觸來認識世界,如果我們總要求孩子老老實實地坐著,他們怎能去真正接觸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從而去認識周圍事物呢?同時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其身心健康的發展是需要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而有的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如發現幼兒有違反常規的行為便大聲喝斥,或當著全體幼兒批評、訓斥,使幼兒心理受到極大創傷,久而久之極易使幼兒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另外許多老師將常規視為幼稚園教育有效的條件,即認為常規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沒有了這個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證。於是她們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幼兒的常規培養上,使教師的工作重心開始傾斜。
一個幼兒違反了常規,教師就在全班幼兒面前花較長的時間來糾正,使別的孩子也不能進行活動;在進行活動區活動中,玩具沒收拾好,教師也要面對全體兒童花大量的時間指錯,並強調常規,最後使幼兒真正活動的時間所剩無幾。活動中常規的確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兒真正的紀律性與自製力來自他對活動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約束,一味強調常規與紀律,把它當作教育活動的前提條件,無異於本末倒置。值得指出的是在幼兒的常規教育中,孩子們往往得到的是「指示」,如小朋友吃飯不能說話,上課要坐好,平時要聽指揮等……孩子們總是在「我說你做」中建立起各項常規,老師的話成了孩子們心中的「聖旨」。孩子們也總是說「如果這樣老師會批評的。」難道我們想像中孩子遵守常規的理由就應該是老師會批評嗎?如果孩子們沒有老師的批評就可以做任意的一件事嗎?這顯然是不對的。孩子雖小,但與成人一樣同樣有自尊心。如果老師隻一味地用自己是「老師」這一角色的優越感去壓倒、管住孩子,從而使孩子形成一切聽從他人的習慣,而沒有主見與缺乏創新意識,這顯然與新時代所需的人才貭素是極不相稱的。
小班兒歌《手指謠》教學活動反思
上課時,我就跟孩子們說今天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的小手最能幹,這時我一邊敲小鈴鐺一邊說誰的小手最能幹,大家都說我的小手最能幹,這樣一說效果還真不錯都拍起了小手,註意力也集中了,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有的說我的小手能穿衣服,有的說我會做飛機,有的說我還會跳舞等等,都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我加重了語氣,你們知道嗎老師的手也很能幹,「看,我變了什麽」這個問題對孩子來說,是他們生活中經常會回答的問題,所以孩子的熱情很好,都很積極的回應老師。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來到老師這裏時,老師就加重語氣,使得孩子要關註接下來老師要問的問題中了。老師告訴孩子,她的手會變魔術的時候,孩子的興趣給吸引了。學念兒歌這一環節,並不是老師直接告訴小朋友內容,而是老師做動作,請小朋友自己根據理解把兒歌的內容編出來了。學會兒歌以後,孩子對手影遊戲還是很感興趣,教師馬上滿足孩子這一願望,請小朋友自己學做魔術師,邊玩邊說。教師就在旁邊適當的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仿編成完整的兒歌。
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有話願意說。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求比如讓小孩子圍成一個圈子,可以根據故事情節給幼兒提供一個輕松和諧的環境,讓他們自由暢想、表演,老師改變以往的身份以魔術師出現在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秘的聲音,時而用重重的聲音吸引著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沒有顧慮的邊做邊說,不怕說錯,隻要把自己喜歡的說出來就可以了。
教學反思-過生日
我班幼兒對過生日充滿了興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們就有說不完的話題,我就利用孩子這一特點,設計了這一活動。活動的目標是通過為丁越小朋友過生日,讓幼兒了解生日的意義,並通過該活動學習分享.我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以一份神秘的禮物引入活動,引起幼兒的好奇,再變出一個精美的生日蛋糕,將幼兒的興趣完全調動起來,活動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兒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對於發言積極、表現較好的幼兒,我會給予積極的肯定與贊賞,並會讓丁越小朋友親小朋友一下做為獎勵,鼓勵幼兒繼續努力。當秩序稍亂時,我會用和丁越小朋友說悄悄話的方式來吸引幼兒的註意,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情緒都很高。
本次活動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的,因此,活動時的秩序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偶爾幼兒也因為急於搶答問題而站起來,或在討論問題時聲音較大而略顯嘈雜,此時我會用輕聲和越越耳語的方式,吸引幼兒的註意力以達到安靜的效果,所以,整個活動進行地較為順利。
過生日是幼兒原本就十分喜歡的,再加上這次是幼兒第一次在幼稚園、也是第一次為其他小朋友過生日,所以,幼兒們對活動更加感興趣,都很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在互送禮物並祝生日快樂時,大部分幼兒都能夠主動大膽的與他人進行交流。個別較內向的幼兒在教師與其他同伴的鼓勵下也能勇敢的走過去。通過此活動,幼兒懂得了生日的意義,認識到自己長大了,並學會了關心同伴,與同伴分享食物和遊戲的快樂。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整個活動體現了教師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的教育方式,當幼兒的語言表達遇到困難時,對幼兒進行積極的引導和鼓勵,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學習與人分享。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小班音樂活動《合攏放開》
這是一首活潑富有童趣的歌曲,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幼兒在音樂中感知手的動作變化和與身體接觸,進一步了解身體的不同部位,從而產生愉快的情緒,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兒童最感舒適的音域內進行,速度為中速,,節奏平穩,節奏是音樂要素之一,這首歌曲正是運用了這樣的節奏來表現遊戲時的歡快的情緒,適合小班幼兒演唱。
對立學習音樂小朋友們都喜歡,不過遊戲他們就更喜歡了,學習起來也很容易掌握,那我們大家一起先來做一個幼兒聽有節奏的口令,用手指做合攏、放開的動作。反復做幾次,交換順序。讓幼兒知道合攏就是兩手合在一起,放開就是把手分開放在兩邊,孩子們的註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現得很積極興奮,想知道老師到底會發出什麽樣的口令。在老師發出口令後,寶寶們馬上做了起來。有的寶寶還會跟著老師說合攏放開。遊戲是小班幼兒的最愛,它在幼兒學習中起著重要的動力作用。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則不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幼兒體驗在集體活動中的樂趣。這一環節中,運用遊戲的方式直接進入教學內容。接著老師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在說說、做做中理解歌曲的內容,著個環節的分段教學法加深了幼兒對歌曲的印象,讓幼兒熟悉了歌詞,為後面的學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鋪墊。帶領幼兒邊唱歌曲邊做相應的動作。在表演歌曲中,老師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表現歌曲的歡快情緒,同時也提供給幼兒自我表現的機會。通過表演演唱使聽眾感受音樂的藝術形象,產生聯想和想像,進而達到審美的目的。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通過運用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並在表演中能有意識的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稚園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是人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在這個活動中,我遵循了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動動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本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遊戲,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有趣的線條
活動前的反思:
選擇這個活動一是來源於孩子,從上學期開始我們在點心和午餐後讓孩子玩挑花繩,時間長了有些孩子不在挑而是將繩子拋接和甩動。我發現繩子在下落中自然而然形成圖案。可能孩子隻是覺得好玩,我卻得到啓發何不用其來開展活動呢?既然選擇這個開展活動,我就自己來玩線,發現挑花繩的線條比較硬,甩動時不容易形成圖案,還有不安全的因素。於是我用毛線來嘗試,比線繩更容易形成多變的圖案。於是我藉助於小小的毛線,設計了本次活動《有趣的線條》。
我觀察和分析了孩子的具體情況,他們的語言發展教好,但是能運用描述性詞語的不多,單一的思維和從他的模式頻率教高。所以在開始部分就引導孩子通過轉動線條圖,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想像。目標也定位在「對線條圖展開想像,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想像能力」上。
第一次活動後的調整:
第一次的活動中開始的圖片我是提供了兩張,一張是高低差異很大的線條圖,另一張是比較平直的曲線圖。在請孩子觀察時,小朋友將兩張圖混在一起講述,特別是轉動後將的老師也不明白是哪一張。對於還的思考和想像有障礙,這兩張的作用是一樣的,隻是形式上有點區別。為讓孩子思考的點更明顯,講述的內容更集中,我就把另一張取消了,隻提供一張線條圖。在第二次活動中我覺得這樣的改動是明智的,小朋友講述和思考的點集中了,更容易發散思維,從多角度思考。
本次活動後的反思:
為孩子提供的材料「毛線」是孩子熟悉的,而且操作性強,所以幼兒在的活動中的興趣始終是很高的,他們能積極投入甩繩、觀察、講述和從不同的方位來觀思考和想像。這是對我對孩子的能力和興趣的充分了解,同時在每次活動中都給予了孩子明確的操作要求,讓他們明白要做些什麽。在活動中提供的氛圍是寬松的,孩子可以隨意地找地方,或是坐、或是站、或是爬著,我沒有製止,也沒有用理想的標準來要求孩子,這讓孩子就有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這樣孩子無拘無束那麽就更能激發孩子講的的意願。在每次孩子操作中我給與孩子的時間也是足夠,尤其是在最後一個環節創編小故事中,滿足了幼兒講述的需要。整個活動都是幼兒的自主活動,既動手又動腦,孩子們玩得高興,說得積極,全體幼兒都能在主動的活動中獲得發展。
另一個原因是運了的現代技術的手段,將不能保留的線條圖用照片的形式拍下來進行儲存,並讓孩子有了更多觀察和相互交流的機會。在電腦上這些圖還可以轉動,也是發展孩子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想像。這激發了孩子觀察和想像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投入到活動之中。
對這個活動的一些思考:
1、由於毛線是在地板上操作的所以在拍攝照片時有反光,一些深色毛線形成的線條圖孩子觀看不清晰,如果為每個孩子提供一張白紙那麽問題就能得到解決了。
2、孩子在操作中教師應該提出讓孩子相互講述,或是讓小朋友拿了毛線到客人老師那裏甩動和講述,不進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也可以讓孩子有一個傾聽的對象,滿足他們講述的願望。
3、在第一個環節中我原來的提問是第一次隻要孩子說出「像什麽?」然後在此基礎上運用描述性的語言來說什麽樣的XX,可在活動中孩子的講述沖已經大部分的在運用描述性的語言了,於是我就省略了這一環節即使調整了計畫。這也是我對孩子能力的估計不足,小看了我們的孩子。這也再次提醒我孩子能力的差異很大,對於不同的孩子運用的教學方法也應該是不同的。
4、在活動中孩子中出現了相互合作的意願,我及時給予了肯定,如果在集體中的及時推廣就更佳。這也為我今後深入開展此活動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可以讓孩子來嘗試雙人、多人合作甩線條圖進行講述活動。
本次活動雖然結束了,可是這樣的活動還將繼續開展,如用毛線來製作、用毛線來繪畫、用毛線運動等等。這些我將把毛線提供在區域活動中繼續讓孩子來探索,根據需要再組織相應的活動。
篇二:教學反思:《好玩的手帕》
「手帕就像一塊大大的魔術布,能在老師的巧手編織下變成一個個神奇的小動物,小玩具。」,這是一節社會領域的學科《好玩的手帕》,開展這個活動,我本來是要達到這樣的目標:1.嘗試各種方式玩手帕;2.欣賞手帕上不同的圖案與色彩。
這節教學活動的重點在於:讓幼兒觀察手帕上的圖案,培養幼兒善於觀察的能力,自己動手來玩一玩小手帕。於是我依據綱要中的內容設計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第一環節談話引入,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題,了解小手帕有很多玩法,激發幼兒的興趣。第二環節觀察手帕上好看的圖案。第三環節請幼兒自己玩一玩小手帕,並對其作品進行評價。
當我在走進活動室,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從孩子身上看到了這樣的現象:教室在講解手帕圖案時,有部分幼兒分心。我還從孩子們的操作中,觀察到了學習上的這種現象:不能較好地自行玩手帕,並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講解,由於教師的示範玩手帕,局限了部分幼兒的創造力。
這些現象讓我知道了原來的教學設計的不足之處,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是被引導的。因此,我覺得原來的教學設計可以這樣調整:1.講解手帕圖案時,時間可以縮短;2.多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完玩手帕。
經過我的反思,相信再次進行類似操作活動時能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創作力,讓幼兒養成自己動手的好習慣並學會用語言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簡單的介紹。
篇三:幼稚園大班教育反思
區角活動時,兩個幼兒為了一個玩具爭了起來,範文之教學反思:幼稚園大班教育反思。由於活動時間臨近結束,我沒有出面幹涉。在講評時,我把剛才看到的一幕告訴了全班小朋友,並組織幼兒討論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怎麽辦 幼兒反應積極,都舉起小手。然而,他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我謙讓,讓別人先玩。雖然我進行了引導,但仍沒有幼兒講出別的辦法。我詫異:這是他們真實的想法嗎 要知道,他們還隻是五六歲的孩子!當我再次審視孩子們時,發現那一雙雙本應天真無邪的眼睛中流露出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順從。無可否認,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它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假如我們的教育隻能使孩子違心的謙讓,那它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我決定展開主題活動,讓幼兒想出更好的辦法,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傷害別人。在我的啓發下,幼兒提出,可兩個人一起玩、輪流玩,也可用交換、競賽等方法確定玩者。我鼓勵幼兒大膽地把這些經驗運用於實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張釗想用趙-岩手裏的水彩筆,就拿了自己的書去跟他交換。趙-岩當時正畫得起勁,沒有答應。張釗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書一頁頁翻給趙-岩看,還不停地介紹自己的書怎麽有意思。終於,趙-岩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換。
看著滿心歡喜的兩張小臉,我忽然覺得,教育不就是培養一種生活智慧嗎 當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智慧輕松自如的面對生活時,他們肯定會更快樂、更自信。我想,這也是教育對多元化世界的一種應答。
區域活動時,小朋友們邊建構邊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偉小朋友突然抬起頭,好奇地問:「老師,『節約』是什麽 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約會 」接近學期尾聲,我也發現小朋友們似乎成熟了許多,對男女性別特別敏感,常常發現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親一下臉,特別是王志偉小朋友,也許是家長不太管的原故,也許是言情電視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總是抱住幾個漂亮的小女孩時不時地親一下,所以他竟會把「節約」當成是男人和女人約會,教學反思《幼稚園大班教育反思》。這是一個很好的隨即教育機會,活動結束後,我就讓孩子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寫了兩個字「節約」,我問:「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字寶寶嗎 」大家齊聲說:「知道,是節約。」我又問:「節約是什麽意思呢 」這下象開啟了話匣子,有的說:「節約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說:「節約用電,就是要隨手關燈、關電器。」又有的說:「節約用紙,就是不要浪費白白的紙,也就保護大樹了,因為紙是用大樹做的。」我又問:「那又為什麽要節約用水、用電、用紙呢 」這時馬昕宇臉上非常嚴肅地說:「昨天,我在電視裏看見,有一個地方沒有草地、大樹,不下雨,好久沒有水了,大家快要幹死了,他們就派了五個人去尋找水,結果四個人幹死餓死了四個人,回來了一個人,而且也沒有找到水,幸虧科學家來到那裏考察後,用一架大機器鑽開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點水,後來他們每天用水非常節約,一個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這個故事一講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周棱說:「剛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龍頭,浪費了很多水。」周之惠說:「趙玲今天畫畫用了六張紙,每張紙上都畫了幾筆。」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小朋友把平時看到的不節約的行為都一一例舉,說著說著,小朋友們還意識到時間也應該節約,節約時間會學到更多本領。
可是當孩子們分散活動時,王志偉又輕輕地跟我說:「老師,媽媽就是跟爸爸說---你再這樣下去,你就去『節約』吧。」我聽了馬上意識到剛才理解錯了,王志偉媽媽指的是「節育」而不是「節約」。這該怎樣給孩子解釋呢 我隨手拿起一本《袋鼠媽媽的故事》書,跟孩子說:「你看袋鼠媽媽的袋子裏裝了幾隻小袋鼠呀 」「一隻。」「對呀,多生了寶寶媽媽的袋子就裝不下了,你媽媽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顧你們,他們也感覺很累了,所以媽媽認為生孩子也要節約,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嗎 」王志偉歪著小腦袋想了一會兒,點點頭說:「老師,我懂了。」雖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這個難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會清楚的。
評析與反思:
1、創設環境,激發思維。幼兒思維的活躍程度有賴於所處的環境狀態,孩子在輕松狀態下思維的空間會很大,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也顯得很自然。以上案例就說明了這一點,王志偉小朋友平時比較內向,而他提出的問題也許困擾了他一段時間,當教師在與幼兒一起愉快建構時,他的心理處於放鬆狀態,所以提出問題顯得很自然,而幼兒在討論問題時思維是非常活躍的,他們會聯想到平時所獲得的信息、觀察到的情景和所看到的電視新聞。因此教師要註意創設寬松、自然的活動環境,同時也要敏銳地觀察孩子的註意點和感興趣的話題。良好教育環境的設計應發揮多層面的教育功能。
篇四:幼稚園教學反思調研
學會反思是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貭素,也是教師不斷成長的階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的能力和技巧,不斷深化幼稚園對教學反思的認識,使教師具有反思的意識,並使反思成為教師的一種自覺行為,我對本市幼兒教師的教學反思活動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對我市幼兒教師教學反思活動的總結回顧:
近年來,教學反思活動在各個單位的教育實踐中得到廣泛開展,它逐漸成為提高教師貭素,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正是認識到了反思教學的重要,我們幼稚園圍繞教學反思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組織教育筆記評比交流、組織參加鄭州市反思教學研討會、組織全市幼兒教師教學反思課件培訓及評比活動。下面就歷次活動的情況進行回顧總結如下:
組織教育筆記評比交流活動。
為了使幼兒教師及時總結一日活動各環節中的經驗教訓,使好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得以推廣交流,避免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走彎路,我們於2003年11月28日進行了幼兒教師教育筆記評比交流活動。本次活動突出的優點是:①書寫認真,字型工整,幹凈整齊,能夠完成10篇教育筆記的任務。②大部分的內容都有恰當的小標題。結尾部分有教師的感想或對此事的看法。對整個事情做反思回顧。如一個教師所寫: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偏愛與博愛》一篇中寫道:過分偏愛一個孩子,你就會失去所有的孩子。又如:小飛的"闖禍"並不是他的初衷,他隻是想用自己的雙手嘗試著解決一點問題,"破壞"也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隻是想用自己的頭腦探求一點道理。用愛心去溫暖他,用耐心去傾聽他,用恆心去等待他。當孩子與老師發生沖突時,教師放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與幼兒對峙也是愚蠢的,隻有了解並掌握了幼兒對抗的原因與特點,方可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很慶幸,自己做了一會"懶"老師,沒有"辛辛苦苦"地剝奪了孩子們發展的機會。 ③教師能夠把一日生活中的小事,用一雙慧眼發現生活中的每一個閃光點,每一個細節。用一顆火熱的愛心去溫暖孩子的心田。如:有寫整理積木的、有寫接待孩子的、有寫玩玩具的,有寫幼兒就餐情況的等。範圍較廣。真正做到了涵蓋了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④教師製作了與文章內容一致的插圖、配畫、剪畫、點綴。如幼兒喝水的、做遊戲的、操作材料的等,這是教師愛美、欣賞美、展示美的一種方式,但也有個別的教師構圖太花、太雜亂,整幅圖都配有圖案背景,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影響了筆記本身的內容。顯得喧賓奪主、畫蛇添足。失去了筆記本身的意義。⑤教師能夠結合日常生活,寫出記實性強的內容。如:與天氣有關的內容,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大雪紛飛與幼兒的體育鍛煉身心健康;秋天裏幼稚園落下的片片樹葉組織孩子在園裏撿落葉,毛毛蟲子從樹上落下來,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的情景;教師對教研員聽課的感受;學習周弘老師賞識教育的感受;下雨時教師帶領幼兒在園裏看雨的情景……⑥能製作與教育筆記內容相一致的課件。如:引導幼兒進行科學研究觀察的課件,錄製孩子們玩瓶子、玩鐵器、玩紙杯等的情景。
本次活動存在的不足:①有錯別字的現象:圓長、話伴、敢快、事得其反、快了、蜂蛹而來等,也有的句子不通順、詞不達意。如:教學實踐證明,不是教師就能進步,而是學生真正學會才能發展。②有抄襲現象:教師姓名和筆記本上的不一樣;摘抄大量的理論:在教學中要把外因與內因釐清,誘是外因,思是內因,變教為誘變學為思,促進發展。
我們班孩子在剛開始,感知圖形的顏色時候,他們還是區分的比較好的,可是在接下來感知形狀的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把形狀和顏色混在一起了,對於圖形的形狀搞不清了。
我們班的小朋友他們能夠分辨清楚圓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難一區分,後來我一一給他們講解,他們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許由於小班幼兒入園才兩個多月,一些行為習慣的訓練還沒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註意力容易轉移等特點,所以對於進行遊戲活動的材料產生了強烈
的好奇心,以至於有小朋友拿著操作材料在參加活動,影響了活動的效果,過後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慮不周,而至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隻是活動的設計上還得動一番腦筋,有待改進。
對於這次開展的教學活動,雖然有不經人意之處,但是經過這次活動前前後後摸索學習,讓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鍛煉才會更好的成長。
小班音樂活動「小老鼠上燈台」課後反思
小班幼兒生活經驗還不豐富,參與活動時的註意力很容易分散,遊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一種活動形式,符合小班幼兒好奇、好模仿、好動的特點;兒歌、歌曲《小老鼠上燈台》篇幅短小,精煉,容易被幼兒所接受,針對這些特點,我設計了這一音樂遊戲活動。通過幼兒自身的參與、表演,感受與同伴、老師一起玩的快樂。
小班幼兒意志還比較薄弱,如果活動過程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並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很難說服和強製他們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因此,我採用遊戲化的方法創設教學情景,貫穿活動的整個過程。
本次活動的目標有三:一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二隨音樂節奏做小老鼠爬上燈台、滾下來和躲進洞的動作。三體驗與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可以說本次活動目標的定位符合了《綱要》藝術領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則。同時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實際水準。從活動情況來看,孩子們都能達到目標要求。
「小老鼠上燈台」這個活動中,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活動環節。A:激發興趣。通過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來引出主題,激發幼兒的興趣。孩子們的註意力很快的被我吸引過來了。B:學念兒歌、學唱歌曲。通過播放flash讓孩子更加形象的感受兒歌、歌曲的節奏。動畫的出現使孩子們的興趣更濃了,他們很自然的跟著flash有節奏地學念兒歌,學唱歌曲,他們快樂的學著。當我要求孩子們跟著鋼琴學唱歌曲時,有幾個孩子大膽地提出讓我再開啟flash,他們更加喜歡跟著動畫來學唱。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們對動畫的喜歡程度。彈了一遍鋼琴後,我滿足他們的要求,再次播放flash。在這過程中孩子們都能用自然的聲音來演唱這首歌曲。C:引導幼兒學做動作。在這一過程中我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與老師的距離,教師一句親切的呼喚:「鼠寶寶們!我們一起來學做動作吧……」把幼兒帶入了寬松和諧的氣氛中去,幼兒很快進入角色。這一環節的展開,幼兒和老師都起到了熱身的效果。為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我引導幼兒討論用怎樣的動作來表現「小老鼠爬上燈台偷油吃、當聽到小貓叫聲嚇壞了和趕快躲到洞裏」的情形。我採用了讓個別幼兒上來做一做,集體跟著學一學,來完成目標。孩子們想出了各種肢體動作來表現歌曲內容。他們想到了把身邊的小椅子當作燈台,爬上去做偷油吃的動作,聽到貓叫做滾的動作,在這時候孩子們的想像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D:幼兒大膽跟老師一起遊戲。在遊戲中讓幼兒扮演小老鼠,在邊唱邊做中,反復的感受音樂旋律和歌詞,充分體驗著音樂遊戲帶給他們的快樂。遊戲中有的孩子躲到椅子背後、椅子旁,有的孩子則想到了躲進後面小桌子的底下,還有一個孩子躲到了鋼琴背後。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帶著孩子們進行表演,充分體現了活動的遊戲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點,孩子們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在輕松、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通過他們自己的「玩」、「動」、「學」,自然的跟著老師學習兒歌內容,並體驗與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使他們真正做到玩中樂,玩中學。
活動結束後,我總結了一下覺得flash的安排使用不是最恰當,有很多時候覺得flash使用反而所播了我的手腳,當孩子們遊戲的時候不應該使用flash,應該讓孩子們自己邊清唱邊做動作,讓孩子們的註意力轉移到遊戲當中,這就是我的引導不到位,沒掌握到關鍵的部分。但總的來說孩子們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興趣都很濃厚,我自己也在這個活動中有了很大的收獲。
主題教學反思
《甜甜的糖果》是托班本學期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的準備、實施及延伸活動中都根據本班幼兒的情況做了一些調整,對如何進行幼兒教師問題意識的建構做了一點嘗試。
一、疑惑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發現教材中的備課建議是讓所有的小朋友一起製作一個「糖果」。雖然,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但是考慮到我們托班的小朋友人比較小而且大多數小朋友都特別活躍,如果共同製作一個糖果的話,可能場面會比較混亂,對於我這個年輕教師來說,教學活動過程中掌控起來會比較困難;另外,托班的幼兒的合作意識還不是很強烈,讓所有的小朋友一起製作能達成合作的效果嗎?;第三,班裏有些孩子比較內向,有個別孩子又有點特殊,他們在全班總動員的過程中會被無意地忽略嗎?這是疑惑之一。疑惑之二:教學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裝飾糖果,教材中的備課建議是讓小朋友用顏料塗畫來裝飾。通過平時美術活動中對幼兒表現的觀察,我發現幼兒隻是將顏色一個接一個地亂塗亂畫,效果不好,而且以前也從事過多次這樣的活動,沒有新意、缺乏趣味。怎樣才能更有趣一些呢?針對以上兩點疑惑,我在翻閱了同類教案後,做了一些調整和改動。
二、實踐
有趣的教學內容和有效的教學方法都是在不斷的實踐、失敗、總結、再實踐的過程中慢慢產生的。我對《甜甜的糖果》這個教學活動進行了第二次的備課。首先把全體製作一個糖果改成了每個孩子都來製作一個糖果寶寶。老師事先製作一個漂亮的巨大的「糖果媽媽」,在活動的導入環節,創設一個情境:糖果媽媽說:謝謝老師給我做了這麽一件漂亮的衣服,可是我的糖果寶寶們還沒有衣服穿,怎麽辦呢?這時候老師就提出一個問題:糖果媽媽有許許多多的寶寶,老師一個人來不及做漂亮的衣服給他們,怎麽辦呢?這樣馬上就能引起小朋友對為糖果寶寶做衣服的興趣。裝飾糖果寶寶的環節,我一直在思考一個有趣方法來吸引孩子們的註意,引起他們的興趣。突然想到孩子們對我以前給他們變的一個魔術非常感興趣,他們始終還沒有弄明白為什麽白紙上會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出現。我能不能把這個運用到裝飾糖果寶寶的環節上呢?這樣也許更有意思。於是我每個小朋友發了一些小紙團,讓他們在糖果寶寶身上隨意地貼上,待會老師就會讓糖果寶寶的衣服變魔術!
就像在備課時所預想的,活動中孩子們興趣濃厚,都專註於自己的工作。課堂常規及活動流程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控。但是,由於孩子的年齡及動手能力的差異,在活動過程中,有的孩子能有快有好地完成操作內容,興趣仍然非常濃厚;有的孩子則動作緩慢,而且需要老師的幫助才能完成,這裏就出現了一個時間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對先完成的孩子提出了一個要求:你們可以去幫幫你邊上需要幫助的小朋友,也可以再到老師這裏來領取材料,繼續製作糖果寶寶。這樣一來,每一個孩子又都能繼續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這時問題又出現了,由於臨時調整了教學環節,活動持續的時間過長了。為了不影響下面的活動,我要求孩子們在貼完之後就把糖果寶寶放到老師這裏來,到遊戲時間我們一起來完成最後的變魔術環節。
區域活動是教學活動的延伸,也是教學活動有效的補充。孩子們對教學活動的熱情沒有因為活動的結束而褪減,因此,我便利用區域活動小組操作的優勢讓孩子們以組為單位,一組一組地完成最後一個「穿衣服」的環節。這樣既給老師的觀察提供了方便,同時也能及時地給予孩子必要的指導。《甜甜的糖果》這個教學活動完成了,在區域活動中我們也開設了「糖果屋」的遊戲,在區域內提供了更多的製作、裝飾糖果的材料,讓幼兒嘗試用其他方法來製作漂亮的糖果,孩子們都非常喜歡。
三、反思
在托班階段,影響教學活動開展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孩子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外界的幹擾、孩子的想法、教師的組織方式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一個教學活動的效果。這些都是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應該想到,但又不一定全都能想到的,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觀察能力、改動生成活動環節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不僅應該專註於「如何做」,還應該認真想想「為什麽要這樣做」。常常做到「有效的調整」和「務實的反思」,每一階段都對自己的反思進行整理,這樣會有助於我們歸納總結教學經驗,幫助我們更快地實現專業成長。
常規教育的反思
不難發現,現有的探討一般將常規教育看成是班級管理及教育的手段,較多關註其下面的積極意義。但在幼稚園中什麽樣的常規才算合理,什麽樣的常規真正有利於幼兒的發展,卻值得幼兒教師深思。
要去過幼稚園的人一定會看到許多老師在組織活動時整班幼兒整齊劃一的小手放在小腿上坐好;體育遊戲開始之前孩子們總是規規矩矩的站好聽老師講解遊戲玩法。老師總是誇獎××小朋友,在活動中聽指揮、不亂跑;也經常會批評××小朋友老是又跑又跳一點也不安寧。其實正常的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這是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從生理上講,孩子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樣安安靜靜地坐著。如果我們「強迫」他們規規矩矩,不跑不跳,他們的動作就得不到相應的發展,他們的性格也容易變得憂鬱、孤僻、缺乏和別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同時孩子也是在活動中通過和周圍事物的接觸來認識世界,如果我們總要求孩子老老實實地坐著,他們怎能去真正接觸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從而去認識周圍事物呢?同時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其身心健康的發展是需要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而有的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如發現幼兒有違反常規的行為便大聲喝斥,或當著全體幼兒批評、訓斥,使幼兒心理受到極大創傷,久而久之極易使幼兒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另外許多老師將常規視為幼稚園教育有效的條件,即認為常規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沒有了這個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證。於是她們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幼兒的常規培養上,使教師的工作重心開始傾斜。
一個幼兒違反了常規,教師就在全班幼兒面前花較長的時間來糾正,使別的孩子也不能進行活動;在進行活動區活動中,玩具沒收拾好,教師也要面對全體兒童花大量的時間指錯,並強調常規,最後使幼兒真正活動的時間所剩無幾。活動中常規的確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兒真正的紀律性與自製力來自他對活動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約束,一味強調常規與紀律,把它當作教育活動的前提條件,無異於本末倒置。值得指出的是在幼兒的常規教育中,孩子們往往得到的是「指示」,如小朋友吃飯不能說話,上課要坐好,平時要聽指揮等……孩子們總是在「我說你做」中建立起各項常規,老師的話成了孩子們心中的「聖旨」。孩子們也總是說「如果這樣老師會批評的。」難道我們想像中孩子遵守常規的理由就應該是老師會批評嗎?如果孩子們沒有老師的批評就可以做任意的一件事嗎?這顯然是不對的。孩子雖小,但與成人一樣同樣有自尊心。如果老師隻一味地用自己是「老師」這一角色的優越感去壓倒、管住孩子,從而使孩子形成一切聽從他人的習慣,而沒有主見與缺乏創新意識,這顯然與新時代所需的人才貭素是極不相稱的。
小班兒歌《手指謠》教學活動反思
上課時,我就跟孩子們說今天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的小手最能幹,這時我一邊敲小鈴鐺一邊說誰的小手最能幹,大家都說我的小手最能幹,這樣一說效果還真不錯都拍起了小手,註意力也集中了,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有的說我的小手能穿衣服,有的說我會做飛機,有的說我還會跳舞等等,都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我加重了語氣,你們知道嗎老師的手也很能幹,「看,我變了什麽」這個問題對孩子來說,是他們生活中經常會回答的問題,所以孩子的熱情很好,都很積極的回應老師。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來到老師這裏時,老師就加重語氣,使得孩子要關註接下來老師要問的問題中了。老師告訴孩子,她的手會變魔術的時候,孩子的興趣給吸引了。學念兒歌這一環節,並不是老師直接告訴小朋友內容,而是老師做動作,請小朋友自己根據理解把兒歌的內容編出來了。學會兒歌以後,孩子對手影遊戲還是很感興趣,教師馬上滿足孩子這一願望,請小朋友自己學做魔術師,邊玩邊說。教師就在旁邊適當的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仿編成完整的兒歌。
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有話願意說。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求比如讓小孩子圍成一個圈子,可以根據故事情節給幼兒提供一個輕松和諧的環境,讓他們自由暢想、表演,老師改變以往的身份以魔術師出現在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秘的聲音,時而用重重的聲音吸引著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沒有顧慮的邊做邊說,不怕說錯,隻要把自己喜歡的說出來就可以了。
教學反思-過生日
我班幼兒對過生日充滿了興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們就有說不完的話題,我就利用孩子這一特點,設計了這一活動。活動的目標是通過為丁越小朋友過生日,讓幼兒了解生日的意義,並通過該活動學習分享.我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以一份神秘的禮物引入活動,引起幼兒的好奇,再變出一個精美的生日蛋糕,將幼兒的興趣完全調動起來,活動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兒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對於發言積極、表現較好的幼兒,我會給予積極的肯定與贊賞,並會讓丁越小朋友親小朋友一下做為獎勵,鼓勵幼兒繼續努力。當秩序稍亂時,我會用和丁越小朋友說悄悄話的方式來吸引幼兒的註意,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情緒都很高。
本次活動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的,因此,活動時的秩序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偶爾幼兒也因為急於搶答問題而站起來,或在討論問題時聲音較大而略顯嘈雜,此時我會用輕聲和越越耳語的方式,吸引幼兒的註意力以達到安靜的效果,所以,整個活動進行地較為順利。
過生日是幼兒原本就十分喜歡的,再加上這次是幼兒第一次在幼稚園、也是第一次為其他小朋友過生日,所以,幼兒們對活動更加感興趣,都很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在互送禮物並祝生日快樂時,大部分幼兒都能夠主動大膽的與他人進行交流。個別較內向的幼兒在教師與其他同伴的鼓勵下也能勇敢的走過去。通過此活動,幼兒懂得了生日的意義,認識到自己長大了,並學會了關心同伴,與同伴分享食物和遊戲的快樂。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整個活動體現了教師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的教育方式,當幼兒的語言表達遇到困難時,對幼兒進行積極的引導和鼓勵,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學習與人分享。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小班音樂活動《合攏放開》
這是一首活潑富有童趣的歌曲,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幼兒在音樂中感知手的動作變化和與身體接觸,進一步了解身體的不同部位,從而產生愉快的情緒,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兒童最感舒適的音域內進行,速度為中速,,節奏平穩,節奏是音樂要素之一,這首歌曲正是運用了這樣的節奏來表現遊戲時的歡快的情緒,適合小班幼兒演唱。
對立學習音樂小朋友們都喜歡,不過遊戲他們就更喜歡了,學習起來也很容易掌握,那我們大家一起先來做一個幼兒聽有節奏的口令,用手指做合攏、放開的動作。反復做幾次,交換順序。讓幼兒知道合攏就是兩手合在一起,放開就是把手分開放在兩邊,孩子們的註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現得很積極興奮,想知道老師到底會發出什麽樣的口令。在老師發出口令後,寶寶們馬上做了起來。有的寶寶還會跟著老師說合攏放開。遊戲是小班幼兒的最愛,它在幼兒學習中起著重要的動力作用。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則不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幼兒體驗在集體活動中的樂趣。這一環節中,運用遊戲的方式直接進入教學內容。接著老師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在說說、做做中理解歌曲的內容,著個環節的分段教學法加深了幼兒對歌曲的印象,讓幼兒熟悉了歌詞,為後面的學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鋪墊。帶領幼兒邊唱歌曲邊做相應的動作。在表演歌曲中,老師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表現歌曲的歡快情緒,同時也提供給幼兒自我表現的機會。通過表演演唱使聽眾感受音樂的藝術形象,產生聯想和想像,進而達到審美的目的。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通過運用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並在表演中能有意識的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稚園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是人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在這個活動中,我遵循了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動動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本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遊戲,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有趣的線條
活動前的反思:
選擇這個活動一是來源於孩子,從上學期開始我們在點心和午餐後讓孩子玩挑花繩,時間長了有些孩子不在挑而是將繩子拋接和甩動。我發現繩子在下落中自然而然形成圖案。可能孩子隻是覺得好玩,我卻得到啓發何不用其來開展活動呢?既然選擇這個開展活動,我就自己來玩線,發現挑花繩的線條比較硬,甩動時不容易形成圖案,還有不安全的因素。於是我用毛線來嘗試,比線繩更容易形成多變的圖案。於是我藉助於小小的毛線,設計了本次活動《有趣的線條》。
我觀察和分析了孩子的具體情況,他們的語言發展教好,但是能運用描述性詞語的不多,單一的思維和從他的模式頻率教高。所以在開始部分就引導孩子通過轉動線條圖,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想像。目標也定位在「對線條圖展開想像,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想像能力」上。
第一次活動後的調整:
第一次的活動中開始的圖片我是提供了兩張,一張是高低差異很大的線條圖,另一張是比較平直的曲線圖。在請孩子觀察時,小朋友將兩張圖混在一起講述,特別是轉動後將的老師也不明白是哪一張。對於還的思考和想像有障礙,這兩張的作用是一樣的,隻是形式上有點區別。為讓孩子思考的點更明顯,講述的內容更集中,我就把另一張取消了,隻提供一張線條圖。在第二次活動中我覺得這樣的改動是明智的,小朋友講述和思考的點集中了,更容易發散思維,從多角度思考。
本次活動後的反思:
為孩子提供的材料「毛線」是孩子熟悉的,而且操作性強,所以幼兒在的活動中的興趣始終是很高的,他們能積極投入甩繩、觀察、講述和從不同的方位來觀思考和想像。這是對我對孩子的能力和興趣的充分了解,同時在每次活動中都給予了孩子明確的操作要求,讓他們明白要做些什麽。在活動中提供的氛圍是寬松的,孩子可以隨意地找地方,或是坐、或是站、或是爬著,我沒有製止,也沒有用理想的標準來要求孩子,這讓孩子就有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這樣孩子無拘無束那麽就更能激發孩子講的的意願。在每次孩子操作中我給與孩子的時間也是足夠,尤其是在最後一個環節創編小故事中,滿足了幼兒講述的需要。整個活動都是幼兒的自主活動,既動手又動腦,孩子們玩得高興,說得積極,全體幼兒都能在主動的活動中獲得發展。
另一個原因是運了的現代技術的手段,將不能保留的線條圖用照片的形式拍下來進行儲存,並讓孩子有了更多觀察和相互交流的機會。在電腦上這些圖還可以轉動,也是發展孩子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想像。這激發了孩子觀察和想像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投入到活動之中。
對這個活動的一些思考:
1、由於毛線是在地板上操作的所以在拍攝照片時有反光,一些深色毛線形成的線條圖孩子觀看不清晰,如果為每個孩子提供一張白紙那麽問題就能得到解決了。
2、孩子在操作中教師應該提出讓孩子相互講述,或是讓小朋友拿了毛線到客人老師那裏甩動和講述,不進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也可以讓孩子有一個傾聽的對象,滿足他們講述的願望。
3、在第一個環節中我原來的提問是第一次隻要孩子說出「像什麽?」然後在此基礎上運用描述性的語言來說什麽樣的XX,可在活動中孩子的講述沖已經大部分的在運用描述性的語言了,於是我就省略了這一環節即使調整了計畫。這也是我對孩子能力的估計不足,小看了我們的孩子。這也再次提醒我孩子能力的差異很大,對於不同的孩子運用的教學方法也應該是不同的。
4、在活動中孩子中出現了相互合作的意願,我及時給予了肯定,如果在集體中的及時推廣就更佳。這也為我今後深入開展此活動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可以讓孩子來嘗試雙人、多人合作甩線條圖進行講述活動。
本次活動雖然結束了,可是這樣的活動還將繼續開展,如用毛線來製作、用毛線來繪畫、用毛線運動等等。這些我將把毛線提供在區域活動中繼續讓孩子來探索,根據需要再組織相應的活動。
篇二:教學反思:《好玩的手帕》
「手帕就像一塊大大的魔術布,能在老師的巧手編織下變成一個個神奇的小動物,小玩具。」,這是一節社會領域的學科《好玩的手帕》,開展這個活動,我本來是要達到這樣的目標:1.嘗試各種方式玩手帕;2.欣賞手帕上不同的圖案與色彩。
這節教學活動的重點在於:讓幼兒觀察手帕上的圖案,培養幼兒善於觀察的能力,自己動手來玩一玩小手帕。於是我依據綱要中的內容設計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第一環節談話引入,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題,了解小手帕有很多玩法,激發幼兒的興趣。第二環節觀察手帕上好看的圖案。第三環節請幼兒自己玩一玩小手帕,並對其作品進行評價。
當我在走進活動室,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從孩子身上看到了這樣的現象:教室在講解手帕圖案時,有部分幼兒分心。我還從孩子們的操作中,觀察到了學習上的這種現象:不能較好地自行玩手帕,並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講解,由於教師的示範玩手帕,局限了部分幼兒的創造力。
這些現象讓我知道了原來的教學設計的不足之處,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是被引導的。因此,我覺得原來的教學設計可以這樣調整:1.講解手帕圖案時,時間可以縮短;2.多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完玩手帕。
經過我的反思,相信再次進行類似操作活動時能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創作力,讓幼兒養成自己動手的好習慣並學會用語言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簡單的介紹。
篇三:幼稚園大班教育反思
區角活動時,兩個幼兒為了一個玩具爭了起來,範文之教學反思:幼稚園大班教育反思。由於活動時間臨近結束,我沒有出面幹涉。在講評時,我把剛才看到的一幕告訴了全班小朋友,並組織幼兒討論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怎麽辦 幼兒反應積極,都舉起小手。然而,他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我謙讓,讓別人先玩。雖然我進行了引導,但仍沒有幼兒講出別的辦法。我詫異:這是他們真實的想法嗎 要知道,他們還隻是五六歲的孩子!當我再次審視孩子們時,發現那一雙雙本應天真無邪的眼睛中流露出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順從。無可否認,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它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假如我們的教育隻能使孩子違心的謙讓,那它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我決定展開主題活動,讓幼兒想出更好的辦法,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傷害別人。在我的啓發下,幼兒提出,可兩個人一起玩、輪流玩,也可用交換、競賽等方法確定玩者。我鼓勵幼兒大膽地把這些經驗運用於實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張釗想用趙-岩手裏的水彩筆,就拿了自己的書去跟他交換。趙-岩當時正畫得起勁,沒有答應。張釗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書一頁頁翻給趙-岩看,還不停地介紹自己的書怎麽有意思。終於,趙-岩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換。
看著滿心歡喜的兩張小臉,我忽然覺得,教育不就是培養一種生活智慧嗎 當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智慧輕松自如的面對生活時,他們肯定會更快樂、更自信。我想,這也是教育對多元化世界的一種應答。
區域活動時,小朋友們邊建構邊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偉小朋友突然抬起頭,好奇地問:「老師,『節約』是什麽 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約會 」接近學期尾聲,我也發現小朋友們似乎成熟了許多,對男女性別特別敏感,常常發現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親一下臉,特別是王志偉小朋友,也許是家長不太管的原故,也許是言情電視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總是抱住幾個漂亮的小女孩時不時地親一下,所以他竟會把「節約」當成是男人和女人約會,教學反思《幼稚園大班教育反思》。這是一個很好的隨即教育機會,活動結束後,我就讓孩子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寫了兩個字「節約」,我問:「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字寶寶嗎 」大家齊聲說:「知道,是節約。」我又問:「節約是什麽意思呢 」這下象開啟了話匣子,有的說:「節約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說:「節約用電,就是要隨手關燈、關電器。」又有的說:「節約用紙,就是不要浪費白白的紙,也就保護大樹了,因為紙是用大樹做的。」我又問:「那又為什麽要節約用水、用電、用紙呢 」這時馬昕宇臉上非常嚴肅地說:「昨天,我在電視裏看見,有一個地方沒有草地、大樹,不下雨,好久沒有水了,大家快要幹死了,他們就派了五個人去尋找水,結果四個人幹死餓死了四個人,回來了一個人,而且也沒有找到水,幸虧科學家來到那裏考察後,用一架大機器鑽開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點水,後來他們每天用水非常節約,一個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這個故事一講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周棱說:「剛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龍頭,浪費了很多水。」周之惠說:「趙玲今天畫畫用了六張紙,每張紙上都畫了幾筆。」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小朋友把平時看到的不節約的行為都一一例舉,說著說著,小朋友們還意識到時間也應該節約,節約時間會學到更多本領。
可是當孩子們分散活動時,王志偉又輕輕地跟我說:「老師,媽媽就是跟爸爸說---你再這樣下去,你就去『節約』吧。」我聽了馬上意識到剛才理解錯了,王志偉媽媽指的是「節育」而不是「節約」。這該怎樣給孩子解釋呢 我隨手拿起一本《袋鼠媽媽的故事》書,跟孩子說:「你看袋鼠媽媽的袋子裏裝了幾隻小袋鼠呀 」「一隻。」「對呀,多生了寶寶媽媽的袋子就裝不下了,你媽媽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顧你們,他們也感覺很累了,所以媽媽認為生孩子也要節約,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嗎 」王志偉歪著小腦袋想了一會兒,點點頭說:「老師,我懂了。」雖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這個難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會清楚的。
評析與反思:
1、創設環境,激發思維。幼兒思維的活躍程度有賴於所處的環境狀態,孩子在輕松狀態下思維的空間會很大,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也顯得很自然。以上案例就說明了這一點,王志偉小朋友平時比較內向,而他提出的問題也許困擾了他一段時間,當教師在與幼兒一起愉快建構時,他的心理處於放鬆狀態,所以提出問題顯得很自然,而幼兒在討論問題時思維是非常活躍的,他們會聯想到平時所獲得的信息、觀察到的情景和所看到的電視新聞。因此教師要註意創設寬松、自然的活動環境,同時也要敏銳地觀察孩子的註意點和感興趣的話題。良好教育環境的設計應發揮多層面的教育功能。
篇四:幼稚園教學反思調研
學會反思是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貭素,也是教師不斷成長的階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的能力和技巧,不斷深化幼稚園對教學反思的認識,使教師具有反思的意識,並使反思成為教師的一種自覺行為,我對本市幼兒教師的教學反思活動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對我市幼兒教師教學反思活動的總結回顧:
近年來,教學反思活動在各個單位的教育實踐中得到廣泛開展,它逐漸成為提高教師貭素,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正是認識到了反思教學的重要,我們幼稚園圍繞教學反思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組織教育筆記評比交流、組織參加鄭州市反思教學研討會、組織全市幼兒教師教學反思課件培訓及評比活動。下面就歷次活動的情況進行回顧總結如下:
組織教育筆記評比交流活動。
為了使幼兒教師及時總結一日活動各環節中的經驗教訓,使好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得以推廣交流,避免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走彎路,我們於2003年11月28日進行了幼兒教師教育筆記評比交流活動。本次活動突出的優點是:①書寫認真,字型工整,幹凈整齊,能夠完成10篇教育筆記的任務。②大部分的內容都有恰當的小標題。結尾部分有教師的感想或對此事的看法。對整個事情做反思回顧。如一個教師所寫: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偏愛與博愛》一篇中寫道:過分偏愛一個孩子,你就會失去所有的孩子。又如:小飛的"闖禍"並不是他的初衷,他隻是想用自己的雙手嘗試著解決一點問題,"破壞"也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隻是想用自己的頭腦探求一點道理。用愛心去溫暖他,用耐心去傾聽他,用恆心去等待他。當孩子與老師發生沖突時,教師放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與幼兒對峙也是愚蠢的,隻有了解並掌握了幼兒對抗的原因與特點,方可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很慶幸,自己做了一會"懶"老師,沒有"辛辛苦苦"地剝奪了孩子們發展的機會。 ③教師能夠把一日生活中的小事,用一雙慧眼發現生活中的每一個閃光點,每一個細節。用一顆火熱的愛心去溫暖孩子的心田。如:有寫整理積木的、有寫接待孩子的、有寫玩玩具的,有寫幼兒就餐情況的等。範圍較廣。真正做到了涵蓋了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④教師製作了與文章內容一致的插圖、配畫、剪畫、點綴。如幼兒喝水的、做遊戲的、操作材料的等,這是教師愛美、欣賞美、展示美的一種方式,但也有個別的教師構圖太花、太雜亂,整幅圖都配有圖案背景,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影響了筆記本身的內容。顯得喧賓奪主、畫蛇添足。失去了筆記本身的意義。⑤教師能夠結合日常生活,寫出記實性強的內容。如:與天氣有關的內容,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大雪紛飛與幼兒的體育鍛煉身心健康;秋天裏幼稚園落下的片片樹葉組織孩子在園裏撿落葉,毛毛蟲子從樹上落下來,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的情景;教師對教研員聽課的感受;學習周弘老師賞識教育的感受;下雨時教師帶領幼兒在園裏看雨的情景……⑥能製作與教育筆記內容相一致的課件。如:引導幼兒進行科學研究觀察的課件,錄製孩子們玩瓶子、玩鐵器、玩紙杯等的情景。
本次活動存在的不足:①有錯別字的現象:圓長、話伴、敢快、事得其反、快了、蜂蛹而來等,也有的句子不通順、詞不達意。如:教學實踐證明,不是教師就能進步,而是學生真正學會才能發展。②有抄襲現象:教師姓名和筆記本上的不一樣;摘抄大量的理論:在教學中要把外因與內因釐清,誘是外因,思是內因,變教為誘變學為思,促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