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 考察報告

安徽阜陽志願者學校考察報告


考察緣由

此次考察活動人員為代表山魂戶外俱樂部的山水君主、我愛中華;考察對象為安徽阜陽地區兩所由志願者辦學的學校――復興學校和復新學校。
復興學校,位於安徽阜陽地區利辛縣,由三位有志於從事農村教育事業的青年建立,成立於2000年4月。2001年7月,在經過了一系列的操作後,成立了由衡理牽頭,七個志願者組成的籌委會。學校獲得正式註冊,並與當地政府簽署了託管協定,接管了利辛縣淝東中學。在此之前,復興學校的最初創辦者——當地村民楊華已經離開了復興學校。2002年8月,因辦學中發生的一些矛盾激化,復興學校的另一個創辦者——殷永純,脫離了復興學校,在鄰近的渦陽縣高公鎮呂湖村新辦了一所復新學校,繼續實踐著自己振興農村教育的理想;2003年4月,學校三個建立者中依然留在復興學校的趙志雄,最終也離開了學校。
復興學校發生的這些分裂和動蕩,給這所本著「為中華之崛起,為民族之復興」的願望,由志願者創立的農村學校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後果。
相關復興學校的有關媒體報道請參看:
《我願意長跪不起》/man/2192/20010903/108826.htm
《志願者的復興理想》/fuxin/chongsheng.htm

在這樣的背景下,受復興學校籌委會代表蝴蝶花的邀請,俱樂部委託山水君主與我愛中華二人自費於20003年12月12日晚前往復興學校實地考察,並帶去了由俱樂部出資購買的4個足球和4套少年壘球贈與復興學校。
在為期三天的考察中,我們走訪了復興學校,和學校的教師、教工、學生進行了訪談,並就教學方法和教育心理方面的問題和當地教師進行了適當的交流;拜訪了當地鎮教辦和利辛縣主管教育的副縣長及教育局長,和他們進行了座談;和當地的一些知道復興學校的村民進行了談話。並和籌委會的代表蝴蝶花對復興學校各方面的情況,包括設立、教學、日常管理等進行了調查和探討。
我們還兩次走訪了渦陽縣的復新學校,在這個全由志願者擔任教師的學校裏,我們也展開了類似於在復興學校的調查活動,並和殷永純本人就復新學校的成立、現況和目前的困難情況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


考察經過

12月12日晚從上海乘坐火車出發,12月13日上午到達阜陽後,「越野」了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於臨近中午時分,終於來到了地處安徽省阜陽市利辛縣張村鎮的復興學校。
學校門口有高大的梧桐樹,顯示了學校的悠久歷史。但走進學校後強烈的對比使我們震驚。校舍已多年失修,教室的牆壁破舊斑駁;教室的窗戶沒有玻璃,隻有破敝的塑膠布遮寒擋風;室內地上坑凹不平,課桌椅非常陳舊;室外操場上非常凌亂,環境雜沓。學校給人的感覺非常破敗,並且管理狀況給人的印象也很不佳。
到達的當天下午,我們參加了與當地老師舉行的座談交流會。會議由蝴蝶花主持,並由同行的楊浦區初級中學教師、民進愛心俱樂部的檸檬主講的,。散會後,我們分別對當地的10多名教師和學生進行了一些個別訪談。
復興學校的前身為1942年建立的縣立淝東中學。2001年7月,由衡理等七人組成的志願者籌委會和縣教委簽訂30年的使用權和管理權後,將其更名為復興學校。
學校當時有學生500餘人,現有學生共226人〈其中初一、初二各二個班,初三一個班〉。辦學初時有志願者和當地教師共同承擔教學責任,目前教師16人,全部為當地任課教師。教師工資為當地教師由政府教育部門每月每人發放500元基本工資。復興學校自2003年4月起已無志願者任課。學校的日常管理由原學校副校長張化山代理校長。
晚飯後,我們和蝴蝶花及其他一些志願者進行了比較深入的交流,認為復興學校目前的辦學條件總的來說還是比較艱苦的,無論是校舍、志願者和教師的福利待遇、學生的學習生活條件都相當的困難。同時了解到復興學校的另一個創辦者一—殷永純,在鄰近的渦陽縣高公鎮呂湖村新辦了一所復新學校,並決定第二天下午就去渦陽縣的復新學校看看。

12月14日下午,我們來到了復興學校最初的三個創始人之一——北大法律系畢業生殷永純脫離復興學校後另外創立的復新學校進行參觀考察。
復新學校位於利辛縣旁的渦陽縣高公鎮呂湖村,距離復興學校約10多公裏遠。我們在泥濘坑窪的機耕路上顛簸了將近1個半小時才到達復新學校。
在距離學校百米的地方,就能遠遠望見學校的房頂上飄揚的五星紅旗,進入校園,環境之簡陋比之復興學校更過十分,但學校裏活躍的學生們和他們在活動中所展現出的精神面貌,是一種能讓人明顯感覺到的活力。
復新學校現有學生180名左右。任課老師14名,其中實際擔任教學任務的為10人,全部為志願者,另有三名志願者教師受委派在附近的臨湖中學幫助教學。
我們隨機選擇地對那裏的志願者教師和學生進行了訪談,並參觀了教師的宿舍和各個年級的教室。
這裏的教室窗戶同樣沒有玻璃,同樣的用塑膠紙擋風遮雨,但這裏的塑膠紙卻安置地整整齊齊,並不因窗戶的殘破而給人破敗的感覺。那種在艱苦條件下依然一絲不苟的精神和這裏學生的面貌非常的合拍。
教室內的很多規章製度都由學生自己書寫張貼,我們發現,嚴格的作息製度並沒有給學生帶來壓力,學生們發自內心的向學的願望使得他們都非常願意遵守這些由他們自己書寫並張貼的規章。
教室內的課桌椅幾乎沒有一件是相同的,書桌與書桌之間雖然高低不平,但是井然有序,桌上的書本和文具排放整齊。簡陋的講台、講桌、課桌、板報上到處都留下了學生、教師勉勵自己、催人向上的字句。那些學生書寫的座右銘上或許還帶有一些文法的錯誤,但是他們敢想、敢寫、敢於學習、敢於實踐的作風讓我們感到了一絲動力。
老師的宿舍或許應該說是簡陋到了極至。殷永純的床頭張貼著一幅水墨山水,聽說是他的親筆,談不上繪畫的技巧,或許隻是他在陋室中聊以自遣所畫,但山水本身的精神卻是表達於技巧之外的。
復新學校的師生之間關系融洽。這裏的教師全部由志願者組成,每人每個月除領取200元基本生活費之外,別無收入,而相對應的是他們每周每人要承擔教學任務20-30節課。志願者教師都對自己進行著的教學生活有著超乎現實的熱情。我們訪談的老師中有一位去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已在這裏堅持當志願者教師有一年多了。她和她的學生之間似乎更像是關系融洽的朋友。
學生們非常活潑也非常樂於和外來的我們溝通。在談話中,無論是國中生還是高中生,我們發現他們對自己的老師們非常認同和尊敬,並且具有非常高的學習熱情。
那天,學生們自發地到學校來幫助老師一起整理校園,一起將因雨水浸泡而變得松軟的操場泥地夯實。他們還會在休息日自己來組織一些集體的活動。會定期在星期天的下午到學校來和老師就學習和生活進行溝通和交流,並一起唱歌、跳舞、聯歡。那個星期天,我們就碰上了國中年級的學生們在進行的一場唱歌聯歡會。我們的山水君主受邀參加了他們的活動,還當場表演了一段國劇的銅錘花臉唱段《上天台》。
在陳設簡陋的校長室內,我們仔細閱讀了牆上張貼著的校訓校規,感到在相當簡陋和艱苦的教學環境中的這所學校,正在為走向一條製度明確、目標清晰、教學方法相對先進的辦學之路而切實努力著。
從復新學校參觀考察歸來,所見所了解到的一切讓我們思緒難平。

12月15日上午,山水君主受俱樂部的委託再度前往復新學校,去實地看看他們的授課情況,並代表俱樂部給復新學校捐款500元,用於安裝課室的玻璃窗,並為復新學校的師生買了一隻活羊帶去,讓復新學校的師生能夠打打牙祭。也表示了俱樂部對於那些能在如此艱苦環境下依然不懈堅持實踐著自己人生理想的青年志願者們的敬意。
山水君主此行拍下了復新學校的一些照片,並在實際聽講後,對那裏的教學方法贊不絕口。那裏在進行的是一種迥然不同於慣常教學模式的教育方式,啓發、誘導學生本身的思維活力,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到樂趣,正是那些志願者教師們在努力實踐著的目標。
復新學校師生的午餐令人吃驚的簡單。那裏每個學生和老師的一伙食標準隻有3元/天,學生們從家裏帶一些雜醬,每天的主菜就是土豆絲。老師吃的是同樣的一伙食。或許學生們已經習慣了這樣一種在許多人包括我看來不能忍受的生活,但他們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也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們也很快樂、開朗,並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學習著……
15日上午同時,我愛中華和蝴蝶花、檸檬等一行前往張村鎮教育辦公室拜訪了當地的鎮教辦領導,探討交流了一些學校管理的事宜;下午按約定拜會了利辛縣主管教育的王副縣長和縣教育局的有關領導,進行了一些溝通工作。
15日晚,結束考察,回程。於16日晨抵滬。


小結和討論

其實,我們之所以對復興學校和復新學校感興趣,是因為,這種由志願者完全獨立辦學並進行授課的辦學模式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復興學校和復新學校能夠生存到現在,應該說是一個很大的奇跡。誰都不能否認,在缺乏物質條件的情況下,志願者幾年來辛勤的工作和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是多麽的艱難。
復興和復新,這兩個學校的辦學模式既有其相同的地方,也有其不同之處。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殷永純後來創辦的復新學校在教學實踐和學校管理上似乎較為成功。
我們針對兩個學校的辦學方法,和辦學中發生的問題在當地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調查分析。發現,雖然兩個學校目前都處境比較困難,但面臨的問題有非常大的區別。在充分聽取了當地教師、學生,當地縣鎮兩級政府領導,以及志願者本身和同行的其他參觀考察者的情況介紹和反映建議後。我們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結論。
我們發現,復興學校的問題關鍵集中在籌委會的管理,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一系列矛盾;復新學校的問題關鍵在於物質準備和資金困難上,其辦學模式及教學模式中有許多可取之處,但有待好好總結。

現分別就兩個學校的調查中所發現的問題小結如下:

復興學校
一、籌委會至今沒有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學校管理規章,也未就辦學方針和發展方向形成系統的方案。因無切實可行的製度保證,學校的管理基本處於無序狀態;
例如:學校的財務製度等於空白,所收學費沒有入賬,現金坐支,收付無據;對公用設備的使用和管理混亂等等。
二、對於志願者的管理同樣缺乏合理的製度。志願者的招募、培訓和使用均缺乏管理,由此造成志願者流動性過大,水準參差不齊,非但沒有起到通過吸收高貭素的志願者來提高農村教學質量的初衷,還嚴重幹擾了原來的教學秩序,造成教學質量下降;
例如:志願者教師流動過於頻繁,2年的時間內換了4任校長,一個學期中同一個班級同一門課的志願者任課老師最多的換了7個;學生流失嚴重,由辦學初期的500多名下降到200多名。
三、志願者和原淝東中學留任老師之間的溝通存在極大問題。這種情況同樣存在於籌委會和志願者,以及籌委會和當地教師之間;由於文化背景不同,教學的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別,在責任、權利和義務都沒有明確製度規範的情況下,各方都主觀地按個人意志行事,並因不註意工作方法和態度,從而造成矛盾的積累和激化;
例如:志願者和當地教師在教學方法和工作方式上基本上是各行其是;籌委會主要負責人對教育缺乏了解,對當地教師缺乏應有的尊重等;
四、籌委會輕於許諾,而不能兌現,並將籌資困難的責任單方面地責備當地教師和志願者。籌委會自身也未能形成解決籌資問題的可行方案,而又過分依靠遠程管理,脫離當地實際情況的簡單工作作風,導致雙方矛盾進一步惡化;
例如:籌委會一般在網上召集會議,缺少現場辦公;對校長等重大人事任免事項缺乏具體的製度,人治傾向較為明顯。
五、籌委會目前已很難再實施相應的管理職能。
例如:目前籌委會7人中的5人已長達近兩年時間不知去向;志願者已基本散盡;當地政府也認為復興學校「已是一個句號」等。

作為一種不同於國辦、民辦學校的第三種辦學模式,復興學校作為志願者辦學的開創意義不可否認,雖然現在就說復興學校的模式已經徹底失敗或許還為時過早,但實際操作中的問題如不及時解決的話,的確令人擔憂。現有的情況已經嚴重影響到教學,老師怠工現象明顯,課堂紀律混亂,學生學習目標不明,對學習缺乏興趣和熱情,當地政府在近一年無志願者承擔教學任務,並失去和籌委會的直接聯系的情況下,認為復興學校這一志願者辦學的實踐已經劃上了句號。

復新學校
復新學校似乎已經避免了復興學校許多管理上的問題。
雖然至今沒有獲得政府部門的辦學批準,但通過掛靠學籍的辦法,復新學校的學生能夠獲得國家認可的學籍,並參加國家統一的升學考試。
在復新學校的教學實踐中,學校的各項規章製度都比較完善,包括對志願者的考核、使用和管理的製度,也在實踐中基本成型,並得到志願者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和貫徹。
志願者教師責任感很強,並有著超乎想像的教學熱情。
學生由於學習目標明確,在志願者教師啓發誘導式的教育方式下,學習熱情很高,也非常刻苦。這裏的學生一般是從其他學校掉隊的學生,但在這裏,他們的進步很明顯。
應該說,復新學校目前本身的校務管理和教學狀況是令人滿意和感動的,它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或許就是能以實際的升學成績來證明自己教育實踐上的成功。
但感動之餘,我們依然要對復新學校目前存在的問題做一個小結。

一、復新學校目前很難維持。
它收取的學費隻是當地其他學校的一半,但所有志願者教師的補貼和教學設施的添置和維護都隻有從並不寬裕的學費收入裏支出一途;自復新學校成立的一年多來,外界對他的捐款總數在5000元左右,包括俱樂部捐贈的500元,在目前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的情況下,它的生存存在著現實的問題;
二、復新學校的辦學並未得到當地政府教育部門認同。
由於復興學校的問題而造成的影響,殷永純的辦學還得不到正式辦學的準許。復新學校目前類似於非法辦學狀態,也缺乏必要的影響力來獲得正式辦學的資格;
三、目前似乎還缺乏推廣的可行性。
雖然殷永純和他的追隨者在努力實踐著自己的理想,並在實際的教學中對學生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但不可否認,因為缺乏多餘的時間來總結,也缺乏必要的資金來支持,他們的教學模式目前依然帶有非常濃厚的個人色彩,並且還處於摸索階段,缺乏系統的規劃。
四、志願者缺乏實際的物質保障。
雖然目前能留在復新學校授課的志願者都經過了充分的考驗,也以自己的能力獲得了當地學生的認同,然而他們能堅持多久,和如何堅持,都是非常讓人困惑的事情。

可以說,目前維系復新學校生存著的更多是依靠殷永純的個人魅力,以及那些志願者教師投身農村教育,改變目前農村教育落後面貌的一腔熱血,但是在物質準備上的先天不足將直接影響到復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安徽阜陽志願者學校考察報告@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