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 考察報告

民政部赴德國社區建設培訓團考察報告


民政部赴德國社區建設培訓團考察報告 


根據國家外國專家局的安排,應德國瓦爾道夫市政府的邀請,以民政部人教司濮潔同志為團長,由民政部、部分國家級社區建設實驗區及重慶、長沙兩所學院領導、專家、學者組成的赴德國社區發展培訓考察團一行17人,於2001年9月1日至25日對德國社區發展情況進行了為期25天的培訓學習考察,現將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培訓考察的目的
1、了解德國社區發展的情況。
2、實地觀摩考察他們的成果。
培訓考察團在德國期間,先後拜會了法蘭克福社會福利局青年社會福利部,黑森州社會福利協會,黑森州體育聯合會、聯邦政府林姆伯格民事局、德國民事救助管理協會、德國聯邦社會福利聯合會、勞動者撒瑪麗亞協會、慕尼黑自然保護協會、巴伐利亞州勞工、福利法規及家庭與婦女部、德國聯邦家庭、退休者、婦女、青少年部等行業管理部門和政府機構,先後參觀了摩菲德市的新增社區、威斯巴登市養老院、德國民事救助中心、慕尼黑自然保護與環境綠化協會、聯邦民事服務局及屬下的社區康復中心等機構。
德國方面還按照我們的培訓計畫,安排了社會福利政策與法規、德國的體育俱樂部與全民健身運動、德國的兵役製度與社會福利體製、民事保護與事故預防、志願者與勞動保護、德國的家庭問題與家庭政策、勞工問題、非政府組織在社區層面的作用等講座。
這次培訓考察活動,德國方面給予了我們熱情周到的安排,使這次培訓考察得以順利進行,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達到了增進相互了解的目的。
二、德國社區發展簡況和基本經驗
這次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國和我們的社會製度不同,文化背景、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有著很大的差異,地方政府的設定及職能情況也不同,但是,德國從俾斯麥首相開始實行了對外開放,特別是二戰以後實行改革發展的目標,確實對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德國經過改革把國家建設成為經濟實力比較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原因固然很多,但從社區發展和地方政府功能與體製上去考察,也有不可低估的因素,德國政府的一些做法和經驗,對完善我國政府功能,推進社區建設,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基層社區社會管理體製,有一定的啓發和借鏡作用。
明確各級管理許可權,把地方政府建設成為有活力的一級政權
德國是一個典型的聯邦製國家,它的政府體系由聯邦州和地方三級政府組成,各州、市高度自治,聯邦與州之間沒有上下級隸屬關系,但聯邦高於州的地位,州與地方的關系是地方自治較高的單一製,德國民眾對政府的理解是:有權征稅的官方組織。巴伐利亞勞工局的介紹比較清楚:在政府管理許可權上實行分權製,憲法逐項列舉了聯邦的權力,沒有列舉的由各州行使,地方政府根據州議會的特許行使權力,這樣,各個層次政府之間的職責明確,在規定的範圍內,地方政府有較大的自主權,並有比較完善的確保地方自治的法律體系,我們考察的法蘭克福、柏林、慕尼黑等地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些都與他們政府能夠有效發揮其職能作用直接相關。盡管如此,德國還在不斷地進行著改革。據法蘭克富福利協會介紹,針對法蘭克福是全德國第四大城市,又是州政府所在地,是一個多元化社區的特點,提出了政府的工作重點是應知道社區內的人員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麽?怎樣使政府少管一些,多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和市場的作用?經過論證,確定了降低市場部分的稅率、繁榮商業、增加服務和工作崗位等,明確政府由管理型政府改為向經營服務型政府的轉變,政府購買服務,如:黑森州威斯巴登養老院,是勞動者社會福利協會主辦的,建立這個養老院,私人投資了90%的資金,政府投入了10%的資金,投資者建好房就把它租給了這個養老院。政府發給老人養老福利金,老人就到這樣的養老院交錢,由養老院向這樣的老人提供養老服務,養老院方面隻計成本,不贏利,所收費用隻夠養老院的開支,政府對這樣的社會福利事業免稅。在黑森州向這樣的福利院有500多個,老人都是用政府發放的養老金到這些機構養老,這實際上就是政府購買服務。
不斷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基層管理體製
德國的地方政府體製從實際出發,各地千差萬別。地方政府也就是市、鎮之間相互獨立、自治的結構,市、鎮都是州的分治區,鎮雖然處於某個市的區域內,但並不意味著它在行政上從屬於某個市。因此,地方政府之間,隻有執行事務範圍的不同。在行政區劃上,市與市之間、鎮與鎮之間,以及市、鎮之間大小相差懸殊,除三個直轄市和州一級,一般說來地方政府的組織形式,由州議會以法律規定,但有的具體問題也由各地方政府通過選民投票,根據在地情況來決定。
把能讓社會辦的事情盡可能讓社會去辦
管理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這是德國部分專業人士的看法,這種觀點未免偏頗,但他的基本精神是對的。德國各級政府除了少量的行政部門外,存在著各種門類的非政府組織、社團組織、非營利性機構等,它的職能比較單一,主要是為市民的需要提供生活,工作、文化等多方面的服務,這些組織起到了溝通政府與社會不同利益團體的聯系和拾遺補缺的作用。同時,德國還是一個社會保障服務網路化較健全的國家,在各級政府拿出資金發展公共福利事業的同時,把握資本主義社會私有經濟發達的特點,採取各種辦法,從民間籌集大量資金,利用私有經濟、社會團體、非營利機構、志願者服務等,與政府結成夥伴關系,共同辦好社會福利事業。如:慕尼黑自然保護協會這樣一個機構,它就是政府放手讓他們從事綠化和自然保護這樣一項工作,而這個機構又充分利用了政府的政策和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的資助,把這樣一項本該由政府承辦的事情辦得有聲有色,既減輕了政府的壓力,又調動了這些非營利機構的積極性,還使得政府與公民之間的矛盾通過這樣的「緩沖帶」逐步予以化解。
增加民主決策的透明度
德國為了鼓勵民眾參與社會事務,採取了一些公開形式,一是議會會議公開,會議場所設有專門的民眾席,允許旁聽,也可組織參觀聯邦議會;二是通過電視、報紙等公開政府及其官員的情況;三是政府辦公公開,上網即可查詢有關政府運作的情況;四是重大事務預先告知民眾,並舉行聽證會,讓民眾發表意見等,尊重民意。同時,通過各種社區組織,反映情況,開展社會工作。
地方財政有較大的自主權、稅收體系完善
德國地方政府的財政開支和舉辦公益事業經費來源由稅收保證,任何人都交稅,買東西也都交稅。聯邦、州和地方政府各有一套獨立的稅務機構、稅種分開。這為政府提供足額的社會公益事業經費和福利資金起到了保障作用。同時社會強製保險為社會積累了強大的資源,每一個人都有了必備的資金保障,並有2000多個法律來保障社會保障資金的正常運行。
三、德國社區發展的經驗給我們的啓示
德國社區發展的經驗為我們現階段的社區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啓示:
1、黨和政府的強有力組織和推動在社區建設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充分利用這個推動力,抓好當前的社區建設。
2、社區內各單位、機構、團體的協作力有利於社區資源的充分開發,也有利於社區凝聚力的形成。
3、社區內部組織的統合力關系著社區建設工作是否按照社區的發展方向有序的運作。
4、社區居民的拉動力關系著社區建設的成敗。
5、居民社區意識、參與意識的培養是社區建設初期的關鍵,也是社區建設過程中一項長期的任務。
6、社區內中介組織的培養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環節。
7、社區工作隊伍,特別是社區志願者隊伍的培養是關鍵。
8、社區活動有效開展必須依託於設施、環境、管理和人的有機協調。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民政部赴德國社區建設培訓團考察報告@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