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大全 > 反思範文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


篇一:國小語文教學反思範文
 

    大家好!做為一名青年教師,非常感謝學校和各位老師給我這個機會。能坐在這裏發言,我很高興。下面,我就將自已在這一年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作一些交流,如果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給我提出寶貴意見。現在我就從兩個方面談談。
    一、基礎教學
    平時的教學工作,可以說大家做的都一樣,我不覺得自己做的比大家好多少,但想到是與大家交流,所以我選擇了兩點來談談我的做法:
    字詞
    國小階段的識字教學是語文課的重要內容,三年級更為重要,所以我加強了生字、詞的學習。除了多寫、多練習外,我要求學生每天中午一定要練寫生字10分鍾,可以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內容一定要是課本內要求掌握的。而在睡覺前再把所學的生字讀一遍,加深記憶。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除了生字詞的練習外,還要培養學生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因此,每節課教學之前我都要布置學生自查字典,自學文中的生字新詞,並要求在查字典的過程中記錄有關知識。一學期下來,孩子們對生字的書寫和記憶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學會預習
    三年級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時期,課前預習的教學必不可少。但這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讓學生們先了解什麽是預習,於是,在三年級上學期,我給孩子們擬定了一份簡單的預習方案:
    1、將課文讀三遍:要求文中的長句、難讀的句子或出現生字、詞較多的句子要反復讀幾遍;
    2、自由學習生字、詞,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查字典;
    3、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麽事?在基本了解預習後,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了解預習的必要性及其好處,我在三年級下學期,又重新擬定了一份預習方案:
    1、自由讀文二遍,熟悉課文內容。
    2、自由學習生字、詞。
    3、讀文第三遍,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4、讀文第四遍,提出自己的疑問?
    5、讀文第五遍,寫出你初讀文章的感想。
    現在,課前預習以成了孩子們的一種學習習慣。
    二、作文教學
    模式教學
    提到作文,孩子們都怕,記得我讀國小時,也是一樣,不知如何下筆,總覺得無話可說,也許是因為如此,作文教學是我一直思考的比較多的問題。我覺得國小作文教學還是要從模式教學開始,使學生逐步達到創新進步、作文有成。其實模式,簡言之就是事物的一個樣板、櫃架,很多的人都認為,作文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不應對孩子們要求過多,要讓他們自由發揮。但其實,孩子們連最基本的作文知識都沒有,又從何談起說寫作文呢?而三年級又是作文起步最關鍵的一年,所以我覺得應先讓孩子們了解作文的基本的模式,於是我要求孩子們作文一定要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而在此基礎上,再教孩子們如何將句子寫通順,怎樣分自然段寫。然後,再進一步的引導孩子們怎樣一不一不把內容寫清楚、寫具體,等等。
    我想可以從現成的模式教給孩子們基本的作文知道,而這個模式就是課文。例:課文《爬天都峰》這篇課文開頭是:“暑假裏,爸爸帶我去黃山,爬天都峰。”這裏,我就教給孩子們開頭可直接點題。例如《頤和園》這篇課文,結尾:“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玩賞。”在這時,我們可以教給孩子們在寫作文時,結尾處可寫明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可以說,我在上每一 篇課文時都會涉及到作文教學。
    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記得,我受到老師第一次表揚的作文是寫的《我的家人》,而這篇文章就出至於我心中最真實的感受。現在想想,這也許就是關鍵,隻有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你的文章才可以成為受人觀註的文章。雖然三年級還隻是作文的起步階段,但我仍要求孩子們寫作文時盡量寫自己身邊最真實的事來寫,而除此,我還有一個要求:每篇作文的結尾一定要寫出自己的最真實的感受和觀點,而在楚天杯作文競賽中,孩子們能獲獎的原因,或許就是真中取勝吧!
    悄悄話和睡前半小時
    什麽是悄悄話?這又是一種什麽形式?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其實這就是自己內心想法的真實獨白,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悄悄話其實就是日記的另外一種形式,不同之處在於,在這種形式中孩子們可以和老師做心與心的交流,可以隨心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所以孩子們更樂於接受。但如果隻是孩子說而我卻無動於衷,那就不叫交流了。面對孩子們心中的高興和煩惱,我會採取不同的方法去和他們交心,有時在本子上直接給孩子回話,而更多的是找他們談心。而從中可以讓我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長。有了老師的回音,孩子們在寫時就會沒顧及,而寫的興趣也會更濃。還有就是不要害怕孩子對你有意見。要寫好作文,需要大量的積累,閱讀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製定了睡前半小時的讀書計畫。睡前半小時,就是睡覺前必須讀書半小時,而書籍類型我並不做規定。因為我記得竇桂梅老師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在童年、少年時期,孩子需要的是童話、神話、名人傳記,除此之外,也許沒有什麽可以包袱他的詩意、靈性和慧根,隻有孩子們在閱讀著沾滿蜂蜜的書籍,在舒展自由心靈,張開想像的翅膀的閱讀中,才能在真、善、美的世界中走向崇高和智慧。”但這些少不了家長的配合,所以之前我和家長都做了交心談心,告訴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及好處,有了家長的積極配合,睡前半小時的計畫也順利開展起來了。剛開始,隻是閱讀,然後家長在簽字本上反映孩子們閱讀情況,隨後,我開始教給孩子們怎樣將好詞、好句積累下來,如何做批三註,這項工作也在進行中。四、多練
    要想寫好作文,無外乎多練。我布置小練筆是很頻繁的,內容大多取之於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級中出現的事寫自己的感想。其實,課文也是很好的小練筆的來源。例:學了《槐鄉的孩子》一文後,我便布置孩子們寫出自己的感想。隨後,再連續幫家長做一個星期的家務,再來寫一篇感想。這樣既練了筆,又讓孩子們真真了解槐鄉孩子的了不起。說真的三年級課本中60%的課文我都讓孩子們寫過小練筆,而這樣太多的練筆孩子們肯定會厭煩,所以孩子們的小練筆,我並沒有太多的限製,給予他們自由的發揮空間,字數也不限製,有話時可寫多些,沒話時也可隻寫幾句話。但一定要寫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感想。而這些隻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小的看法,其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有待以後進一步探究。去年,在楚天杯作文競賽中,我們班有三名同學獲得了一等獎,這除了平時的訓練外,對題型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在考前,我上網查找了近幾年楚天杯作文競賽的題目,以及各種針對作文競賽的評論,隨後對這些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再確定了考試題型範圍為童話和記事類文章,而寫童話的機率更高,所以在考前我專門針對了這類的作文做了訓練。我來學校7年了,而我也是在這兒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而我的成長,離不開在座各位老師的幫助,在這兒我謝謝大家。以上隻是我的一些小小的看法,如果有什麽問題,還望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篇二: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為了搞好今後的工作,現將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簡單分析如下。
    一、 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啓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並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註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註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盡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藉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準。
 


篇三: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給孩子一個什麽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麽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麽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麽,學生就發展什麽.” 
   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註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隻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麽呢?你還想說些什麽?”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註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隻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麽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註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麽,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隻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篇四:
 

    一、什麽是教學反思
反思教學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從而進一步充實自己,提高教學水準。
二、為何要寫教學反思
1、促進思考向縱深發展的意義。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時間、大腦遺忘規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導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還沒思考出具體的結果就產生了擱置現象。而寫,首先需要教師對在教學中的引發了註意的教學現象進行認真地回憶,具體、細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對教學事件、個案的進一步細致地、比較全面的認識,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礎。其次,寫反思的時候,因為要落筆,就需要對所思考的內容進行邏輯化、條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同時,對寫下來的教學現象、個案進行思考,因為寫得翔實,思考也會趨於全面。
2、促進教師教育理論學習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師的思考不能夠與理論的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導致思考的膚淺。而寫,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寫的深刻一點的需求,在這種需求的驅動下,往往要參閱一些資料、翻看一些書籍,促使教師進一步學習,是自己的思考與倡導的理論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對理論認識的提升,從而提高自己的理論水準。
3、促成教師的經驗積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將往事淡忘。而寫,能夠幫助教師把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問題和思考積累下來,使自己對自己教學現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記憶下來。因為寫的積累作用,教師便真正成為了一個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理性思考的教師。同時,寫下來的東西更方便與人交流,會促進教師更好的發展。
三、教學反思的內容
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套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後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準。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5、寫“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麽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啓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準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寫好教學反思的方法
1、從懷疑處反思。
從懷疑處尋求問題,至少產生兩個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學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學。從“是”與“否”兩個角度,還可以延生出怎麽“更科學”,怎麽才能避免“不科學”等舉一反三的思考。
2、從轉換立場處反思。
一個教學細節,從教師、學生、家長的角度來看也會不同,細究之,從學生的不同層次來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機地尋求轉換立場,多角度來“包圍”反思主題,才能增強反思的深度與客觀性。
3、從轉換知識系統、學科領域處反思。
綜合實踐、跨學科教學實踐是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時也應從轉換知識系統、學科領域來尋求不同的答案。
4、轉換時空處反思。
環境、時間的變化影響了人們的認知。每個教學細節都有其發生、發展的時空特徵,一堂課、一個教育教學過程的成功與失敗都有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為成功或失敗就放過或忽略潛藏其中的問題。
5、從假設性問題處反思。
註重思維的設計性是培養創新思維的要點。假設是邏輯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種假設就代表一種新思維、新概念,甚至能產生與已有的問題相悖的結果。反思中提出一個假設,就可能是在發現問題後尋找到的解決問題的一把鑰匙。
6、從聯系對比處反思。
對比體現差異,聯系體現銜接,通過橫向、縱向的聯系、對比,我們就可以從中發現許多新的問題。
7、從事物本質處反思。
哲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心理學、教育學是教育科學的基礎。要學會做更深層次的反思,就必須掌握哲學原理,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知識,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學、更客觀,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五、寫教學反思的註意點
1、註意反思的“落腳點”。
教師們多數處於實踐研究層面,因此要重視發揮自已的優長,找準“反思”的落腳點。首先要做好個人教學能力與教學風格的自我反思,如課堂教學設計是否過於單一,教學組織是否有序,激勵獎懲是否得法,課堂氛圍是否和諧。通過一番自我“反思”,明確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標、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結合實際教育資源意識,如社區環境、學校環境、辦學條件、學生實際等,有了實際的教育資源意識,“反思”才能實事求是,才能因地製宜。
2、註意反思的“系統化”。
一堂課、一個教學細節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並不是僅僅隻是為了一堂課或一個教學細節,而是為了更好地改造我們整個的教學理念,教學思維,說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學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還必須具備系統化意識。所有的學科都由若幹的子系統組成,都有其內在的規律特徵與傳統經驗積累,隻有進行“系統”的反思、實踐,才能提高整體教學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註意反思的“實踐性”。
新課標是一種理念,實踐是在理念的指引下進行的,理念又是在實踐的論證下發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為了改造教學實踐,在實踐中體現價值。
 


篇五: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國小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國小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 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麽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貭素是非常重要的: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製性。這樣一說,好象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其實則不然。筆者認為,真正的”以人為本“,並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那,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
    對於國小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國語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範、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在歷時數年的”土家族聚居區農村國小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驗“中,筆者發現,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範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2、熱情高。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筆者認為,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是一種活態的,有生命的現象。更贊同一種觀點,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偽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薰陶,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尤其需要註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機械重復的抄寫;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都可能導致這種後果。很好理解,試想,如果學生看了課表,某節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麽上?筆者在長期的國小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於趣,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慾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有種提法,筆者很贊成:用讓大愛溫暖課堂!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註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流覽。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才可能學好語文。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是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總得以訓來年為基礎。某種意義說,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通過指導,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並主動去運用,形成習慣,學生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學生隻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筆者在平時,常用講幽默、笑話、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字展開聯想,想像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次。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