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範文一:
《爸爸的花兒落了》出自新課程標準七年級下第一單元第二篇文章。這個單元是關於兩代人心靈溝通的主題,從多個角度展現了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生活狀態和情感經歷,表明兩代人之間溝通和理解的重要意義。課文節選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最後一部分。重點寫的是爸爸對英子的深沉父愛和英子成長的艱難,寫得深沉、含而不露。文章以畢業典禮為主要線索,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時隔多年,作者仍能對往事記憶猶新,必是在其成長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記,同時感恩父親在成長過程中給予了鼓勵、希望和愛。在感受深沉的父愛中,“我”真的長大了: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敢闖敢練,勇於面對挫折,承擔家庭重任。感悟成長的不易便更具現實意義了。同時文中語言、動作精彩描寫之處,更好地表現了人物。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文中事是最平凡的事,但作者就是用這些質樸、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語言撥動讀者的心弦,讓讀者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品味語言,學習語言、動作等描寫便成了文章的重點。體會文中深沉的父愛,感悟成長的艱難,當然這更是理解、感悟的升華!
一.教學目標的製定還是較為貼切的,但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插敘的運用沒有涉及,確實是設計的一大敗筆。文章篇幅如此之長,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都要歸功於插敘的運用。目標“感悟成長的艱難”,實現程度不夠,“艱難”沒有深品,流於淺表,不能水到渠成,效果不佳。嚴父的“果”不僅是英子上學不再遲到,還是國小畢業典禮上光榮地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並致謝詞,更是日後成為一位知名作家……文本的解讀無止境。
二.活動環節自我感覺還算流暢,活動之間缺少必要的氣氛渲染,顯得很“生硬”,不自然。角色錄音音量小,該重敲的沒重敲。問題設計指向很大,不夠明確。“英子學做的事中,給她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呢?”接下來,“為什麽你印象最深?”如此問法,部分學生不知道從何下手,去思考,去解決問題。
三.師生互動缺乏活力、亦缺乏深層次的隨機生成。蜻蜓點水,便戛然而止。“爸爸是嚴厲的,你能理解嗎?”在學生談的時候還可以追問“你的爸爸有過類似的做法嗎?”這樣讓學生能夠聯系實際來理解、感受,大膽的邁一步,效果會更好。按部就班地進行活動,語文課堂便失去該有的活力。學生牽著老師的鼻子走,失去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許多關鍵字、關鍵句的理解還隻停留在表面,如對爸爸的嚴厲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起!”“掄”等的品讀,學生與老師答記者問式的就過去了,老師不能有效及時予以追問評價,當然,深層次的東西更無法挖掘。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努力提高這樣幾種能力:
1.要提高自我監控能力:提高自我的觀察、判斷、評價和設計的能力。要有教學效能感,時刻對自身教學效果的清醒認識,以便更好的評價處理。
2.要提高教學監控能力。明確教學課程內容、學生興趣和需要,學生發展水準、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方法與多種手段。多面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可能的教學效果。
3.要提高課堂的組織與管理能力。在課堂上密切關註所有學生的反應,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隨時準備應付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教學中,師生言語互相溝通,教師要努力以自己積極的態度感染學生,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
4.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回答、作業、交流、操作等學習行為進行及時評價,或指導學習主體或同伴對學習行為進行評價。還應規範教師言語,一節課教師的話就應是一篇文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範文二:
如果教師把課堂當作是自己展示的舞台,那麽課堂上就不會有靈動的思維.如果教師不調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那麽你的課堂也就是你自己在唱獨角戲.在本文中,學生理解故事情節是相當簡單的,重要的是文章兩條線索。所以這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為此,在課堂上,我利用時間的不同,來了解正在進行的事情是什麽,過去發生了什麽事情?這樣一來學生很清楚的明白了文章運用的插敘的寫作順敘。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重點。
此外,本文中最精彩的一個亮點是,在文章中有一句話是,英子在畢業典禮中的想法:我們是多麽喜歡長大,但是我們又是多麽的害怕?這是作為培養學生情感價值觀的一個拓展延伸思維題。學生面對此問題,會有諸多的回答,但是卻未必是積極的想法。教師必須加以引導,讓學生理解長大意味著什麽?學生在學完本課後,都能感受到英子的父愛的偉大。所以學生的回答很讓我感動:
一生說:我想長大,那樣我就可以能夠替自己的父母承擔家庭的責任。父母為我們辛苦了一生,我要好好的孝敬他們。我也要自己好好的工作,對自己的家庭和子女盡自己的一份義務。
一生說:雖然長大後不會快樂,但是我們也必須長大。既然這是一個自然規律,那麽我們何必不去勇敢的面對長大,隻要我們在老師和父母的教導下,鍛煉了成長的本領,又何必畏懼長大呢?
一生說:其實快樂是自己創造的,我們現在的快樂隻是衣食無憂。但是一個人,隻有長大了,你才能經歷人生中的許多精彩,而且是自己創造的精彩,如果你永遠是一個孩子,你不是枉來這一生嗎?活著還有什麽意義可言呢?隻要你心中童心未泯,又何愁沒有快樂呢?
……
學生精彩的發言,讓我感到了通過這篇課文,他們在和英子一同長大了,雖然他們的言行不一,但是畢竟是一個孩子,自製力是差的。從這裏,可以看出,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勝過任何的教育手段。隻要教師抓住文章中對學生教育的切入點。無論從哪個角度,學生受到教育就是最大的收獲。那麽,教育的花朵就會長開不謝!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範文三: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從小說《城南舊事》中節選的,小說展示的基本上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軌跡。節選的這一部分圍繞畢業典禮引出對爸爸相關往事的回憶,從回憶中展示自己不斷成長的過程。
這篇小說的教學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因此,課前我劃出課文主要的層次,上課時老師先範讀,學生再跟讀,最後到個別讀,效果還不錯,學生能在朗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的情感那就是“爸爸對自己的親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寫得而不露。”
教學過程中,我抓住父親對“我”上學偷懶的懲罰,表現了父親對“我”的深情,那就是嚴厲但不失愛心。讓學生復述故事情節: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賴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懲罰,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頓,仍然堅持要她上學,第一次破例花錢讓她坐洋車上學,她上學時忘了穿上花棉襖,爸爸拿著送到學校來,還給了她兩個銅板。事情不大,卻充分表現出爸爸是十分愛她的,這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激起了陣陣漣漪,使她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能夠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懂得自己去克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父親的人物性格躍然紙上,這些上課過程我都較好地處理了,也是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另外的教學要求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從中感受至愛親情。”文章的兩條線索:一線是爸爸愛花,另一條是畢業典禮。前者是主線,因為作品所要刻畫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後者是輔線,是為情節的發展有序而設的,它對主線隻是起著烘托、映襯、推動的作用。對於線索的把握,學生較容易把握,但書上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親情你們能談談嗎?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針對這個問題,學生雖然有個別發言的,但不夠熱烈,也就是說在拓展延伸這方面,老師引導的不夠深入,學生還不能從課文中真正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是這堂課的不足之處,為了把“世上隻有爸爸好”這樣的口頭作文說好,如果前面先做好鋪墊,也許效果好些,這也提醒我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這樣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範文四:
《爸爸的花兒落了》出自新課程標準七年級下第二單元最後一篇文章。這個單元是關於兩代人心靈溝通的主題,從多個角度展現了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生活狀態和情感經歷,表明兩代人之間溝通和理解的重要意義。課文節選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最後一部分。重點寫的是爸爸對英子的深沉父愛和英子成長的艱難,寫得深沉、含而不露。文章以畢業典禮為主要線索,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時隔多年,作者仍能對往事記憶猶新,必是在其成長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記,同時感恩父親在成長過程中給予了鼓勵、希望和愛。在感受深沉的父愛中,“我”真的長大了: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敢闖敢練,勇於面對挫折,承擔家庭重任。感悟成長的不易便更具現實意義了。同時文中語言、動作精彩描寫之處,更好地表現了人物。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文中事是最平凡的事,但作者就是用這些質樸、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語言撥動讀者的心弦,讓讀者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品味語言,學習語言、動作等描寫便成了文章的重點。體會文中深沉的父愛,感悟成長的艱難,當然這更是理解、感悟的升華!
有了這樣的文本解讀,眼前似乎明亮了許多,可是,我不知不覺以走進一條彎路,事先看了教參,註定了教案的初稿是畸形的,不理想的。教參很清楚:文章的細節描寫很精彩……然後再借鏡別人的、精華的東西,前前後後刪改了六次,這樣,真正的初稿誕生了!
第一次《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實踐結束了,“怎一個苦字了得,何等的無奈啊!”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靜心沉澱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從頭再來!
一.教學目標的製定還是較為貼切的,但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插敘的運用沒有涉及,確實是設計的一大敗筆。文章篇幅如此之長,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都要歸功於插敘的運用。目標“感悟成長的艱難”,實現程度不夠,“艱難”沒有深品,流於淺表,不能水到渠成,效果不佳。嚴父的“果”不僅是英子上學不再遲到,還是國小畢業典禮上光榮地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並致謝詞,更是日後成為一位知名作家……文本的解讀無止境。
二.活動環節自我感覺還算流暢,活動之間缺少必要的氣氛渲染,顯得很“生硬”,不自然。角色錄音音量小,該重敲的沒重敲。問題設計指向很大,不夠明確。“英子學做的事中,給她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呢?”接下來,“為什麽你印象最深?”如此問法,部分學生不知道從何下手,去思考,去解決問題。那麽學生回答的問題就會脫離預設,令老師招架不住,防不勝防。
三.師生互動缺乏活力、亦缺乏深層次的隨機生成。蜻蜓點水,便戛然而止。“爸爸是嚴厲的,你能理解嗎?”在學生談的時候還可以追問“你的爸爸有過類似的做法嗎?”這樣讓學生能夠聯系實際來理解、感受,大膽的邁一步,效果會更好。按部就班地進行活動,語文課堂便失去該有的活力。學生牽著老師的鼻子走,失去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許多關鍵字、關鍵句的理解還隻停留在表面,如對爸爸的嚴厲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起!”“掄”等的品讀,學生與老師答記者問式的就過去了,老師不能有效及時予以追問評價,當然,深層次的東西更無法挖掘。
四.作業設計脫離了目標,目標意識沒有貫穿始終,作業應順應目標,強化目標,才能使其不流於形式,作業設計還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它的層次性趣味性乃至有效性。對於下節課的內容也可以在作業中有所交代和布置,留下懸念,能為下次課打下基礎,更能有效地把兩次課的內容聯系起來。
五.教師的自信和勇氣對於我來說,太重要了,然而,想遊刃有餘,信手拈來,何談容易,這些,一點一滴地去鍛煉,去磨礪吧!
“不要人雲亦雲,沒了個性。”第一次教學實踐結束後,我還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其實每一篇課文都有它獨特的個性,每個人的解讀也大不相同,“一千個
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的教學設計是否符合我的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否有利於自己的操作?……一大堆問題擺在我的面前。
在此試講,遺憾的是,仍舊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教師的激情依舊不夠,聲音太輕,前後的節奏把握不一致。
2.雖說從寫作手法上提到了插敘,但是缺乏必要的鋪墊,沒有合乎情理的過渡,顯得很突然。
3.仿寫這個環節學生文筆不錯,然而是否為文本服務,本意是要贊美父愛,但學生的寫很空洞,語言華麗但意義不大。
4.再次出現課堂時間剩餘,情急之下提到文章以花兒為線索,但沒有講透,隻是為了拖延時間而設計問題,沒有必要,有傷大雅。
5.角色配音突然出現,不自然很突兀,到底如何用好它?
一系列的問題再次出現在我的眼前,怎麽辦?
不自覺中,想起了“頂碗少年”,他在遭受第一次失敗以後,又嘗到了失敗的苦果,如果第三次還失敗該如何是好,怎麽去面對?……最後大家求同存異,細節的地方再三斟酌,提出了改進的措施:
1.既然本文是英子參加畢業典禮而想到的往事,那麽能否插入畢業典禮的照片,以文中提到的驪歌作為背景音樂?
2.在淒婉憂傷的音樂中,學生再默讀文章,思考英子回憶了哪些事?再次強調英子是參加畢業典禮而想到的往事,單刀直入“作者是按照什麽順序繼續的?這樣什麽寫作手法就脫水而出了,通過邊思考邊講授完成“插敘”這個目標。
3.結合板書,讓大家思考英子印象最深的事是哪件事?這件事中父親給你的印象?學生定能回答到“嚴厲”,那麽老師順水推舟問“文章中是如何描寫父親嚴厲的?”圈劃思考交流。“爸爸為什麽對英子如此嚴厲?”“爸爸的嚴厲有作用嗎?”……這樣一個大問題被肢解成幾個小問題,不僅明確,可操作性也強。
4.仿寫固然很好,如不能恰到好處的去用,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此可敬可愛的父親,在英子捧著畢業證回家的時候,他卻悄然離去了,英子一定有很多話要和爸爸說,如果你是英子,你能寫出她的心裏話嗎?”這樣設計取代仿寫,更能貼近學生實際,使學生受到感染。
5.作業設計著眼為下次課服務,“文中幾次提到花,‘花’在文章中起到什麽作用呢?”很巧妙地一個連線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深思熟慮的問題,也為下次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第三次教學實踐結束了,牽動著諸多老師的神經,是期盼,是……
花落了,結出了大大小小的果實:
1.本次教學考慮文章的本身特點,能夠不拘泥於形式,確立目標;情感態度個性化,根據個性確定目標;符合學生情況,學生的活動,作業設計是非常合理的,體現了課內,課外的結合。
2.教學內容由單薄走向厚實;教學環節的設計由形式走向品質;教師由關註自己走向關註學生;老師牽著學生走。
3.在過程之中有了改進,在改進中把自己完善,給別人借鏡;活動的設計有文本的氛圍,“雞毛撣子”道具的出示演示,使學生切身心的體會到了父親的嚴厲,進而更能理解這種嚴厲下的父親的關愛與期望。
4.課堂的掌控缺半步,要敢於向前探一步;結課、作業太匆忙。如果在細節上關註會更有效。及時抓住學生的回答,順勢引導,及時評價,智慧的火花應不失時機地現於課堂。
這枚青橄欖終於品嘗到了絲絲甘甜……
1.最大的收獲:俗語雲“好鋼用在刀刃上”,我要說,更多的“精力與時間用在備課上”,而不是上完課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補救。解讀文本要深,每一次解讀,都有不同的收獲。問題設計要環環相扣,符合學生實際,要讓更多的學生有吃的,還要吃的飽,這真的太重要了。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讓他們跳一跳,然後摘到蘋果。做到這些,每一次的課前準備你要花費多少時間,是不言而喻的,但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2.課堂上師生互動摩擦出的火花是最漂亮的。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要“吃”飽,還要“吃”的好,更要下一次還想“吃”。課堂上,我渴望的東西,學生一次心有靈犀的回答都讓我心滿意足,更何況智慧的火花碰撞呢!再填一把柴,可以激發更有價值的東西,久而久之,學生的能力和視野都會得到質的提高。
3.沒有這樣經歷的的教師永遠是新教師。所以,有機會多多鍛煉,多一份勇氣,是多麽的重要。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努力提高這樣幾種能力:
1.要提高自我監控能力:提高自我的觀察、判斷、評價和設計的能力。要有教學效能感,時刻對自身教學效果的清醒認識,以便更好的評價處理。
2.要提高教學監控能力。明確教學課程內容、學生興趣和需要,學生發展水準、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方法與多種手段。多面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可能的教學效果。
3.要提高課堂的組織與管理能力。在課堂上密切關註所有學生的反應,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隨時準備應付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教學中,師生言語互相溝通,教師要努力以自己積極的態度感染學生,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
4.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回答、作業、交流、操作等學習行為進行及時評價,或指導學習主體或同伴對學習行為進行評價。還應規範教師言語,一節課教師的話就應是一篇文章。
成長確實是艱難的,但也是快樂的。
“失敗向前邁一小步,就可能會變成成功。”勇氣、自信、細節,是多麽的重要。隻有不斷地深入學習,冷靜地思考,不斷的反思,才能讓我的語文課堂真正的在陽光照耀下茁壯成長。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範文五:
那天,正在學習著名作家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學生們的主動性發揮得很好,在我的簡單指導下,學生們不僅理解了文章的內容,並沉浸在英子失去父親的憂傷和忽然一下長大的堅定信念中。忽然,我發現靠窗的董文龍正坐在那兒發愣,眼睛望著窗外,絲毫沒與課本聯系起來。我的怒火一下從心中升起,但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沒有專門批評他,隻是瞪了他一眼。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是個膽小的男孩子。
課上得比較成功,下課後我便將這件事忘了。
第二天作業交上來了,題目是《我和爸爸的故事》。學生們寫得比較有趣。因為上課的時候很多學生起來說過了,所以作業看起來很順手。忽然有一本作業引起了我的註意。作業寫得很少,隻有短短的六行,題目還佔了一行。再細看內容,我的心卻一下沉重起來。作業是這樣寫的:
我和我爸爸的故事
我和我爸爸的故事現在也沒有了。因為,我的爸爸已經去世五年多了。我隻隱隱約約地記著一件事情。那時,正是我才四五歲的時候。我們一家從姥姥家回來,我當時睡著了。在回家的路上,爸爸背著我,我尿了我的爸爸一身,但我什麽也不知道。早上,他們告訴了我,我笑了起來……
我將本子翻過來一看,是小董的。
我忽然意識到,我犯了一個多麽大的錯誤。當他在課上望向窗外的時候,我並沒有考慮為什麽;當學生們在課上嘰嘰喳喳爭著說自己和父親之間的故事的時候,我沒有註意到那張失意的臉;當我興致勃勃布置作業的時候,我忘記了還有一個失去了父親的孩子。
看著那短短的幾行字,我心裏似在翻江倒海。這個膽小的孩子,沒有違背老師的“意旨”,努力的做了,交上了作業。我想像不出課上他聽著別的孩子談論自己的父親,是一種怎樣的感覺,而我還一再的引導他們要去體會自己的父親有多愛你;我更想像不出他晚上是怎樣的去努力思考一些與父親之間的事情,然後將它記下來。看著他最後寫的“我笑了起來”,我卻想哭。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元宵節出去看燈,自己跑丟了,一家人急瘋了似的找我,好在找到了我,最後很晚了回家,爸爸背著我,天上下起了小雪……
我決心彌補自己的過失。
於是我便有了作為教師的“偏心”。上課的時候,我總會多留意他幾眼,提問的時候,我總會給他投去鼓勵的眼神,他舉手後,我總會找機會讓他起來回答,隻要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一定會給他最好的評價。
或許真的是“隻有失去才懂得珍貴”。我沒有單獨跟他說過任何安慰的話,也沒有跟他說過我的意圖。但是,他應該是很快就感覺到了我對他的關註。他明顯的變了。在語文課上,他能大膽的舉手回答問題了,課前演講的時候,他能夠流暢的表達了,跟我說話的時候,他敢直視著我的眼睛了。有一次上課,我讓大家做一個比喻句,說說人生是什麽,他說:
人生如書,一本你預料不到結局的書,它的每一句話都是一個懸念。
我和學生們都驚呆了,然後,我們一起為他鼓掌。
我真得很高興。感謝我的“私心”有了成效。我希望他以後能夠更活潑一點,更快樂一些。
張藝謀有一部著名的影片叫做《一個也不能少》,我想說,在我們的學生群體中,會有一些家庭很特殊的孩子,或許不僅僅是單親的父母。他們可能更需要我們的關照,而我們往往會忽略。要記著,我們的學生,一個也不能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