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大全 > 反思範文

孔子和學生教學反思


篇一:孔子和學生教學反思

    語文的基本特點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面對一篇教材,首先要把握的是這篇文章的特色在哪裡,可以進行訓練的點在哪裡?怎樣落實“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然而一堂課只有四十分鐘,是個常量,在教學時只能有所舍、才能真正有所得。所以在分析教材時,應抓住文本最有價值的東西進行教學,進行訓練。
本課的語言很有特色,簡短的文章,以人物對話的記敘傳遞了孔聖人深刻的教育思想。我把人文性的落腳點定位於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從中受到教育,並從語言文字中具體感知孔子是個怎樣的人物。而能憑藉課文語言文字,從對話弄清孔子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明白他的教育思想道理,則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即是教學的難點。
在具體操作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緊緊抓住一些語言的精妙之處,咬文嚼字、品詞析句,層層深入,對學生進行有效地訓練和指導。
我以“孔子是一位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指導學生深入鑽研文本,在文本的深處和細處感悟人物特徵,這不僅符合該類課型的特徵,又符合閱讀教學的規律,使文本的“召喚結構”和學生的“閱讀期待”相互交融,產生了和諧的共鳴、共振,使課堂極富張力和魅力。


篇二:孔子和學生教學反思

    《孔子和學生》這篇課文記敘的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為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學生的尊重,從而使得學生明白了自己雖然各有優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的道理。
    本課的語言很有特色,簡短的文章,以人物對話的記敘傳遞了孔聖人深刻的教育思想。我把人文性的落腳點定位於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從中受到教育,並從語言文字中具體感知孔子是個怎樣的人物。而能憑藉課文語言文字,從對話弄清孔子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明白他的教育思想道理,則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即是教學的難點。四年級的學生對於大教育家孔子了解得比較少,課前我布置讓孩子們蒐集有關孔子的資料和圖片,課上結合師生手中資料給學生們提供交流資料的平台。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最滿意地方是同學們課下收集的資料、圖片、格言,通過豐富的圖片,翔實的資料介紹, 讓學生對孔子有了一個較為全面地了解
    在具體操作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緊緊抓住一些語言的精妙之處,咬文嚼字、品詞析句,層層深入,對學生進行有效地訓練和指導。
    我以“孔子是一位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指導學生深入鑽研文本,在文本的深處和細處感悟人物特徵,這不僅符合該類課型的特徵,又符合閱讀教學的規律,使文本的“召喚結構”和學生的“閱讀期待”相互交融,產生了和諧的共鳴、共振,使課堂極富張力和魅力。
    我發現,教學中“靜思默想”和“反饋交流”是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孔子的品質的,如果能適當追問,引領學生的感悟走向深入,充分發揮師生對話的作用,就更好了。
    語文課堂中的思想教育其實就蘊含在對課文的理解中,對課文的朗讀中,蘊含在學生的答題中,讓學生在語文訓練的同時受到課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就得到了統一。


篇三:孔子和學生教學反思

    孔子有個學生 看到一個孩子掉進湍急的河裡,就奮不顧身的跳下去把她救起。這個小孩的父親送他一頭牛表示感謝,他高興得接受了。大家紛紛議論,認為他太貪心了,孔子卻對他說,你做得對,因為你的行為向社會宣告:只要冒著危險救了人,無論多大的獎賞都可以收下,這樣可以鼓勵更多人去救人!
春秋時魯國政府又一條規定,路過人到國外旅遊,凡是看見在外國淪為奴隸的本國人,可以先墊錢把它贖回來,回國後再到政府去報帳,孔子的一個學生贖回人後卻沒有去報帳,人們都誇她品格高尚。孔子卻嚴厲的批評他,說他的行為妨礙了更多的魯國奴隸被贖回來,因為人們假如墊錢贖了奴隸,不報帳自己會蒙受損失而報了帳,則說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學生,於是以後只好假裝沒有看見!說說這兩則故事給你什麼啟示
兩則材料講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兩個故事,第一則講的是孔子表揚學生見義勇為後收取貴重酬謝禮品,第二則講的是孔子批評學生贖回奴隸後不到官府報銷。兩個學生一個是救人,一個是贖人,概括起來都是善舉;一個學生收取報酬遭到人們非議卻得到孔子表揚,一個私人掏腰包得到人們誇獎卻受到孔子的責備。可見孔子是贊成善舉得到酬報,不讓行善之人蒙受損失的。
這裡會產生一個疑問:一向倡導儒家道德的聖人為什麼這樣看重錢財?解答這個疑問正是完成作文的關鍵所在,它涉及到利益與道德。


篇四:孔子和學生教學反思

    思考一:
    今天教學《孔子和學生》,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時問了一個問題:“孔子受到學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麼?”在我看來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一個問題,因為課文中就有現成的答案——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學生敬重的重要原因。但學生回答卻五花八門。驚訝之餘總結了一下有幾個原因:
    1、學生對課文信息的提煉能力不高。
    一直以來,我很少讓學生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在主要內容的處理上實行“模糊了解”。導致學生總結能力偏差。
    2、學生還不能很好的聯繫文本來解決問題。思想上信馬由韁,節外生枝現象突出,“以文本為本”的意識不強。
    3、學生對課文雖然進行了預習,但對“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意思並沒有弄懂,不知道怎樣來回答這個問題也就不足為怪了。
    為了彌補這種現狀,我決定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總結、提煉主要內容的訓練。要使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有所提高。
    教育學生圍繞文本學習,在吃透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
    教學中我補充了大量的課外知識,從孔子之前的“學在官府”“官在官府”的現狀,到私塾的建立,到今天的校園。從古至今,由私塾到學校。學生總算明白了孔子教育思想對今天的影響。看著學生恍然大悟的表情,我終於鬆了一口氣。
    如何在“課之外”下功夫?如何提升“課本身”?仍值得深思。
    思考二:
    從新課標理念來看我“講”的內容大多——壓抑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但我同時又感覺正是因為自己較詳細的介紹和闡述,使學生對孔子的認識得以加深,對文本的體會加以升華。我想在學生不知道的情況下,教師是否能把自己閱讀的感受說給學生聽?在學生沒有可能談出自己的感受的情況下,老師的有感可說,是否對孩子更有教育、啟發意義呢?


篇五:孔子和學生教學反思

    教育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要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對於培養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習慣非常重要。而教師鼓勵學生提問題固然重要,方法的引導也非常重要。
    本課的設計,教師就像是一位教會孩子在游泳中學會游泳的教練,創設平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獲得能力,體驗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樂趣。另外,教師在課堂中結合“三單”有機運用小組學習和梯度推進,重視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對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實現學習目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本課教學設計,花樣不多,實實在在,把大量的時間還給了學生,而老師的主導作用也發揮得恰到好處。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孔子和學生教學反思@名言佳句大全